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登瀛桥在沧州西15公里旧沧河路与滹沱河故道交汇处的杜林镇。桥体由三大拱两小拱组成,两小拱悬卧于三大拱连接处的拱肩上,两个流线型的大桥墩支撑着桥身。桥长66米,桥面宽7.8米,每孔跨径11.3米。在沧州西15公里旧沧河路与滹沱河故道交汇处的杜林镇,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原名登瀛桥,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体由三大拱两小拱组成,两小拱悬卧于三大拱连接处的拱肩上,两个流线型的大桥墩支撑着桥身。桥长6…[详细]
铁狮子坐落在沧州市东南20公里沧州旧城开元寺前,东关村西0.5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较大的铸铁艺术品之一,具有很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沧州铁狮子位于沧州市政府驻地东南偏北16.5公里。坐落在东关村西0.5公里处。铁狮身高5.78米,长5.34米,宽3.17米,体重约50吨。背负巨盆相传是文殊菩萨莲坐,狮身向南,头向西南,两左脚在前,两右脚再后,呈前进状,姿态雄…[详细]
沧州旧城位于沧州市沧县东南20千米旧州镇东关村西、北关村南。城址周长7345米,面积约430万平方米。现存的旧城为宋代城池。该城址因形似卧牛,又称卧牛城。城墙基宽约30~40米,城墙西、南两面保存较好,西门瓮城依稀可辨。西南两面城墙存有断墙五段,北面有两段,各段长500~1000米,高15~85米,基宽8~53米,顶宽15~19米。旧城址内文化遗存丰富,现存文物点有铁狮子、铁钱库、密云寺碑、…[详细]
郛堤城遗址位于黄骅市市区北部,在羊三木回族乡刘皮庄南2公里。该古城总面积为186813平方米,城址已风化残存,城内已辟为农田,城墙呈方形,东南西北各约一华里,四面城墙残存;采集物有绿釉残陶钵、夹砂红陶、三棱铜箭镞、古盔等。遗址近方形,总面积约36万平方米,城墙系夯筑,现存最高达5米。城内考古发现16处建筑遗址,出土有战国秦汉时期建筑构件、陶器以及铜镞、铁剑等兵器,表现出较强的军事防御功能。城外西北…[详细]
白求恩手术室旧址位于河间市东北32公里的卧佛堂镇屯庄村内。原名真武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929年重建,1939年四月,加拿大国际友人白求恩大夫率医疗队,随贺龙指挥的120师转移到河间县东北齐会地区战场,地区医院就设在真武庙内,白求恩在此工作了二十八天,不但抢救了128名伤员,而且还为当地群众治病,为纪念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宏扬他那种崇高的精神,党和各级政府及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心“白…[详细]
刘完素墓位于河间市东南约10公里的西九吉乡后刘守村南。“刘完素墓祠遗址” 地上封土用砖包砌,为磨砖对缝六棱枣核形塔式形状,高约5米,顶部有一球形体,底部、顶部收束,中间最大直径约2米。刘完素祠遗址为北高南低坡形台地,台地南北长100米,东西宽60米,北侧高约4米,南侧稍高于地面不足1米。1966—1967年封土外砌砖扒,封土被平,但墓室未挖。今乡人出资,按照原貌重新修建水泥、砖结构墓一座。现每年正…[详细]
南皮石金刚位于沧州南47千米的南皮县城东北。景点特色:两尊唐代雕刻的石金刚,东西相向而立,身披铠甲,形如武将,怒目而视。东像双手合十胸前,两臂托锏,西像两手扶锏杵地。是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详细]
尹吉甫墓尹吉甫墓位于南皮县城西北5公里黄家洼村西南处,俗称将军坟。封土高1.9米,东西长5米,南北宽2.5米。曾有西周晚期青铜器“分伯吉父”盘出土,盘上有铭文133字,记述了尹吉甫征北严犹和征收南淮夷贡赋情况。清乾隆皇帝甫巡,曾命-到坟前祭奠,并刻石立碑(现碑已毁)。今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垣城遗址位于今肃宁县县城东南偏北7.8公里处。铵有县即有城之说,此城当建筑于战国时期。古城分内、外两城,皆为正方形。外城每面均为1.75公里,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内城也称子城,位于城中心,每面各长0.5公里。城内建筑已荡然无存,仅内城东南隅保留汉武帝钩弋夫人庙遗址,高约2米,宽35米,长45米。内外土城墙已平毁,只外城西、北两面较为完好。北面墙现存长1444米,高7.4米,宽10米,可见夯土层6…[详细]
