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寺位于北门外青龙场,素有川西“第一丛林”之称。自贞观年间建寺以来,高僧辈出,清朝康熙年间,由破山和尚重建。东南亚地区和日本佛教徒大多把该寺视为祖庭。与成都动物园相邻的昭觉寺,香火鼎盛,创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初名“建元寺”,唐宣宗时赐名“昭觉”,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在昭觉寺中,藏有一尊近代的“千手观音”木雕像,整齐举起的手如同密集的灌木伸向神秘的空间,观世音的头像层层叠叠地藏在其中。寺内的主…[详细]
石经寺系川西五大佛教林之一,藏黄教法王宗喀巴大师由嫡传汉区第一个密宗道场即设于此。石经寺地处龙泉山泉中段东麓之天成山,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乡石经村境内。向西翻越龙泉山脊,至龙泉镇十八公里,至成都市区三十七公里;东距旅游胜地龙泉湖四公里,南至三岔湖二十一公里,紧临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公路横贯本寺山门前。东西南北与龙泉驿区境内的长松避暑山庄、万亩花果山、百工堰、宝狮湖、龙泉湖及简阳县的张家崖湖、三岔湖…[详细]
介绍宝光寺在成都市新都区宝光街,占地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是我国历史攸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文物众多的佛教禅宗丛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宝光寺相传建于东汉,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己享有盛名。广明元年十二月(880年1月)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南逃入蜀,曾在宝光寺后修建行宫驻跸,并迎请高僧知玄(悟达国师)住此,重修宝光寺、塔。宋大观三…[详细]
文殊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寇,苦行修持,数年之间行著四方,…[详细]
慈云寺原名东岳庙,位于大邑县沙渠镇柳坪村16组,紧靠安沙公路左侧,距大邑县城25公里左右。据《大邑县志》记:“明朝万历年间创建,清朝康熙九年培修”。原寺内建筑面积10余亩,水田12亩,庙外用地数十轩,誉称“邑南名刹”,历经明清两朝,至解放前拥有四殿一庵一祠、六大院、三道山门、一榕九柏八青杠、三鱼共眼、八百凤凰巢等成为东岳庙古代一绝。解放后,寺庙遭毁。六十年代,改办学校、工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详细]
普照寺地处于茂密森林的青峰山,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现在的普照寺是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后重建的,但依然保持了仙气之感。一进入普照寺让整个人都有一种遁入仙境的感觉,这里不想前山的那样多的繁华,这里拥有的只有那一草一木,一花一人。这里的没有过多的粉雕玉琢,有的是尽力的保存下这里最自然的样子,很多建筑都是依山而建,不破坏周围的一草一木,所有才有了那千年的白果神树。信佛之人都认为在青山…[详细]
观音寺位于四川省成都新津县永商镇宝桥村。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毁于元末,明弘治三年(1490年)重建。现存明代毗卢殿(壁画殿)、观音殿(塑像殿)及清代的山门、弥勒殿、接引殿,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毗卢殿建于明天顺六年(1426年),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屋顶举折、出翘,显示明代建筑稳重朴实风格。殿堂两壁保留有6幅壁画,系明成化四年(1468年)彩绘。观音店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详细]
白岩寺位于成都市大邑县金星乡,位于一块巨大的白色沉积岩下,故名白岩寺。是汉地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庙看点一是独特的藏地风格,有常见的转经筒;还有极为精致的印度佛塔,那可算得上建筑美学上的宝贵财富。二是参天古银杏,多由明朝僧人所种,据说还有一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秋季金色的树叶飞舞,煞是好看。特别提示到达白岩寺,还得步行数公里的山路,建议选择舒适轻便的运动鞋。地址:成都市大邑县金星乡类型:寺…[详细]
应天寺座落在城南牧马山麓,占地约四十亩,与国际高尔夫球场、四川音乐学院下属的成都美术学院、牧马山庄等毗邻,距双流国际机场仅6km,川藏公路、成雅高速公路绕寺而过,陆空交通甚为方便。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孙位绘应天寺壁画。1990年佛智法师住持以来,新建殿堂四座、茶毗塔院和普国塔,以及生活用房等。大悲殿旁的诗屏上,前镌刻欧阳炯长诗,后镌刻佛智法师玉佛殿开光五方古风,今人颇有“异代诗人音韵通”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