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大佛寺景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涅槃卧佛像而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1098年,曾为佛教胜地。室内卧佛涅槃像长34.5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部分以金银粉书写,保存完好,为佛门稀世珍宝。西夏国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详细]
山丹大佛寺旧名土佛寺,始建于北魏(公元425年),距今1500多年。明英宗朱祁镇为该寺题写匾额“土佛”,土佛寺由此得名。正统五年,高僧智莹住持该寺,开展佛事活动,因寺宇朴陋,请求山丹卫守备都指挥杨斌,倡导募集,储材陶瓷,予以重修。依山塑高一十三丈坐佛一尊,建成殿宇、山门、法堂,廓宇、厨亭等附属建筑多处。景泰六年,山丹守备都督指挥张熊捐资维修寺院,彩绘塑像,寺院面貌焕然一新。山东滨州训导陈敏谪戍河西…[详细]
大佛寺景区是位于潼南城西郊的定明山北麓,涪江南岸。景区内保存有隋、唐、宋、明清、民国时期佛、道教摩崖造像126龛928尊,遗存有碑文以及历代文人学士书刻的题咏87通,造像记、题记31则;字体各异楹联21幅。有世界第一室内饰金大佛,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七檐佛阁,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全国最大的顶天佛字,罕见的天然回音壁海潮音以及翠屏秋月、黄罗帐、合掌石峰、百仙岩、鉴亭、千佛岩、仙…[详细]
位于咸阳市彬县城西11公里处,从城西,沿着蜿蜒而宽敞的西(安)兰(州)公路约行五六公里,经过“水帘洞”(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居住的地方),再西行6公里,遥望公路南侧,有一座巍峨的古典式楼阁,倚山崖而耸立,周围摩崖小洞如蜂窝,崖下树木郁茂,风光绮丽,这就是著名的大佛寺石窟。大佛寺,原名庆寿寺,其建筑始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庆贺其母亲六十大寿,派尉迟敬德监修的,故取名“庆…[详细]
新昌大佛寺,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城西南,在南明山与石城山之间的山谷之中。寺内有大弥勒佛石像,寺外有隐鹤洞、锯开岩、濯缨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胜景。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大佛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观5层,寺内高大雄伟,巨大的弥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这座巨大的石像,雕凿于悬崖绝壁之中,历时约30年才全部雕成,为江南早期石…[详细]
勐泐大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王妃一生信奉佛法,所以每逢节日傣王就亲临寺院,举行大型法会,以纪念爱妃同时弘扬佛法。据史料记载:“景飘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详细]
荣县大佛寺景区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城区大佛街大佛寺一号,距自贡34公里,以其隽美而享誉神州,素有“乐山大佛雄,荣县大佛美”之民间赞誉。大佛寺座落在荣县城郊大佛山(亦称真如岩)山麓,山门书题“大佛禅寺”,以石刻大佛命名。大佛寺始建于唐代,气势雄伟、衣纹流畅、慈眉善目、神韵飘然,是古代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匠心独运的上乘之作,是中国石刻遗存之艺术瑰宝,1956年大佛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佛寺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的高崖上,又名“清凉院”,“佛阁寺”,因寺内有一依崖雕塑的巨佛,故俗称“大佛寺”。1996年元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1996)7号]文件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同治《稷山县志》及寺内所存在碑碣记载,该寺始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扩建。寺院坐北向南,南北长233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4000佘平方米。原寺规模较大,拾级而上…[详细]
石门大佛寺位于石门镇平等场西南长江边上,成渝铁路平等车站东侧500米,大佛寺座北朝南,依山伴水,正面面临滚滚东去的长江,背靠着危崖绝壁,藏于茂林修竹之中。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是镶嵌在万里长江边的一颗明珠,寺佛一体,天人合一,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佛,这是长江沿岸不可多得的名胜古迹。据《江津县志》中所记载“大佛寺,距城百里,近石门场大江边,古凿大佛手岩上,高十丈许,左有石如净瓶,右如鹦鹉,寺依岩石建筑,高…[详细]
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彬县城西约10公里的泾河南岸。大佛寺旧称“庆寿寺”,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这一带山川交错,风光绮丽,岩洞深壑,古刹因山就势而建,望之巍然。大佛寺石窟主要由大佛窟、罗汉洞、千佛洞等组成。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窟内平面呈半圆形,半径约21米,高达30米。正中有三尊石雕佛像,大佛高24米,依岩趺坐,佛肩宽厚,披衣袒胸,腰系佩带,造型自然丰满,面容端庄典雅。头部的周围有19个飞天…[详细]
