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豫园和老城隍庙,品地道上海小吃,穿梭熙熙攘攘的人群,领略老上海民俗风情。城隍庙旅游区坐落着豫园和老城隍庙两个主要景点,是初到上海的游客必去之处。在此可以全面领略到上海的民俗风情,品尝地道的上海小吃和本帮菜。而每到夜晚,仿古建筑群上缤纷的景观灯也使这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城隍庙旅游区位于市中心黄浦区东部的老城区,是集景点观光、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大片区域。除了豫园和老城隍庙这两个最…[详细]
位于嵊州城内鹿胎山南麓,是一座江南一带很有名气的建筑。该庙初建于1345年,由于年代久远,建筑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白蚁的蛀蚀,历史上曾十一次修建。近几年又经大规模重修,现已修竣对外开放。南宋朱熹游嵊州时曾到鹿胎山登城隍庙,题“溪山第一”四字,故嵊州城隍庙又有“溪山第一楼”的称号。城隍庙建筑规模宏大,选材讲究,雕刻精湛,装饰协调,整体和谐,称誉江南,堪称一绝。嵊州城隍庙位于城关镇百步阶9号…[详细]
城固城隍庙,位于城固县博望镇解放街中段。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城固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后遭兵毁,重建于隆庆六年(1572年),清、民国时期都进行过多次维修。城固城隍庙原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解放后城隍庙的部分建筑分别被城固师范学校、东方红村、解放街居委会占用。现存的文物有:大殿、重修城隍庙碑、砚台等。大殿:土木梁架结构,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三…[详细]
黎里镇西北有一个著名的禊湖,形状好似一面巨大的青铜镜,因此又名金镜湖,湖中央漂浮着一丛绿洲,那就是明清两代黎里人的好去处禊湖道院。自明代以来,黎里民众总爱把禊湖道院叫作城隍庙,其实道院的神与城隍神是有区别的,但在黎里人的心目中,二者却是合而为一的。就是嘉庆乙丑的《黎里志》,也将禊湖道院与城隍庙混为一体记载,说禊湖道院,本名昭灵侯庙,祀奉的是唐太宗李世民14子李明,擅长书法,曾任苏州刺史,惠及黎民,…[详细]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平和九峰镇东门内,城隍是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祭祀的庙神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系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创建,清康熙、嘉庆年间两次重修。城隍庙坐北朝南,面积1400平方米,为四进建筑群,平面呈“中字形”,依地势北高南低而建,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人门…[详细]
徐沟城隍庙与文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城隍庙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明初被水淹没,景泰年间(1450-1456)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除戏台外,建筑又被火焚后再建。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戏台(下为山门)、大殿和寝宫,两侧为钟楼、鼓楼、配殿等。戏台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又称栖云楼,坐南朝北,建筑…[详细]
【城隍庙】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源于古代的城墙和护城河,在人们心中是护卫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城隍为自然神,专门管理阴间的亡魂,古代城隍…[详细]
开封府城隍庙府城隍庙位于城隍庙后街,今黄河职业技术学院即其旧址。元河南路都总管刘福建,王恽撰有《汴梁路城隍庙记》。明洪武二年(1369年),诰封其神为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明代府城隍庙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为照壁,左右鹿角、牌坊、大门3间,门后为甬道,甬道后为二门3间,二门东西各开角门,角门外为东西夹道,二门后为甬道,甬道后歇山式大殿5间,殿后为后殿,形制如大殿。东西两殿内祀奉七府及汝州城隍像,大殿内祀…[详细]
兰州城隍庙在市张掖路。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清乾隆年间(1736-1795)毁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1956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住宿:这里目前是兰州主要的古品…[详细]
城隍庙宁陕县城隍庙建在长安河中的沙洲上,外形酷似一艘船,四周环水独居中央。四周古树参天,翠竹掩映。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其规格形制与衙属建筑相近,方位背北面南,整体建筑纵深172.45米,宽33.5米。在后园中又修建了八卦图和东、西两间厢房,分别是书画展厅和文物陈列室。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中,城隍庙殿内塑像、壁画、辅助设施及饰物以及部分殿堂建筑物俱遭毁损。部分建筑物主体因…[详细]
