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0日,江苏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提出的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予公布。 共有122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入选。 本次入选的文物类型包含古遗址22处,古墓葬5处,古建筑3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7处,其他3处,扩展项目4处,以及调整公布2处。 |
中和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王家庄街,跨市河。始建年代未详。清道光四年(1824)重建。东西走向,单孔梁式结构,全用花岗石砌筑路。中宽2.65米,堍宽3.05米,长18.50米,高3.70米,跨度5.50米。两桥台各有一拱形汇水孔,上有眉额,南为“波月”、“媚川”;北为“悒秀”、“梯云”。两侧桥联分别为:“北胜跨虹融水德,中和位育贯文风”;“金波遥映红梨渡,玉带长垂绿晓庄”,桥侧刻有“重建中和桥…[详细]
周宫傅祠在南新街庙桥弄内,是清乾隆六十年(1795)为祭祀工部尚书周元理而建的专祠。周元理一生为国家鞠躬尽瘁,廉洁奉公。在其病逝后,乾隆皇帝非常痛心,亲自为其写“谕祭文”。周宫傅祠坐南朝北的大殿规整宏大,斗拱、枋条、柱头、悬花篮都有木雕,而且雕工精细。粗大的木柱下有覆莲式青石础,十分古朴。其正门前,有一棵古雅的罗汉松,230多岁了,依然树形婆娑,枝叶纷披,被认为是祥瑞之兆,里人争相传为奇谈。周宫傅…[详细]
支塘姚厅位于支塘镇东街68号,集贤桥东首。建于明崇祯年间,距今约有400年的历史。现存一大厅,坐北朝南,硬山顶,抬梁式,通面阔3间9.3米,通进深7架11米,前设廊及翻轩,木构用月梁,并覆有雕花,厅内的苏式彩绘和木雕古朴庄严,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于2007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支塘姚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月河桥位于梅李镇南街月河之上,故名之。其始建于宋,明弘治间曾更名紫薇桥。今桥系单孔拱桥,南北走向,墩基及部分桥面用武康石筑,拱圈采用分节并列式砌置法,形制极为古朴,应属明弘治间拆宋代原构重建。桥中宽3.1米,矢高4米,全长15.8米,两堍各设20个踏级。在拱底南端镌“紫薇桥”三字和荷叶图案,北端嵌砌石碑一通,上镌:“典史徐让、仪官吕唐监工,石工高永吉,大明弘治九年拾贰月重建”等题记数行。于1982…[详细]
天福三桥位于苏州市昆山花桥镇天福庵北市梢,从东向西由万寿桥、聚福桥和永清桥三座古桥组成,年代为元至民国。聚福桥为单孔石拱桥,其余两座均为梁式单孔。聚福桥旧名“富赢桥”,位于苏州市昆山花桥镇天福庵集镇北市梢,东西走向跨于旱泾河上,始建于元至正八年(1348),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建。由乡人周文明、朱允成等募缘而建。是一座青石花岗石混彻石拱桥,拱券采用分节并列法砌置。桥心石上有八卦形浮雕,长系…[详细]
石庄汤氏老宅位于石庄镇北大街41号,建于明朝末年,屋檐2.8m,屋脊高4.5m,总建筑面积280㎡,门前为青石台阶和一对青石门墩。汤氏老宅青石为“书箱形”,谐音“书香”,表示自己是书香门第;门墩刻松鹿园,寓意长寿康宁,体现汤氏先人浓浓的文化气息及对权利的向往追求。屋内木板隔墙保存完好,门垛雕花,檐花尚存,内檐楣精美的木雕花寓意着吉祥富贵、多子多福。该建筑木雕、砖雕、石雕一应俱全,保存完好。2016…[详细]
经修复的定慧禅寺,门额横楹楷书“定慧禅寺”四个凸型金字,一对石狮端坐山门两旁。进山门是金刚殿,中间端坐大肚弥勒佛,两旁乃“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名联。金刚殿东西两侧,为新塑四大天王像,同弥勒佛相背、面南而立的是扬眉执杵的韦驮佛。庭院中间有高丈余的宝鼎一尊,穿过庭院,是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殿高十多米,殿背正中新装有“极乐指南”,高达两米,使大殿更显雍容壮观。…[详细]
烟墩又称烽堠,俗称烽火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修建的高台,如遇敌情发生,则白天放烟,晚上点火,台台相连以传递军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预警和防御设施。成语中“狼烟四起”一词便是形容烽火连天的场景。西周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说的也是它。玉枕山,又名佛座崖、小棺材山。因岩石裸露,在阳光下洁白似玉,形如枕头,故名。玉枕山北临大海,与竹岛隔海相望,海拔168.5米。据文保志愿者张义成介绍,玉枕山东侧的山沟当地人称之为“烟墩沟”,山顶处的烟墩与西石岛(今西墅)、北固山、连岛、烟墩山以及海州营等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防预警体系。南固山烟墩遗址位于墟沟南侧海拔188米的山顶处,地势险要,可俯瞰整个…[详细]
宝应学宫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小新桥25号。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明、清均重建。大成殿于1992年重修。主要建筑有迎秀门、状元桥、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鼎甲坊等,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宝应县城的孔庙、大成殿,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曾两度毁于战乱,后经重建、增建,直至清代中叶巳成为一组完整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其范围东抵朱家巷,西至县南街,南临迎秀门,北止学墩巷,占…[详细]
