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是位于古无棣县城东南的一处佛教寺院。明杨魏《海丰县重修宝塔记》记载:“大觉寺,在县城东南隅外,中有浮屠,巍然薄云霄,而殿宇佛像亦壮丽可观。”寺内“浮屠”即海丰塔。据文史专家介绍,大觉寺本名普照寺,始建于唐朝贞观13年(公元639年),原名“普照寺”、“普照寺舍利宝塔”。明朝洪武元年更名为“大觉寺”。1300多年来,大觉寺与海丰塔,默默见证了唐、宋、元、明、清的盛衰巨变。 据专家评定,大觉寺…[详细]
大觉寺又称西山大觉寺,大觉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大觉寺八绝: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详细]
滦县横山大觉寺昔日名曰开觉寺。嘉庆《滦州志•.卷之一•.形胜》(顾艳霞点校、吴士鸿修、孙学恒纂、2007年9月版第26页)载:“横井浮烟:在城北五里横山上开觉寺。凿石渟泉,因甃以为井,週廻石栏数丈,侵晓时每有烟雾出焉。”光绪二十四年《滦州志•卷八•形胜》(杨文鼎、王大本编修、成文出版社出版)第134页载:“横井浮烟:在城北五里横山上开觉寺前,本天池也…[详细]
大觉寺位于广昌县东盱江镇吴家岭,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现有僧尼及管理人员18人。 该寺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今存佛殿既有明代构建,又有清末、民国之建筑风格。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觉寺宗风不减,有僧尼数十人,50年代中叶,僧尼被解散还俗,随后佛寺几易其主。90年代初,广昌县人民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批准大觉寺为开放寺庙。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大觉寺的房产权问题也…[详细]
伊川大觉寺位于伊川县高山镇谷元村,坐北面南,长300米,宽120余米,占地50余亩,目前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它就是大觉寺。根据有关记载该寺始建于元朝惠宗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公元1340年),已历逾600年沧桑,曾多次重修。据残碑记载,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大觉寺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大觉寺包括东西跨院,有房舍200余间,建筑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寺内及寺外有古柏数百株,寺地六七百亩,…[详细]
大觉寺,位于延津县城北街,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24-755)。明洪武年间置僧令司,宣统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门三楹,二门三楹。正殿为大雄殿,三间,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大雄宝殿前右侧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字子昂)亲书《长明灯记》石刻一副。正殿两厢房左为伽蓝殿,右为地藏殿,正殿后为水陆殿(万历年间改为大土阁),三殿各三间。现仅存大殿。寺庙介绍 大觉寺门口,高耸着一座六角七层的古塔,这就是万寿塔。…[详细]
江西大觉岩位于江西省资溪县泸阳乡朱岩村境内,坐落在赣闽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脉西部的莲花山巅,海拔1300多米,距县城16公里,现有公路直通山麓,交通十方方便。大觉岩属天然石室,“岩形若檐上复“,下辟一门,平展如削。岩洞前高后低,深约30米,宽约60米,高约9米,宽敞明亮可容纳2000余人。岩前绝壁悬挂,古木覆盖顶端,气势十分雄伟。大觉岩的来历有一个优美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九只狮子来到大觉岩,看到这里…[详细]
大觉寺在晋江东石,是现代高僧瑞今法师亲建,其构筑新颖,风格独特,又紧挨在已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东石古寨,故相得益彰而蜚声海内外。 瑞今法师字寂声,号谁真,俗姓蔡,名德分,讳伦生,1905年农历十二月廿九日出生于晋江县东石镇东埕村。1916年仅十二岁即投南安雪峰寺,落发为僧,法名瑞今。40年代瑞今法师在龙江寺当住持时,就萌发了在故乡再建佛寺以弘扬佛法的念头。1948年春师偕 善契法师应聘往菲,膺任…[详细]
大觉寺位于宜兴西南山区横山水库东北隅,为禅宗临济宗道场。南宋咸淳(1265年-1274年)年间,由志宁禅师创建,至今约有七百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1735~1796),寺名为“集贤山大觉院”。清道光年间(1820—1850),更名为“白塔山大觉禅院”。近代《宜兴县志》记载,寺名为“元上乡白塔山大觉寺”。大觉寺建址位于横山水库东侧,鸡龙山岕,周边资源优越,依山傍水,形成独特的地域景观特色,是现代与古…[详细]
大觉寺时代:明、清地址:天津市宝坻区东街大觉寺位于天津市宝坻区东街路北。始建于辽重熙年间(1032—1054),为宝坻八景之一。明、清皆有修葺。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现仅存罗汉堂及十间配房。罗汉堂抬梁式,四阿顶,出檐深远。还保留有辽代建筑特征(原有山门、大雄宝殿、钟、鼓楼配房,还设一西跨院)。现有罗汉堂和十间配房保存完好。是宝坻区仅存的一处寺院建筑。现存罗汉堂及十间配房,是我国传统的砖木结构…[详细]
福州大觉寺,全称丁戊山大觉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泰路。始建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年),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比丘尼珠亮法师重修,属净土道场,1998年日雄法师、炎雄法师负责重建,寺院建筑三座,土木结构,大雄宝殿的结构为塔形,十分奇特。历史渊源 据《榕城考古略》记载:“会城旧有三山目,又曰九山。谚云:‘三山藏,三山见,三山看不见。’丁戊山为藏。” 五代时,这里建有嵩岳崇福行宫,是闽王望…[详细]
大觉寺位于云南省陆良县坝子中央,四面环山,东有巍峨峻峭的龙海山,南有终南山,西有磨盘山,北有嶙嶙磊石青翠异常的青山,中有南盘江横卧。坝子四周稍低,中间隆起一片平畴,恰似一顶荷叶,陆良县城在荷叶南端,大觉寺紧紧依偎在县城的怀抱之中。大觉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万历,在明清鼎盛之际,被益为滇东第一流大刹,其名望可与昆明西山华亭寺、太华寺相提并论,民国年间,系云南16座名寺之一。建寺后,明万历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