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岚镇岩门古堡寨兴建于明未,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堡寨地域面积约二万平方米,总户数七十八户,总人口三百九十八人。该古堡寨文化厚重、民风纯朴、景色秀丽,一条屋底潭小溪穿寨而过,堡后山顶的古战壕清晰可见。岩门古堡寨依山就势而建,红砂岩石墙基呈椭圆形状拨地而起,由墙基、红土砖墙、楼阁构成封闭的堡寨外围防御攻势。堡寨中部以马头形风火山墙大院为核心向四周辐射,门庭院落不拘一格,互为贯通,但又不乏传统的轴…[详细]
2017年8月底,国家民委公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龙山县洗车河镇洗车村是该镇继老洞村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之后获得的又一国家级殊荣。洗车村是土家文化的原生地,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光秀丽,民族文化浓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至今仍普遍使用土家族语。洗车村岔堤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复修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的土家摆手碑,洗车河三月堂更是湘西州五个大摆手堂之一。走进洗车河镇,好象走进一幅…[详细]
葛元记国药铺地址:龙山县里耶镇时代:清~民国里耶历史上最出名的“立生堂”国药铺,俗称“葛元记”它按处方发药,实行零包制(即一味药一纸包),药目齐全,质量上乘,服务周到,童叟无欺,在湘鄂渝边区享有盛誉。是里耶商人经商道德的代表性铺号。屋后有晒药坪和水井等。…[详细]
李同发商号地址:龙山县里耶镇时代:清~民国“李同发商号”是当时湘鄂川黔边区第一大商号。辗转70余年,记载李同发家族荣光的却远不止于一道以其命名的街道。是著名的开明爱国商人李瑞林兄弟的商业铺面,商号名为“同兴恒”。意思是兄弟俩共同兴旺发达。本地人赞誉其兄弟情深,叫他们“李同发”。因为独到的商业眼光和仁义为先的经营方略,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迅速发展成为湘鄂川边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号。商号拥有自己的船…[详细]
瞿家大院地址:龙山县里耶镇时代:清~民国瞿家大院,建于清光绪年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三进式。是里耶古镇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宅院,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门八字墙敞开,院门嵌乾隆御赐“作赋名家”匾额。…[详细]
捞车河村位于我县苗儿滩镇,地处洗车河与靛房河交汇处。捞车河村因古朴厚重的土家原生态文化、俊美的山形水系及生态环境受到了专家、学者的亲睐,因而被誉为“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博物馆”、“土家原生态民居博物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土家织锦之乡”、“省级生态村”、“湖南省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等荣誉称号。捞车河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捞车河村现在保存有明代建筑5栋,清代建筑…[详细]
依山而建的中黄村曾有“五岭七寨八百家,三个岩门打不开”之说。依山傍水的独特民居、飞檐翘角的大院、防匪保安的四合院落、木质结构的亭台楼阁,都是难得一见的风景。中黄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距吉首市区19.8公里,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特色中黄村原名“重午”苗寨,“重午”即纯朴的苗族语言,意味着吉祥美丽的地方。中黄村全村使用苗语,被业界认定为最具典型性的纯苗寨,是湘西苗族文化研究的“活化…[详细]
杨岳斌故居位于乾州古城,为陕甘总督、太子太保、光复台湾的一代名将杨岳斌于同治、光绪年间所建。故居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三间五进,烽火墙式砖木结构庭院,住宅深邃,院中有院,是乾州古城统一建筑格局的典范。杨岳斌原名杨载福,苗族人,为晚清爱国将领,曾于中法战争期间率军赴台抗击法军。据古文献学专家、吉首大学教授吕华明介绍,杨岳斌故居修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千余平方米,青砖黑瓦,庭院深深,如今已…[详细]
