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桥座落于栾城县窦妪镇南赵村与北赵村之间的交河故道上,为交河上建造年代比较久远的一座规模较大的石拱桥,为苏味道后裔上坟祭祖的必经之桥。全长44.2米,宽5.08米,桥栏雕刻古拙俊美,年代久远,栏板已损,经修复已恢复原貌,可与赵州桥媲美。该文物于1999年3月,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7月被石家庄市文物局批准为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待批准。现已建…[详细]
文庙大成殿位于县城内,原县委机关大院内。该建筑为一层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古建筑,长20.05米,宽9.3米,台前有一大月台,台前有精致蟠龙丹陛踏步。文庙建于元大德三年,明清均有修缮,建筑井然有序,古柏森然,令人心旷神怡。文庙大成殿,经市文物局批准于2000年11月落架重修,成为旅游新景。文庙大成殿于1999年3月,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7月被石家庄市文物局批准为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梁氏宗祠,亦称梁家祠堂,是正定县梁氏家族供奉先祖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祠堂始建于明代,位于正定城内燕1大街东侧,2008年10月20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梁氏一族自明洪武初年由梁聚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迁居真定(今正定)北圣板村,至梁梦龙六世而大显,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人称“梁阁老”。其曾孙梁清标与兄梁清宽,堂弟梁清远同列“九卿”时称“三梁”,…[详细]
膏梁桥位于鹿泉市高迁北街、高迁西街、高迁东街三村交界地带,从S392西行看到古槐街北行大概200米左右会看到古槐一棵,古槐东侧约20米极为膏梁桥。膏梁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9年-1549年),距今大概有五百年的历史。 2008年10月20日膏梁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在天长镇城内中学门口,正是放学时间,一大群风华正貌的少年笑闹着拥出门口,背后是朱漆大门、古色古香的皆山书院。皆山书院始建于1777年,虽历经风雨,如今依然保存完好,砖木结构,青瓦屋顶,古朴美观。有许多房间如今做了教师的办公室和学生们的宿舍,依然可以居住。院中有1997年“皆山书院”220周年庆典时立的石碑。皆山书院是井陉县的教育摇篮和文化发祥地,孕育了众多的栋梁英才,海内外文化名人霍济光、翟泰丰都…[详细]
在古城东南入口处,绵河之上,横架一座大石桥。桥长百米有余,东西两端各有一对威武的石狮,桥面两侧有石栏板和石望柱,望柱顶端雕有38对狮、猴、鹰等石兽。走近细看,雄狮昂首怒视前方,猕猴-若有所思,苍鹰飞落捕捉白兔,幼狮爬在母狮肩头上戏耍玩闹……石雕造型生动、线条流畅,雕刻风格或粗犷或细腻,但都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桥侧面的石雕斑斑驳驳,可见年代的久远。吴同庭说,这部分还是最早的样子,已经有200多年的历…[详细]
井陉民居以牢固著称,民居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历代形成的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建筑风格不同,上房高于厢房,东房高于西房,有厅堂四合院、连锁四合院、套进四合院、居高临下的三截四合院之分。最为典型的是天长古城王家大院,占地20余亩,房屋近百间,四合套院纵横交错,院院相通,构成一座建筑迷宫。…[详细]
张家口堡俗称堡子里,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中部,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是张垣大地历经近600多年历史沧桑岁月,逐步成长繁荣的历史见证。据史料记载,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至今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驻军城堡,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随着“北方丝绸之路”——张库大道的日渐兴盛,张家口堡的军事功能逐渐被商业贸易功能所代替,鼎盛时期张家口堡内票号、商号达16…[详细]
立化寺塔,位于宣化城内西南隅(现驻军占地),始建于元朝,清道光二十二年重相等,塔身高14米,为五层八面,下有莲花座,顶部为铸铁宝顶,二层每面有龛一个,各角有合角吻兽,造型美观,工艺精细。据考证,立化祖师系日本国佛教“日莲宗”传人——日持上人,为弘扬南无妙法莲花经,西渡中国,担任立化寺主持,并于立化寺坐化圆寂。近几年,多有日僧前来朝拜,现为张家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张家口市宣化城内西南隅电话:…[详细]
瑞云寺塔(温泉塔)为明代古建筑,位于张家口市赤城县温泉度假村。 2008年10月20日瑞云寺塔(温泉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