单桥地处京德古御道貌岸然和滹沱河的交汇点上,自古即为南北交通要道。明朝在北京建都以后,人来车往,更感到无桥之不便。明正统六年开始建木桥,因滹沱河水势汹涌,木桥屡经毁复耗费了大量人力财物。河间知府王逢元等提议修建石桥。献县知事李粹自捐资主修邑人刘沿用、石守志、张九叙等捐资募款,力成此举。为此捐资出力者不计其数,就连石料都是商船纤夫不矢劳苦从千里以外的太行山区义务代运。经过8年的努力,于崇祯十三年建成…[详细]
献县汉墓群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沧州市的献县境内,是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河间王的王室墓葬群。献县汉墓群现存有河间献王墓、李王墓、惠王墓、刘淑墓、刘苌墓、毛公墓、贯公墓等墓葬37座,以河城街乡一带分布最为集中。墓地的排列多为几个大墓集中在一起,且大墓旁还有小墓,从而表现出各墓之间的渊源关系。墓葬属土坑木椁墓,封土堆一般高8~10米,最高的达28米,墓内出土有错金铜豹、鎏金铜雀、铜龙、耳杯…[详细]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它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落成,历时89年。清代前中期的几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这里消夏避暑,处理政务,通常是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京。避暑山庄实际上已成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整个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山庄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苑景区又分…[详细]
导游 溥仁寺完全按照汉族迦蓝七堂的样式而建,寺自南而北为山门、幢杆,钟鼓楼、等,正殿名为大雄宝殿,匾额-“慈云普荫”四字,内供迦叶、释迦牟尼、弥勒三世佛,两侧有十八罗汉像,殿前立着康熙帝御制的溥仁寺碑,颇具艺术价值。 介绍 是外八庙中最早建造的庙宇,始建于康熙五十二年,是康熙六十大寿之际,应专门来京的蒙古各部王公贵族的请求而建,后来成为他们的聚会之所。原先建有两座庙,前寺为溥仁,后寺为溥善,寺…[详细]
普宁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公布的4A级景区,现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普宁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通高27.21米,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经过整体维修后,更具宗教艺术的魅力,其文…[详细]
俗称伊犁庙,也称金顶寺,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仿新疆伊犁河北岸的固尔扎庙规制修建。固尔扎庙是喀尔喀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准部远近牧民每年夏季都到这里-,顶礼膜拜。该庙于乾隆二十年(1756年)被民族0分子阿睦尔撒纳溃军烧毁。清军平叛后-,有功的达什达瓦族全部迁住热河。乾隆考虑到给达什达瓦族提供佛事场所,遂命在武烈河东岸建造此庙。落成后厄鲁特蒙古各部首领每年夏季都到热河聚会。安远庙,宽146…[详细]
普佑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署山庄内。普佑寺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这一年适逢乾隆皇帝50寿辰,其母皇太后70寿辰的喜庆之时。又值清军出兵西北,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这是继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叛乱后又一次取得平定叛乱的胜利,从而彻底结束了西北边疆地区90年0割据的混乱局面,给各族人民带来了和平。为通过宗教渠道加强内地与蒙藏地区的联系,提高-文化素质,清廷于乾隆二十五年(176o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