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供奉翦除-,护国安邦,佑民安康之神的漳浦城隍庙,址在漳浦县绥安镇南大街。据漳浦县志记载,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公元1127-1179年间),后经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弘治四年(1491年)及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三次修建,形成坐北朝南,南北通长66米,东西宽22米,总面积1452平方米,为三进二天井的宫殿式建筑风格,结构宽均为五间,二进作为大殿,大殿重檐歇山式琉璃屋顶,装饰有双龙抱…[详细]
新安城隍庙位于新安县魏郡大街广场西13号,坐北朝南,现存大殿1座,面阔3间12米,进深3间8米,四面起坡,面覆绿色琉璃筒瓦及黄色琉璃筒瓦,后檐共八攒斗拱:二攒转角斗拱,二攒柱头科斗拱,明间二攒,补间、次间各一攒平身科斗拱,斗拱为重翘重昂七踩斗拱,歇山式建筑。据《礼记》中记载,古代天子在十二月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在所祭祀的神灵中,有“水墉”神,认为水墉神能够使水土归其本位,不为祸人间,“水墉…[详细]
1982年11月13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内西南街。据记载,正定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坐北向南,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至北依次为戏楼、旱桥、牌楼、山门、正殿、后寝宫。其两侧是东西两庑和正殿左右的配房,以及后寝宫两翼的附属建筑。整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是集艺术、文化于一体的典型的中国道教庙宇殿堂布局。城隍庙从落成之日起即成为正定道教活…[详细]
城隍庙原建于明洪武年间,历有修葺。现存建筑是2011年新绛县委、县政府投资1200万元,拆除了党校,对照清光绪版《直隶绛州志》中的建筑图,在其原址上复建的。中轴对称布局,主要建筑有:牌楼、山门、献殿、东西配殿、主殿、东西廊房、放生池、寝宫、东西耳殿、十八层地狱。为前朝后寝的形制,体现了古代州一级城隍庙的建筑规制。景区新绛县衙坡1号景区开放时间:夏季早上8:00下午18:00冬季早上8:00下午17…[详细]
目的地介绍都城隍庙大殿在西城区成方街33号。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供奉都城的城隍神庙。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名佑圣王灵应庙,天历二年(1329年)加封大都城隍神为护国保宁王,明永乐年间重修,改名大威灵祠。以后又多次重修、重建。都城隍庙市曾是北京市著名庙会之一。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门三重(庙门、顺德门、阐威门),其它还有钟鼓楼、大威灵祠和寝祠、两庑以及治牲所、井亭、燎炉、碑亭等。现存寝祠5…[详细]
位于老城东之城隍庙内,坐东北向西南。始建年代待考。从现存梁架结构看,未发现拆换情况,可见建后未作过大改修。城隍庙为水城较早寺庙之一,现已部分拆毁。东岳殿系庙内保存较完整之古建筑。为砖木结构,主要构架全以优质丝梨木做成。九架檀,通面阔三间13.83米,进深7.86米,座落在2.8米高月台上,两层单檐悬山顶;屋面盖小青瓦,底层和二楼之明间均为一进,次间均为二进;明间为抬梁式,两山为穿斗式。占地面积为1…[详细]
南通城隍庙,濠东路199号。始建于宋建隆二年(公元九六一年),由州官王茂所建,亦名郡庙、邑庙。原在市区十字街州署东南侧,千年来屡加修饰,长盛不衰。一九九八年城隍庙迁建于濠东绿苑北首、濠河之畔,从仪门、甬道、拜殿、大殿及元辰殿、财神殿、东西两庑均按原样重建。继建有山门、戏台、后宫、文昌阁、药王阁、前后东西厢房、耳房、东西回廊,占地近十亩。建筑面积两千二百四十八平方米,全部为砖木结构,平房简瓦,古色古…[详细]
泰州城隍庙位于泰州海陵区邑庙街二十二号。泰州城隍庙又称邑庙,是江苏省境内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城隍庙,泰州地区规模最大的道观。始建于唐代,北宋以来曾经五次翻修。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南北总长124.47米,占地5300多平方米。大门外八字墙分列两侧,前后以子午线为中轴,分山门殿、审事厅、大殿三进。山门殿,审事厅各五间,大殿十间,二十四司三十间和地方庙、三班六房、土地福神祠二十二间,共七十二间房屋。其…[详细]
兴化府城隍庙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梅峰居委会庙前路,明洪武三年(1370),兴化知府盖天麟迁建原子城内西北角的军城隍庙于此,宣德五年(1430)、弘治二年(1489)、嘉靖三十八年(1559)和万历三十四年(1606)、崇祯四年(1631)、清康熙三十年(1691)、光绪年间(1875~1908),庙先后由地方府、县官员维修、扩建。仍然保持明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由照墙、…[详细]
庙建于明初,根据志书记载,清乾隆、道光、光绪年间作过维修更新,民国时期亦曾作小的修理,为清中晚期庙宇建筑。 建筑群分主次轴线,主轴线上自南至北为门楼兼倒座台楼连前戏台、大殿,后倒座台楼连后戏台(原后殿等),前后院均有厢楼。大殿通面宽二十五点三五米,通进深十一点八米。明、次间抬梁式构架,为九架前后双步廊用四柱,余为抬梁、穿斗相结合构架。前廊卷棚顶。身内梁枋、垂莲柱等饰雕刻,前廊梁架与前檐柱头雕饰华丽…[详细]