西安城隍庙,位于西安市西大街大学习巷东侧,是天下三大“都城隍庙”之一,与北京、南京城隍庙齐名。西安城隍庙占地约1102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466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6年),清咸丰二年(1852年)复修,是陕西省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之一。城隍庙分为庙院和道院两大部分;城隍庙山门口有座五间大牌坊,牌坊之上,斗拱重叠,牌坊之下,有铁狮一对。山门内有一条数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直达二门,其间有文…[详细]
礼贤城隍庙位于浙江省江山市淤头镇上街。南宋末年始建,现存建筑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有门楼、门厅、穿堂、寝堂,左右偏院、天井等(原有戏台和萃贤亭已毁)。据说庙宇差点被毁于日本侵占中国时期,当年日本人将木柴堆砌于庙前以起火焚烧庙宇;当年的庙主趁着日本人离开后将火扑灭而得以将庙宇保留于今。城隍庙现由庙管委管理。据史料记载,原城隍庙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失火被焚,经各方筹资,于清光绪年间重…[详细]
武功城隍庙又称都城隍府,城隍作为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宗教信仰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位于陕西咸阳市城西47公里处。坐落在关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武功镇东街中段。西辅稷山,南临漆水。2013年5月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功城隍庙始建于北周,以后唐宋各代均有修葺。重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嘉庆、道光年间重修。结构独具明代建筑风格,是一…[详细]
三饶城隍庙位于三饶镇中华路,是饶平最大的城隍庙。城隍作为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三饶城隍庙规模之大,可以用俗语“饶平城隍大过府”来形容。朱元璋为了加强神权的统治,各级官员赴任时都要向城隍宣誓就职。城隍庙规模不小于府县衙门。城隍庙宇之大、品级和某些建筑规格之高,都为潮汕地区古建筑所罕见的。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详细]
马巷城隍庙马巷城隍庙位于同安区马巷镇同安第二中学南侧100米处。“城隍”本是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后来演变为神,“城隍爷”成了城市的保护神。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于洪武三年(1370)下诏天下府、州、县都要建城隍庙,县一级的城隍为“显佑伯”。同安县的城隍庙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马巷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设“厅”,直属泉州府。嘉庆十二年(1807年)迁此重建。建国后曾作同安第二中学学生宿舍,1989年…[详细]
辽宁境内保持最为完好、最为古老的明代建筑——兴城古城城隍庙。建筑风格独特的兴城古城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正统七年间,已经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明朝嘉靖和清朝康熙、嘉庆、同治和光绪年间都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维修,是辽宁如今保持最完整的城隍庙。保护范围:围墙内及围墙外墙基外,东15米,南10米,西5米,北2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兴城古城墙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潞安府城隍庙潞安府城隍庙(第五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长治市东街庙道巷13号府城隍庙建筑群是为祭祀城隍神而营建的,是全国现存已知的府城隍庙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潞安府城隍庙创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明弘治五年(1492年)、嘉靖、万历及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均有扩建和重修。现存建筑中大殿和角殿为元代建筑,寝宫、戏楼、玄鉴楼等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城隍庙坐北朝南,…[详细]
郾城区城隍庙位于郾城西街沙河之滨,南临镇河铁牛,东望龙塔古篆,是依托郾城县城隍庙旧址而规划建筑的一处集燃香祭拜、祈求平安、观光游览、体验休憩于一体的宗教旅游场所。现有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房屋25间,共占地面积900平方米,拥有5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庙内主体建筑群由南向北,布局结构合理,建筑均为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结构紧凑。整个建筑青砖金瓦,画梁雕栋,既凝重端庄,又古…[详细]
安平城隍庙位于台湾台南市安平区,昔日为水师官兵所祭祀的庙宇,现与安平观音亭、安平天后宫同为安平地区三大公庙,也是台南最著名的城隍庙之一。据《续修台湾县志》记载,安平城隍庙为水师协镇沈廷耀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所建,而后协镇丁朝雄(1785年)、守备陈景星(1801年)与游击詹胜、守备陈廷梅和李文澜(1804年)曾对庙宇进行修葺。而同治二年(1863年)时的整修得到当地渔户、地方-与水师的响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