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于1963年3月11日公布,1981年4月13日重新公布为104处,1982年2月27日公布1处增补。 |
邱城遗址位于湖州市北9公里的白雀乡小梅口。邱城依山而建,共有两座规模略等、南北相连的城垣,分别将两座小山(均名邱城山)围在其中,城墙用泥土夯筑,相连略成“吕”字形。据清同治《湖州府志》载,邱城是“春秋时吴筑三城之一”(邱城、彭城、吴城)。邱城的东、南和西南部,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故称邱城遗址,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上、中、下3个文化层。下层,距今约6000多年,属马家浜文化。此层为较大的建筑遗迹。生…[详细]
西施山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春秋战国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市区五云门外东北1.2公里处。西施山,又名土城山,亦称美人宫,传为西施习步处。曾采集有青铜犁、锄、镢、镰等,还有原始青瓷、印纹硬陶和黑皮灰陶碎片。在西施山旁的念佛桥又发现距地表2米以下,有厚0.4米的文化层,采集有青铜剑、矛、铁矛和原始青瓷、印纹硬陶、黑皮灰陶碎片。…[详细]
窑寺前古窑址位于上虞市上浦镇甲仗村。窑群的主体分布在一个山冈上,整个低矮山冈均为瓷片所覆盖,其四面为农田,西面隔农田即山,山脚旁瓷片都有分布。从窑寺前窑址周围的自然环境可以看出,丘陵地带的燃料资源丰富,为烧窑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周围溪流环绕,水力资源较为充沛,为水碓的使用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制瓷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窑址周围瓷土资源分布广泛,蕴藏量相当丰富,距窑寺前窑址不远的窑湖,据传由于大量挖掘瓷土,遂…[详细]
沙埠青瓷窑址位于黄岩城西南约15千米的沙埠、高桥之间。以凤凰山北麓仙村岭为中心,栅溪两岸呈半月形的山坡上,共分布有7处窑址保护点:竹家岭窑址、凤凰山窑址、下山头窑址、窑坦窑址、金家岙堂窑址、下余窑址和瓦瓷窑窑址。其中堆积层面积最大的约1万平方米,最小的也有3千平方米。每处窑点之间相隔500米左右。这些窑址大多依山而建,有朝南的,坐东朝西的,有建在平原及山坡地的。7处窑址保护点,其表面窑具产品种类大…[详细]
方腊起义遗址方腊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叶家乡洞源里村西南2.5公里。原名帮源洞,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失败后避难之所。洞口朝南偏西7度。进深(除去底部二室)总长22.1米,平均高度3米左右,宽度0.7米。从洞口至9米处最狭,仅0.36米。至22.1米处分为两岔,往下垂直3米为第一室,长1.8米,宽0.9米。往南向下7.1米为第二室,长3.4米,宽2.3…[详细]
东汉时,会稽山阴(今绍兴市)的西南,群山耸立,东北地势低洼,,曹娥江掠过东境,浦阳江流贯西疆,两江都和杭州湾相通,每当潮汐倒灌,山洪暴发时,东北带遍地漫溢,一片茫茫泽国,顿时成为鱼譬之地,百姓受尽灾难。顺帝永和五年(140年),马臻出任会稽太守。他是当地人,很能了解民间疾苦。到任后便勘察地势,设计方案,组织百姓平高丘,束狂澜,以会稽郡城为中心,筑起自五云门至曹娥江的东湖堤,长七十二里,又筑起从常禧…[详细]
王充墓位于上虞杭浦村西南十四都乌石山上。清嘉庆十二年邑人林鉴修治,咸丰五年林臣、谢简廷重修立石。1965年扩建茶声时将墓平毁,仅存咸丰五年所立石碑一块,上刻“汉王仲任先生充之墓”。1981年省人民政府款在原址修复,墓呈圆形,用乌石砌成,顶部封土植草,通高2米,直径5米,墓前立清咸丰五年墓碑。墓台宽10米,深11米,也用乌石筑成,墓台前立《王充简介》的说明碑。墓地造型简洁朴素、庄重肃穆,四周为葱郁的…[详细]
陈洪绶墓在绍兴郊区谢墅官山岙横棚岭,墓呈正方形,黄泥封顶,前置长方形祭桌,横置墓碑阴刻:“乾隆六十年八月裔孙允坤立,明翰林陈章侯公暨德配来氏宣人韩氏宜人合墓,光绪辛丑花朝裔孙司事重修。”陈洪绶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末清初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鉴湖镇官山岙村东南300米。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诸暨人,明末清初书画家。清兵入侵浙东,入绍兴云门寺为僧。能诗、工…[详细]
江心寺文天祥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江心屿。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受命与元军谈判,被扣留,脱险后辗转至温州,在江心屿留居一月,题壁《北归宿中川寺》。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祠纪念。今祠为清代重建,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二进,左右为廊屋。一进为门厅,硬山…[详细]
铁佛禅寺位于湖州市区劳动路中段,因为有一尊宋铸铁观音佛像而得名。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古刹。铁佛禅寺,原名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714年),北宋天圣三年(1025)承鉴真和尚宿愿铸铁观音像供奉,故名铁佛观音院,熙宁元年(1068)年赐名圣寿观音院。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复改名广福观音院,元末(1368)年毁于兵乱,仅存铁观音像。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更名西林铁佛禅寺…[详细]