禹州城隍庙是一座道教建筑。城隍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城隍庙曾在洪武四年重修,现存多系清代琉璃瓦建筑物。城隍庙现有山门、戏楼、城隍殿、后寝殿、鼓楼、东西廊房和财神殿、灶王殿等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禹州市城隍庙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内西大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为禹州轻工机械厂东院,北为轻工机械厂西院,西为西关…[详细]
登封城隍庙建于明代初年,距今有近700年的历史,占地面积5286平方米,现保存山门、前院东西厢房、仪门、卷棚、大殿、后院东西廊房等古建筑80余间1663平方米,清代碑碣7品,砖雕、木雕5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是登封市区内仅存的古建筑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城隍庙大殿保存完整,为清代建筑,具有较高有科学价值。 为了发挥城隍庙古建筑和地理位优势,根据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登封市…[详细]
舞阳城隍庙位于舞阳县城西大街北侧。由达鲁花赤按摊不花创建于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为祭祀城隍庙而建庙,故名。明、清屡经修葺扩建。现存建筑有拜殿、大殿、后殿、厢房、配殿、廊房。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悬山顶殿堂建筑;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悬山顶建筑。后殿内塑城隍及二夫人像,厢房内塑十二生肖,后院有小桥流水,荷花游鱼,别有洞天。 1927年-1937年舞阳县农民招待所、河南省青年救亡…[详细]
临洮城隍庙大殿及寝宫位于定西市临洮县文化馆中院,清光绪年间重修。建筑整体坐北朝南,沿中轴线排列。大殿建筑面积236.3平方米,为悬山卷棚勾连搭结构,面阔3间,通长13.9米,进深3间,通宽9.2米,通高9.5米。寝宫在大殿北,建筑面积45.58平方米,为硬山加挑檐屋顶,面阔3间,通长10.6米,进深2间,通宽4.3米,前出廊、山面设廊心墙。该组建筑大殿斗拱、寝宫挑檐廊造型独特,对研究甘肃中部地区古…[详细]
石狮城隍庙位于闽南风情十足的城隍街,城隍街位于石狮市区宽仁。前身为宽仁街,城隍庙的兴盛带动了一方经济的繁荣,该庙所在地便命名为“城隍街”。络绎不绝的人区,充满闽南特色的小店铺,海内外慕名而来的香客。聚集在此,以现代人的姿态去领略古老闽南独特又简单的魅力。石狮城隍庙相传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二年)。清朝康熙乾隆及光绪年间,均有修葺和扩建。民国十二年,石狮地方官绅、巨商及华侨捐款扩建,成为…[详细]
盐官城隍庙,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海宁的城隍,姓罗,名俊,宋代杭州转塘人,博古通今,怀才抱德,士民莫不钦服,任金壇令时擅自开仓赈济全治灾民,而获罪捐躯,身后被奉为城隍。现城隍庙内供有城隍爷、文昌君、财神爷、火神、雷神,两侧偏殿供十殿阎罗并塑有地狱场景,山门后有明式戏台,是浙北地区现存唯一的城隍庙。相关知识:城隍是城市的保护神,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其遍及大小城市。历代将祀城隍列入祀…[详细]
颍州府城隍庙位于安徽阜阳市颍州区鼓楼办事处建设街23号颍州府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现存大殿三间,后楼(寝殿)五间。当中三间是城隍爷、城隍奶奶的神像。有两房城隍奶奶,一座是长房,一座是偏房。东头一间是城隍爷的灶房,塑有灶爷神像,西头一间是城隍爷的库房,有库爷神像一座。中间是大殿三间,前院有东、西廊房十二间,是城隍爷手下的人曹官。每年农历四月十九日,地方官绅、百姓都来到这里庆贺。城隍庙、迎祥观、火神…[详细]
张秋城隍庙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北街北首北街小学院内,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大多数城镇都建有城隍庙。古代传说守护城池的神称为城隍 ,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老爷。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说它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睛,保谷丰民足。张秋城隍庙始建于清代,砖木结构,歇山式建筑。现存大殿一座。坐北朝南,耳房一座三间。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东西长…[详细]
周铁城隍庙,位于周铁镇北街城隍庙。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周铁城隍庙,西靠横塘河,东临北街,建筑朝南(南偏西15°),建于清代,共两进。一进建筑面阔3间10.70米,进深13.30米。一进前院内有千年银杏树一棵。二进为二层楼房,进深7.40米,廊檐有精美的花雕。一、二进之间天井进深4.50米。建筑总体较为完整。一进建筑内有古碑两方。西面碑名:重修城隍庙碑。落款: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