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建于明洪武初年。位于是凤凰的中心,从这里去哪儿都很方便。虹桥横卧于母亲河,现在不仅是凤凰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更是游客购物的好去处。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城,沱江两岸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有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也是个观光和喝茶的好地方。用时参考0.5-1小时交通在凤凰古镇内步行即可到达。门票虹…[详细]
杨家祠堂坐落在凤凰古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杨家祠堂祠堂占地770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杨家…[详细]
景区上写着进门免费,也会有导游过来说帮你免费讲解。但一进到天后宫,里面就有很多陷阱,测字、算命、上香,都是要交费的,建议只在外面观赏为佳,同时也千万不要相信免费的导游。电话0743-3229364交通步行可达景点位置湖南湘西州凤凰县虹桥中路…[详细]
岩排溪古建筑群位于湘西州古丈县高峰乡岩排溪村,与怀化市沅陵县桐木溪村比邻。建筑群坐北朝南,背枕观音山,面朝团山,二侧为金刚嘴、刀背山两山环抱,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村落周嗣均为古梯田,从寨前山脚至寨后山腰垂直高度约两百米范围,共有古梯田近千亩,79级,古梯田东西引有古水渠9条,灌通整个农田,素有“九龙之水”的称誉。农耕与旱涝时节,确保了生产与农作物的收成;九条引水渠道基本为凿山劈石工程,总长达15公…[详细]
双凤村位于永顺县大坝乡,全村人口以土家族为主,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之一。1956年,民俗学家潘光旦来到永顺双凤村考察,发现这是一个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的山寨,这里的语言、习俗、建筑、民间文化等非常有特点,为确立土家族成为单一的民族提供了重要佐证,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详细]
龙氏牌坊位于茶陵县秩堂乡皇上村。明万历六年(1578),曾任四川龙安知府的龙庆云致仕后,建造了这座牌坊,以纪念其先祖中宪大夫龙仁夫。这支龙姓自宋至清,先后有4人受封“中宪大夫”衔。此牌坊后在清咸丰六年(1856)重建。中宪大夫牌坊在石砻龙姓族人心中是神圣的,它历经风雨仍保存完好,是省内少见的古牌坊,向人们展示着一页页尘封的历史。 此牌楼与其他牌楼的区别是不由柱子支撑,而是由一个石拱门状的底座支撑,…[详细]
岳阳教会学校位于岳阳市南湖风景区湖滨办事处黄沙湾社区今岳阳市委党校和岳阳特殊教育学校院内。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4月,美国牧师海维礼之妻海光中在此赁房开办补习班,宣统二年(1910)最后建成。岳阳教会学校内设大学部,后改为高级农业职业科,俗称湖滨大学。抗战期间,该校迁往湘西沅陵继续坚持办学,建国后改为岳阳农校。校舍为砖木结构的欧式建筑,现存建筑共有13栋。其中市委党校院内有外籍教师楼、校长楼、…[详细]
汝城县保有明清风格古祠堂700多处,规模大、结构美、功用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着极高的研究、观赏、旅游价值,有8处已列入省、市级文化保护单位。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姚守拙先生欣然题字“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是江南一朵瑰丽的奇葩。汝城古祠堂多。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偏邑山县,36万多人口,280多家姓氏,保留着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星罗棋布,并有金山、津江…[详细]
上甘棠村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唐大和元年(827年),周氏族人定居上甘棠,村庄名称位置和居住家族始终未变,为湖南省绝无仅有。“甘棠”一词出自《诗经•南风》,取甘棠为村名含有对先祖荣光的怀念。因该村处于谢沐河的上游,故称上甘棠。今上甘棠村有450户,1700余人。留下古建筑甚多,有寿宣亭、忠厚祠、月陂亭摩崖石刻和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民居,体现了中古时期文化的精华。村内…[详细]
张谷英村古建筑群明至清。位于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此为保持了明清传统建筑风貌的古建筑群。张谷英为元末明初人,明洪武年间从江西迁来岳阳,在此聚族而居,现已发展到27代,7000余人。目前住张谷英村的有2000余人。明万历年间,第八代孙张思南开始在今处营建住宅,历经数代,建成当大门、西头岸、枫树屋、东头岸、王家塅、石大门、上新屋、下新屋、和风塅、潘家冲等数片,总计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