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岗遗址位于西峡县五里桥镇杨岗村。面积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地表散存大量遗迹遗物,是一处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方城遗址方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西北13公里王集乡方城村内,总面积0.5平方公里。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方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城遗址从周围断崖及表面暴露的遗物判定:文化内涵最早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其次是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汉宋各代遗迹遗物。方城遗址最特殊的是上述几个文化层并不是直接叠压,而是单独成片分布。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区分布在整个遗址的东南部,堆积厚度2米左右,黄褐…[详细]
郭楼遗址位于驿城区西南4公里郭楼自然村西北300米处,东临练江河南支流,北傍练江河北支流。该遗址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高出地面2米左右。1985年1月,被驻马店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发现。该遗址因距郭楼自然村较近,故名郭楼遗址。遗址文化层最深1.5米,最浅0.5米。地面暴露大量陶片、红烧土以及木炭。从采集的标本鉴定,该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晚期文化、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商…[详细]
平寨遗址为新石器时期,遗址东西长370米,南北宽250米,文化层1---1.5米厚。遗存丰富,出土有多种石器、陶器、骨器片等,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地处大别山支脉,安阳山西部脚下。属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遗址座落在丘陵区西部边缘与古泉河之间的高台地上,东西长370米,南北宽250米。经考古测绘,高出地面4-5米不等,文化层厚度1.5-2米左右。遗址东北1000米有两座山丘名丁山、徐山;东50米,西10…[详细]
周龙岗遗址位于睢县蓼堤乡周龙村北面,地势较高,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文物层度约2米。1978年试掘,上发现灰坑6个、残陶鬲、陶盆、陶罐等。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发现灰坑6个、残陶窘1个和一些文化遗物。并采集到一些殷商时代的文化遗物和两片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片。灰坑内有陶、石、骨、蚌器和兽骨、草拌泥、红烧土块等遗物。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之,一部分为泥质黑陶、磨光黑陶和细泥红陶。另发…[详细]
矬李遗址类别:古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洛阳市洛龙区矬李村北公布时间:1986/11/1公布批次:第二批锉李遗址位于洛阳市南郊约12.5公里的古城公社锉李大队,遗址区是一处南北约夕00、东西约,00米的台地,锉李村就座落在遗址上。遗址东南距伊网约5公里,遗址就在伊水、洛水之间。这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有名的洛阳平原。遗址区地势南高北低。遗址表层保存不好,根据地形,台地从下至上可分三层:第一层多仰韶文化遗存;第二层比第一层高约2米,多“河南龙山文化”遗存;第三层比第二层高约1.5米,多二里头类型文化①遗存。表土为黄灰色,多期陶片和残石器,四周断崖上已暴露出很厚早的文化堆积和灰坑。…[详细]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夏遗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区煤山公园内,洗耳河西岸台地上。整个遗址呈立状,高出周围约4米,东西直径220米,南北直径230米,文化层厚度约4米。地势北高南低。断崖上袋形、敞口灰坑多见,文化堆积层次明显,地表还散存有大量的龙山、二里头以及商代、西周、汉代陶片及螺壳、鹿角等遗物。由于古代人类长久居住而山体地层呈黑灰色,故有“煤山”为名。遗址的绝对年代为夏代,距今4500年左右,文化性质为…[详细]
湖阳遗址位于唐河县湖阳镇。面积1.0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地表散存大量石器、陶片和红烧土,内含屈家岭、龙山文化到西周、汉代几个不同时期文化堆积,是一处典型的南北文化交融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附近另有汉湖阳遗址及刘秀姊湖阳长公主墓。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赵庄遗址位于武陟县西南30公里处的大封乡赵庄村南。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曾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西周战国文化。遗址西部主要为二里头文化区,出土有大量拟质灰陶细绳纹陶鬲、大口尊、平口瓮和骨针等。中部为仰韶文化区,曾出土有完整的泥质红陶瓮棺葬具和彩色陶罐、红陶瓮红陶鼎等。东部为龙山、旱商和东周文化区,出土有筒瓦、板瓦、空心砖等。1986年1月,公布为河…[详细]