高邮临泽兴隆当典位于高邮市临泽镇,建于清代中期,是高邮乡镇发现当典遗存之一。高邮临泽兴隆当典相传建于清代中期,其房屋布局结构一直未作较大改动,有近2/3的房屋基本完整。2010年6月被公布为高邮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被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崇贤里王氏宗祠位于镇江市新区大路镇,是当地王氏族人建造家族祠堂,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新四军山北县圌山区文工团驻地。王氏宗祠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明崇祯三年移建今址,整体结构保存较好。宗祠门东向,中路分前、中、后三进,每进五开间,共占地面积1490平方米。第一进为门厅,进深七檩6.5米,斗拱木雕梁柱保存完好。第二进前有仪门,正反面都有砖雕。入内为二进庭院,享堂前有青石月台,享堂进深十檩6.5米,梁柱、屋…[详细]
临泽任氏宅位于临泽镇中大街,是一处建于清代早期的民居建筑,原为任氏开粮行所用,其内部建筑风格以及梁柱上的镂空雕刻在苏北里下河地区都具有一定代表性。2019年3月,临泽任氏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敦睦堂,位于姚桥镇兴隆村夹沟自然村,是张氏的祠堂,传说是汉朝张良后裔张贺于嘉靖年间到此定居后所建。在门前的匾额上刻有“光前裕后”石刻。进入第一进,抬头往上看,可见张玉书所书的“義門”牌匾。史料记载,张玉书曾任兵部及礼部尚书,并参与《明史》、《康熙字典》的编写,辞官退隐后曾居住在此。2019年3月,敦睦堂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解氏宗祠正厅葛村解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解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丁岗镇,被市文管办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授牌。葛村有建于明清两代的解氏宗祠、榜眼门、大宅门、解朝东故居、更鼓楼等76处古建筑,计11300平方米。2019年3月,解氏宗祠正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殷氏宗祠位于辛丰镇黄墟集镇东南,宗祠九间三进,共27间,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第二进享堂面阔九间31.6米,进深9.1米;檐下置斗拱,金柱高5米,直径0.4米,前为露台,宽12米,高5.6米,四周有石栏;后进中间为祖宗龛,两侧分别有东西孝子楼,均为硬山顶。祠堂保存较好,文革时期祠堂门前石雕被认为损坏。黄墟殷氏宗祠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据传,由族内盐业巨商殷苤烈出资兴建,堂号为“耕心堂”(…[详细]
岳武穆祠位于泰州海陵区泰山公园内岳阜(也称泰岱,俗称泰山)之巅。明万历十年(一五八二),泰州兵备副使舒大猷以原泰山祠改建而成,奉祀岳飞(曾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谥武穆。后改谥忠武。遗有《岳武穆集》)。大殿前有月台,殿外东、北、西三面有回廊相通。殿中供岳飞塑像两尊。万历三十一年(一六零三),泰州兵备副使张鸣鹗重建。因泰山山体滑坡、白蚁侵蚀,加上年久失修,相关部门经检测确定岳武穆祠为危房,二零零九…[详细]
陈氏住宅的宅主为泰州名门。陈宅建于四巷西侧。有面巷大门三座,仪门三座,腰门一座;主体建筑从前面第一进照厅往后,依次有厅屋、堂屋、厅屋、穿堂、堂屋前后六进。是一座体量宠大,布局规范而又富有变化的大家族民居群,占据了四巷西侧全巷近三分之二的空间,因而曾有过陈半巷之称。2019年3月,四巷陈氏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涵西街戈氏宅大门东向,两侧有八字墙,前临草河。仪门一间,将军门式,有内外门楼,设垂莲柱,下置石鼓。主体建筑两条轴线,东边有照厅、厅屋、堂屋。西边为两进堂屋,最西边还有花园、水池及廊屋,2012年进行全面修缮。2019年3月,涵西街戈氏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秦州口岸镇很早就有“李家的大楼、戚家的敞厅”之说。“李家的大楼”已经建成今天的雕花楼,成了当地一有名的文化景点;“戚家的敞厅”即戚氏古宅。解放街戚宅为明代天启年间戚世光高中进士后所建,已有400余年历史。古宅所处位置是形成于南宋庆元年间的千年古街庆元街(新中国成立后称解放街),旧时古街两侧商铺、公馆林立,口岸镇富商显贵大多居住于此。戚宅坐北朝南,古宅大门面街而置,从南往北分别由前后五进的大门、对厅…[详细]
李信昌过载行位于柴墟路北侧,是高港保存最为完好、体量最大的过载行之一,是口岸地区商贸发展繁荣的历史见证。晚清时期,口岸港贸易发达,过载行随之兴起。史料记载,鼎盛时期口岸过载行有48家之多,李信昌过载行是其中较大的一家。李信昌的祖辈开办“洋棚”(代办外轮运输业务),在龙窝口有100多间房屋。到李信昌这一代开始搞木运,成为木商,后发展壮大遂在口岸经营过载行。李信昌过载行呈晚清时期民居建筑风格,坐北朝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