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将军墓位于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墓建于1950年,东西宽54.05米,南北长52.5米,高6.6米。前有左权将军浮雕头像,头像前面是高大碑楼。总理亲笔题“左权将军之墓”刻于汉白玉石碑正面,东面碑刻有总司令“吊左权将军”诗,西面刻贺龙词。墓的对面是左权将军纪念馆。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左权,湖南澧陵人,生于1905年,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1925年加人中国0,1936年后任新十二军军长、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红一军团参谋长、前总参谋长等职。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反“扫荡”战斗中,指挥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时牺牲于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十字岭,时年37岁,安葬于涉县石门村山麓。1…[详细]
现存古丛台为清代同治年间重修,占地1100多平方米,高 28米。三层青砖高台的底层南北各有一门,甬道右侧的台墙上还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几个大字,北门台阶上的大石碑,是乾隆帝游江南路时亲笔书写的诗碑。当中一层有 5间大屋,名“武灵馆”,是为纪念武灵王的而建。最上一层门额上题有“武灵丛台”几个大字。 看 点 武灵丛台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发生地。战国时期,赵国本是一介小国,武灵王即位后,决…[详细]
赵邯郸故城座落于河北省邯郸市。赵邯郸故城是战国时赵国都城的所在地,邯郸城是战国时期最繁荣的城市之一。“邯郸”之名最早见于《春秋•穀梁传》,城先属卫国,后属晋国,三家分晋后属赵国。自公元前386年赵王敬侯迁都于此,到赵国被秦灭亡,历经八世,共159年,著名的历史故事“完壁归赵”、“胡眼服射”、“邯郸学步”、“将相和”、“围魏救赵”等就是发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这个时期。1972年经过缜密的勘…[详细]
王郎城址王郎城址是战国、汉代城址,位于邯郸市王郎村,城址平面呈长方形,现存城墙长680米,残宽16~34米,高3~12米,顶部宽约2米,黄土夯筑而成。据《邯郸县志》载:“王郎城在县西三里许,世传汉光武讨王郎,平其城,今久废无考。”曾在城内清理出战国、汉代陶瓦片以及“货泉”等钱币,故证实王郎城始于战国延续到汉。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插箭岭遗址插箭岭遗址位于邯郸市丛台区赵苑内,包括插箭岭、梳妆楼、皇姑庙、铸箭炉、灵山、照眉池等6处文化遗存。插箭岭为一夯土筑成带状土丘,长630米,宽20~40米,高3~8.7米,出土有战国、汉代三棱铜镞,汉绳纹陶片。实属邯郸故城大北城西垣墙体的一部分。梳妆楼分南、北二部分,南部东西长140米,南北宽180米,高7~8米。在梳妆楼遗址发现有红烧土块和战、汉时期绳纹筒、板瓦残片,说明其上原有建筑。皇姑庙位于遗址范围内中部,为一夯土高台,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高2~5米。其南与梳妆楼相接。出土筒、板瓦等建筑遗物,应为建筑基址。灵山位于遗址北部,为一土台,现呈不规则三角形,面积1540平方米…[详细]
磁州窑遗址磁州窑为宋代北方民间著名瓷窑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位有两处,一是分布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另一处就是风景区内南响堂寺下的彭城镇到临水镇,其面积约十平方华里。磁州窑,从古老的磁山文化陶器源起,至今己有7000余年的历史,历史悠久,兴衰起复。到十世纪,以制瓷精美,一跃成为我国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当时州以“磁”名,乃窑场之兴盛而著名于世,并有“十里彭城,日进斗金”和“南有景德,北有彭城…[详细]
城隍庙大殿城隍庙大殿位于磁县城内西大街。城隍庙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殿为庙内现存唯一的建筑。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47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琉璃瓦顶。柱网布局采用移柱和减柱做法,室内大木用九架大梁,檐下四周施七踩斗拱。前出一间抱厦,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增建,现已不存。该建筑并用移柱、减柱做法在明清建筑中是不多见的。…[详细]
下七垣遗址下七垣遗址位于磁县时营村西南漳河北岸台地上,遗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除一部分战国墓外,都是先商遗存。1974年为配合当地的农田基本建设,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掘30个探方,面积960平方米。共出土陶器4座,灰坑104个,商墓23座,战国墓6座,有人骨架19具,牛、鹿、猪骨架5具。共出土陶器304件,骨器354件,石器481件,蚌器274件,角器34件,卜骨、铜镞等文物…[详细]
讲武城遗址讲武城遗址位于磁县城南漳河北岸讲武城村。讲武城唐以前称武城,宋代以后改称讲武城。讲武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后,经常活动在这里,把此地作为培养武将的基地。古城平面呈平行四边形,除南墙及东墙南段被彰河冲毁外,其余大部分尚存。1958年发掘,出有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和豆、罐、盆等生活用品,从遗物上看属于战国古址,汉代以后曾经补筑、改造或扩建,继续沿…[详细]
北朝墓群磁县西南部讲武城一带的漳河沿岸,遍布着130多个大大小小的土丘,这是一片古墓群。长久以来,这些土丘被认为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这似乎不是空穴来风。从历史的真实来说,位于临漳的六朝故都邺城,与磁县相邻,距磁县县城仅15公里,曹操破袁绍后以邺为都城,在这里修建铜雀台,在位于磁县的讲武城培育军将,曹操死后也确实葬在距离邺城很近的磁县这一带。从社会的虚妄来说,自宋以后,曹操在人们心目中逐渐变成了0臣…[详细]
黄粱梦吕仙祠位于邯郸市北十公里处的黄粱梦镇。它是依据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建造的,始建于北宋初期,历朝历代均有修缮,至今已历经千年风雨。现景区为1984年重修,1986年10月正式向游人开放,属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黄粱梦吕仙祠是国内唯一以梦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景区内古建筑形式多样,名家墨宝众多,泥塑蜡像传神,石刻手法精湛,园林风格独特,民间…[详细]
时代:战国至汉林村墓群,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林村、户村、涧沟、酒务楼一带,为战国、汉朝年代。是邯郸市邯郸县的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墓葬,公布时间为2013年5月。林村墓群共核定发掘面积20000平方米,已全部完成野外发掘,共计完成发掘面积20125平方米。考古人员共清理发掘墓葬262座、沟渠18条、水井15眼、灰坑238座,龟镇1座,灶1座,出土成型文物1300多件。墓葬时代为汉代、隋…[详细]
北张庄墓群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北张庄镇,推测是一处汉代赵国高等级墓地。墓群由10座大型墓葬组成,分布面积15平方千米,单体规模较大,残存封土呈方形。墓群可分为4个区域:一区墓葬1座,1号墓封土残高2.5米。二区墓葬3座,2号墓、3号墓、4号墓封土无存。三区墓葬4座,5号墓、6号墓封土高5米;7号墓与6号墓东西相对,封土高8米,保存完好;8号墓封土高约12米,保存完好。四区墓葬2座,9号墓封土高1…[详细]
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分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拂袖、走动均能发出铿锵的回声,故名响堂山石窟。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它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响堂石窟均始建于北齐。当时北齐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国都邺(今临漳境内),一是别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地扼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