长城山庄位于风景秀丽的慕田峪长城脚下,整个山庄为仿古式建筑群,与古老的长城融为一体,这里四面环山,空气清爽,景色宜人,站在庭院内您可以眺望到雄伟的万里长城,入住长城山庄您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万般风情,使您有置身于世外桃园的美妙感受。山庄内设有可同时接待100人就餐的大餐厅,用餐时您可以感受到周到的服务和可口的菜肴,餐厅饮食以川鲁风味为主,同时可以品尝到农家菜和野味佳肴,用餐方式任您选择,山庄由于地处…[详细]
万里长城北京段批次: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密云、怀柔、平谷、延庆、昌平、门头沟保护理由:北京地区内的长城,绵延近千里,保存较完整。这段长城大多构筑在高山峻岭、悬崖陡壁上,以气势雄伟、规模浩大著称于世。万里长城北京段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绵延629公里。以明代长城为主体,由东西向和东北西南向两大体系组成,二者在怀柔旧水坑西南汇合。大多构筑于崇山峻岭、悬崖陡壁上,以气势雄伟、规模浩大著称于世…[详细]
响水湖长城它只是沉默地偏居在安静的角落,静静地看日升月落,草长叶衰。但是每年春季月响水湖长城有着满山遍野的花。地处怀柔西侧的响水湖古长城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是怀柔登古长城赏山花,是这个春天响水湖长城最美的特色。地址: 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大榛峪村类型:古迹 峡谷 历史建筑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电话: 010-89602185;010-89602539;010-89602837官方…[详细]
介绍敦煌境内北端现存除碱墩子至马迷土的汉长城干线外,还有玉门关至阳关、阳关至党河口、马迷土至弯腰墩的汉长城支线。随着两千多年岁月的流逝和风雨流沙的破坏,部分长城被夷为平地,多半长城保存下来。其中玉门关西面党谷隧一带的长城保存较好,地基宽3米,残高3米,顶宽1米,为我国目前汉代长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汉长城至今仍基本保存完整。峰燧旁边有报警时用以点燃烽火的积薪垛15堆,最大的长2米,高1.3米以上,而…[详细]
西沟长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明长城,是明万里长城的主干线,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的永安长城,还有一处天下奇观。站到锥子山上,可以看到两道长城系统,左手是蓟镇长城,右手是辽东镇长城。东、南、西三个方向三条长城像三条巨龙齐聚锥子山,是万里长城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小河口长城位于葫芦岛绥中县永安乡西沟村,小河口是西沟村的一个自然屯,小河口地势险要,两山夹一沟,长城扼守水关,这里的原始森林…[详细]
大同长城,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同自古就是南方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割线,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长城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有长城遗迹,包括有: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隋长城、金长城、明长城、清长城。2009年公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数据中,大同市境内明代长城343.149千米,其中浑源县80.309千米,广灵县0.08千米,灵丘县4.298千米,天镇县62.…[详细]
盐池古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强不屈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古代的盐池地处北方边陲,战略地位重要,历代王朝为巩固边防,在这里修筑了多条长城。目前,在我县的长城这边明显的共有四条。其中明代长城三条,分别建造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明泓治十五年(1502年),明嘉靖十年(1531年),总长度为186公里,另一条为隋长城,筑于隋开皇五年(585年)长…[详细]
活象一条巨龙,蜿蜒曲折,横于天地之间。据华夏子《明长城考实》载:长城由阳高县镇边堡向西约4公里,进入大同市元墩村界,长城在大同市内的基本走向为:由元墩向西经镇川口抵宏赐口。然后分为两路,主体长城由宏赐堡向北转,经河东窑,跨饮马河,西转至镇羌堡,又由镇羌堡经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由十三边长城转向南至砖楼沟继续向南,出大同市入左云县界。另外一条由宏赐堡向习性,经新荣、破虏至吴施窑入左云界。大…[详细]
战国古长城位于卫辉市西北太行山中,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约40公里,古长城是就地取材,全是用青石垒砌而成,剖面呈梯形,两边用大石头垒砌,中间用碎石块填充,现存最高墙有1.70米。该长城为战国时魏国所筑。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开封),为避秦国东侵,保大梁安全,两次派龙贾修阳池、筑长城。古长城两侧及中间部位由青石垒成的洞穴,为守卫战士存放粮食所用,在北边峰巅还建有一个了望台,以防敌情动静…[详细]