严子陵钓台位于距桐庐以西约15公里富春江北岸宫春山上,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之地,故亦称严陵山。钓台高约70米,分东西两处,相距80余米,均为半山腰之磐石。东台为严垂钓处,有巨石如笋,传为严以此支撑垂竿,石亭为乾隆年建,很古朴。在此远眺,青山拥春江,俨如画卷。西台亦称谢翱台,南宋遗民谢翱在此面北痛哭,奠祭爱国英雄文天祥。西侧沿江新建严先生祠堂,祠内立有宋范仲淹所撰《严先生祠堂记》石碑…[详细]
绍兴著名的园林、绍兴古城内的一处重要景区。修复、重建和扩建后的沈园占地57亩,分为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大部分。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射圃、问梅槛、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依据历史面貌或沈园文化内涵所需要,被有序地分布在沈园三大区内,形成了“断云悲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哀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和“鹊桥传情”等十景。沈园…[详细]
王店曝书亭位于嘉兴秀洲区王店镇广平路南端。为一园林式建筑群,占地6500平方米。为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先生故居。始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原名“竹垞”,曝书亭原是其中建筑之一,因朱彝尊著作《曝书亭集》称名于世,后人遂以曝书亭为名。园林艺术风格质朴淡雅,结构布局疏密有致。园门向北,进门左侧为“娱老轩”,坐北朝南,系三开间厅堂。其西为“醧舫”,三面临水。楣额为清初书法家郑簠所书。距醧舫数十步为“潜…[详细]
宝胜寺双塔在平阳钱仓镇近郊北山麓。寺建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寺前原有四塔,现仅存二塔,相距仅11.8米。每座残高约15米,六面五层。顶层残破,不见塔刹。80年代进行修缮。1984年修建两塔时,在东塔第二层北面壁龛内发现石碑一方,始知塔建于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比原定造于靖康年间推前了一百六十多年。二塔黝黑古朴,外貌相似,皆为砖造,高15.16米。六面五层,作重叠楼阁形式,每层均有腰檐平…[详细]
三江闸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 位于斗门镇三江村北300米处。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绍兴知府汤绍恩建。为解除山阴、会稽(今属绍兴县)、萧山三县的内涝和防御海潮倒灌而建。闸长108米、顶宽9.16米,闸体利用山峡形势以巨石砌成,石间用榫卯连接。加立27个梭墩,共28孔,皆用天上星宿命名,故名称“应宿闸”。上架石梁,既能启闭,又能通行。现闸门已废,仅起桥梁作…[详细]
汉建初元年买地刻石年代:东汉汉建初元年买地刻石位于富盛镇乌石村西南800米跳山东坡。岩石呈紫黑色,长28米、宽3米,不规则。摩崖高1.17米、宽1.1米。隶书阴刻;分上下两列:上列一行直刻“大吉”二字,字径高0.40米,宽0.15米;下列5行,行4字,凡20字,即:“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76),造此冢地,直(价)三万钱”。旁有清吴荣光题跋。为浙江省已发现的最早摩崖石刻。2019年10月7…[详细]
贺知章《龙瑞宫记》摩崖刻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唐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禹陵乡望仙桥村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石高4米左右,唐代题刻,全称《龙瑞宫记》。唐秘书监贺知章撰并楷书,文曰:“宫记秘书监贺知章宫自黄帝建侯神馆,宋尚书孔灵产入道,奏改怀仙馆。神龙元年再置。开元二年,敕叶天师醮。龙现,敕改龙瑞宫。管山界至:东秦皇、酒瓮、射的山;西石山;南望海、玉笥、香炉峰;北禹陵、--的潭、五云…[详细]
司马光家人卦摩崖刻石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西湖区南屏山北山腰“小有天园”旁。北宋大臣,史学家司马光书。宽2.21米,高2.71米,隶书十二行,每行十七字,共204字,字径0.27米,内容为修身治家之道。其侧还有米芾题“琴台”二字,宽0.68米,高1.44米。…[详细]
东湖谭纶画像及戚继光表功碑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 位于城关镇东湖。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晚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至义乌招募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作为抗倭主力。他率领“戚家军”在东南抗倭战争中屡立奇功。谭纶(1520-1577),字子理,江西宜黄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