洪福遗址位于永城县洪福集西北250米处,呈南北向椭圆形,长270米,宽240米,高出地面1.5米。文化层厚度在2.5米以上。遗址中心1.2米以下有河南山文化层,钻探时发南有灰黑陶片,其中有一片为红衣黑彩陶片,纹饰简单为线状,应为大汶口文化的特征。在上部层中发现有商、周、秦、汉各时期的文化遗物。采集到的有细绳纹、方格纹和篮纹陶片、陶网坠、陶纺轮、鬲足、残豆柄、豆盘、粗绳纹陶片和秦汉瓦片、汉代小花砖、…[详细]
陆城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里陆城村后。清乾隆《西华县志》载:“陆城乃栗陆氏故都”。查《辞源》:“栗陆传为古帝名在女娲氏之后”。当地群众传说是商、周时喂养菜鹿之所。明末地方士绅为了防御李白成起义军又筑起土寨。因“鹿、陆”谐音后人互用相沿至今。遗址为方形突出地面的土岗。东部最高部有米中间和西部为米。南北长米东西宽米总面积为万平方米。四壁陡峭周围有濠沟。从濠沟外沿断层看层次清晰皆是灰土有贝壳、兽骨、鹿角、石器…[详细]
凤头岗遗址位于辉县市峪河镇丰城村东南1.5公里凤头岗,因遗址所处岗地酷似凤头,故名。是一处以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夏商周等文化的大型古人类遗存。遗址北望太行,南接卫河,东连峪河,中心区呈岗台地貌。南北长612米,东西宽470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2-4米,自下而上堆积依次为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先商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及西周文化等时期文化层,断崖上有龙山文化的灰坑、房基及红烧土…[详细]
小冈遗址,位于长垣县城东北4公里的满村乡小冈村北400米。1978年2月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北长220米,东西宽120米,面积26400平方米。遗址北高南低,中心高出地面3米。文化层较厚,中心钻探5米不到底。灰土露于地面,陶片标本有瓮、罐、盆、鬲、豆、壶等。纹饰有绳纹、篮纹、弦纹、附加堆纹等,陶色多为灰陶。文化性质为新石器龙山文化,商、周、春秋战国至汉代的文化遗存。与小岗遗址同类型的还有苏…[详细]
【滑县大刘营铁枪寺文化遗址】在滑县老城北约三十里,有村名赵乎。村北旧有一寺,本名“明月寺”。五代后梁宣义军节度使王彦章曾屯兵于此,且死后有石刻画像供奉于此。因王彦章号“王铁枪”,故民间俗称此寺为“铁枪寺”。 …[详细]
三义寨遗址位于滑县老爷庙乡三义寨村,属于黄河中下游黄河故道区,遗址座落在南北两个相距50米的高台上。今年7至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滑县文管所对遗址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该区域内文化堆积厚达12米,包涵了龙山、先商、商、西周、东周、汉和宋代的文化遗存。 据介绍,在遗址上部发现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墓葬41座,其中3座西汉墓为竖穴土坑墓,出土有彩陶俑、彩陶马、彩陶壶、鼎、…[详细]
营郭遗址位于虞城县南35公里营郭集,面积20万平方米。遗址上原有火神庙、地藏庵、建吉寺、三义阁、泰山庙、李银观等庙宇,各有大院和数十间楼台殿阁。间植古槐翠柏,前后连成一体,形成一片古建筑群。后代庙废,只剩建吉寺,后重建堂楼三间,耸立在4米高的营郭台上,是该县南最高的一所建筑,周围七、八里可望见。1978年经初步试探,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石器、蚌器、骨器和彩陶等多种陶片。另外有墓葬、房基、灰坑、窑址等,…[详细]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新密市城东23公里处刘寨乡新寨村。遗址面积约70万平方米。北部为龙山文化晚期遗存,中部和南部为二里头文化遗存。1979年3~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试掘。该遗址包含有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龙山文化窖穴有圆形、椭圆形和袋形三种,直径为2~3米,深为0.9~1.8米。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有深腹罐、鼎、甑、盆、碗等;石器较少,仅有刀、锛和石镞等。二里头文化的窖…[详细]
太子岭遗址位于泌阳县老河村西北1.5公里处。呈南北“人”字形状。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遗址东侧靠黄土岭,西侧、北侧有古泥河道一条,河水由西南向东北绕遗址半圈流入舞河。遗址文化层丰富,每平方米最多可出土文物158块。采集标本有:石斧、石锛、石凿、石磨器、石箭头、陶纺轮、陶鼎腿、陶碗、彩纹陶片、兽牙、兽骨等。此地之所以称太子岭,据传是因为过去某朝有个娘娘犯了罪,同太子跑到这里,太子死后莽在此处,故得名。属龙山文化遗址。…[详细]
瓦店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火龙镇瓦店村东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颍河由遗址的北面、东面转而向东南流去。该遗址是1979年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先后在此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发掘面积700余平方米,获得了重要收获。遗址主要包含有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遗存,并以晚期遗存为主。文化层堆积厚度一般在2米,最厚处达4米,内涵丰富。出土有:陶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