俗称大武口长城。在《嘉靖宁夏新志》中称为边防北关门边墙,东西走向,长城上有烽火台遗址三处,临山堡遗址一座,北门关遗址一处。创建于明嘉靖十年(公元一五三一年),是由齐之鹰建议当时宁夏镇的军务总制、尚书王琼奏筑的。长城由沙湖至贺兰山的枣山沟,全长三十五里,“皆内城墙,高厚各二丈;处浚堑,深广各一丈五尺有奇,墙有堞可蔽;有空可下见以击射。”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淋,这段长城也历尽沧桑,有些已不复存在,但仍有…[详细]
司马台长城客栈地处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境内,它西临卧虎山,蟠龙山长城,东邻享誉国内的雾灵山主峰;位于被誉为“中国长城之最”的司马台长城脚下,集吃、住、娱、购于一身,是司马台长城景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城山庄由此得名。司马台长城客栈的建筑风格属传统的中国北方民宅是四合院,古朴典雅的山庄建筑在古老灿烂的长城历史文化的衬托下更显别致,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诉说中国古代的文明与辉煌的文化,同时也给游人增添…[详细]
北岔口长城岳飞在《满江红》中留下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千古名句,镌刻着贺兰册历史的苍桑。在贺兰山麓南端的大山口,承载着几百年历史的北岔口古长城,崛起了一排排风车,似流星划破时空。现代化的贺兰山风力发电场与古老的长城峰燧在这里交融成景。北岔口长城位于青铜峡贺兰山东麓,地形复杂,山势险峻,自古以来为军一要塞。长城随山势走向而修筑,结构独特。是迄今为止宁夏境内明代长城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分长城峰燧两…[详细]
河北省张北县文物工作者在最近的实地考察中,新发现18公里早期长城,初步认定为秦、汉时期长城。据介绍,最新发现的早期长城位于张北县东部坝头一带,长约18公里,大多为汉长城叠压秦长城。文物工作者还在沿线发现有明显秦汉特征的烽台,烽台周围是土石混杂围坞,下部是土石混杂墩,其中还发现一座北方很少见的汉代空心敌楼。目前张北县全县发现有长城的地段总长108公里,初步认定有战国、秦、汉、北朝、明等多代长城。…[详细]
长城—清水河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与山西省偏关县和朔州市平鲁区接界处。长150公里,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始建,直至明末。建筑包括墙体、敌楼、火墩台、烽火台、烽燧等。墙体以砖石包芯结构为主。重要关险、隘口、城墙、敌楼均为砖石砌筑。这段长城在建筑设计和修筑上都体现了明代建筑技艺,反映了这一时期政治、军事、地理历史状况。2001年6月,长城—清水河县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详细]
燕长城穿越通辽市南部奈曼旗和库伦旗,境内段长徼约125公里。燕长城从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苏木荷叶花嘎查延伸进入奈曼境内土城子乡的高和,经七家子、杏树园子等村,直达牛河边,后以河代城,北溯20公里,又起自牛河东岸继续向东延伸,经-山北麓、扣根南、朝阳沟等地,伸向库伦旗平安乡的西下洼,再向东延伸,直至库伦旗先进苏木,然后进入辽宁省阜新县境内。通辽市境内燕长城段为夯土板筑,残高1米至2米,底宽6米至8米。…[详细]
燕长城象一条“土龙”横垣在阜新大地说明阜新为燕国北部边境和东胡族的游牧之地;秦一统六合后,匈奴大败东胡、阜新地区又为匈奴所占居;汉武帝打败匈奴、扶持乌桓人进驻阜新一带;东汉时期从北方崛起的鲜卑族南移到乌桓驻地,大量的鲜卑人游牧于此;公元479年北方的契丹族臣服北魏,逐渐南移阜新驻牧,契丹建大辽国后,在阜新建有大量的州城和塔。因此有了大量的辽代遗存和辽后族的墓葬。…[详细]
乌龙沟长城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内长城的一部分。西接山西省平型关南的下关,东北入涞水县,涞源境内全长150公里,经12个乡镇。保存完整,雄姿可观,而且攀爬过程中没有什么危险和难度。此景点目前尚在开发中。修建这段长城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防止蒙古族的入侵。明朝疆土地图虽大,军事却一直积弱,军事体制畸形,导致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稳定边疆,而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当时北方的蒙古、满族都近距离的…[详细]
汉、明长城东起与民勤县交界的大口子,西止与山丹县交界的绣花庙,实存约80公里。汉、明长城从御山峡穿越,这里长城保存完整,形制规整;撑城、女儿墙、墩院、旗墩、烽燧俱存。沿丘陵沟壑起浮,婉若一条巨龙,气势雄伟。金川西村至毛卜喇7公里的城垣尤为完好,烽燧突起,筑内外两道城,气势磅礴,最能体现汉、明长城的风格。永昌县境内的汉、明长城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佘太秦长城小佘太秦长城位于小佘太镇政府所在地东10公里处,修筑在阴山山脉马鬃山山峰北中腰处。长城全用人工打制的石片、石块砌成,底宽3至4米,顶宽2至3米,高4至5米。山顶上有烽火台,这条石长城,像一条巨龙,若隐若现,出没在群山峻岭中,叫人惊叹不已。据专家考证,此段长城为秦代长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深处,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秦代长城,它就是小佘太秦长城。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