大佛古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新中街21号。古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殿宇垂危,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平南王尚可喜为便于向天子“祝嫠祜国”,考访龙藏寺故址,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重建殿宇,于第二年冬建成。大佛古寺殿宇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大雄宝殿座北向南,面阔七…[详细]
开县南雅大佛寺座落在开县西南部的南雅镇,为唐末宁元时期留下的石刻雕塑。寺内大佛依山而立,就岩凿成,佛身依岩迭坐,含笑颔首,盘腿打坐,成为巴蜀境内仅次于乐山大佛的第二大佛,现为重庆直辖市域内第一大怫,曾为重庆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开县的标志。南雅镇位于重庆市开县、四川省开江县交界处,距开县县城45公里。原有的寺庙——大佛寺,20世纪50年代初为破四旧,拆除庙宇,废作他用。在20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详细]
大佛寺位于金湖北老街北首,东部和北部环绕着风景秀丽的淮河入江水道,南临繁华的建设路商业街,西部以县政府大楼为依托,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史载:清朝乾隆年间,时年暴发洪水,从上游漂来木质大佛像一尊,停至现寺址东首三河边的避风港内。当时境内善男信女就把这尊大佛暂时敬立在避风港湾礼拜,随即十方信众发心募化,万人缘助,建寺造殿,迎请佛像,安位供奉,并称为大佛殿。后传僧人将大佛殿扩建并改名大佛寺。历史上大佛寺…[详细]
浙江金华大佛寺,位于金华城区东北曹宅乡之北2公里处,距城区20公里。南朝梁武帝大同6年(公元540年)僧(道琼)止于山南,闻金石赞呗之音,缘岩而上,见大石佛一躯,高6丈,跌做俨然,因是建寺。距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历史。宋改名“石佛寺”。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旧名“赤松岩寺”。 寺内曾有铁罗汉五百一十八尊,系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邓刚中曾祖克允与弟克明冶铁铸造,原存于罗汉寺,后改建“…[详细]
永川大佛寺,又名黄瓜山大佛寺,位于重庆渝西重镇永川区南郊,建于清初,盛于同治,衰于民国。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该寺占地20佘亩,依山而建,视野开阔,眺望远山绵绵,近看丘陵起伏,夜观万家灯火;寺内花繁树茂,四季如春,亭台楼阁、回廊蜿蜒,既是佛教点,又是游人观光休闲的一大盛地。“文革”中曾被破坏,时至1983年,永川落实国家宗教政策,恢复了大佛寺佛事活动。经多年修建,现已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详细]
石空寺石窟位于中宁县石空镇西北的双龙山南麓。又名大佛寺,双龙山古称石空山,山东侧石壁峭立,适於开窟造像。这里原有大佛洞、万佛寺、百子观音洞、灵光洞等,但如今除万佛寺外,各窟均被流沙埋没。石空寺原有大佛洞、卧佛洞、观音洞、灵光洞、龙王洞等石窟,在石窟前的石壁下建有寺院,寺院中还置有各类塑神像。乾隆《中卫县志》对石窟作过详细的描述:“寺在半山,为两院。东院山门内,重楼依山,楼下启洞而入,中若著邃屋。……[详细]
凯拉尼亚皇家大佛寺位于斯里兰卡重要城市凯拉尼亚,距离科伦坡仅7公里。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前,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凯拉尼亚皇家大佛寺在科特时期(Kotte Era)曾一度繁荣,但它的大片土地在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被没收充公。后来,在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又归还了其大片领土并重新修建了这座寺庙。20世纪上半期,在海伦娜•威沃达纳(Helena Wijewardana)的帮助下…[详细]
时代:南宋至民国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区:重庆市江津区批次:第七批大佛寺摩岩造像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石门社区凉亭组,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八年引人维修坐北向南,造像依崖而凿,崖宽12米,高30米,一尊脚踏莲花观音造像,高14.8米,宽5.9米,厚5.2米,善跏趺坐,头戴头冠,胸饰缨络,身着袈沙,全身贴金绘彩,头部有一笑容可掬的罗汉,左有石瓷瓶,右有石执物,为高浮雕接近圆雕。一座寺庙,坐北向南,为三合院…[详细]
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江津市石门镇白坪村(原凉亭村)。大佛寺座北朝南,依山伴水,正面面临长江,背倚崖壁。大佛寺总建筑面积720平方米。东西各有一条石曲径从崖上到河边与寺院相连。大佛寺里面是三合院布局,左右为厢房,中间是正殿,依次分为送子殿、观音殿、雷神殿,寺内石刻造像是一尊通高13.5米的观音造像。正殿为七重檐山式顶,琉璃瓦铺顶,正中饰宝瓶,翼角均装饰有鸱吻,抬梁式梁架。左右厢房为石木结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