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忠亭是抗日名将宋哲元1938年来南岳休养时为纪念部属佟麟阁、赵登禹两位抗战烈士而建。亭正面额“双忠亭”是冯玉祥所书,亭内石碑上镌有国民政府对佟、赵两将军的褒扬及宋哲元将军撰写的碑方。…[详细]
胜利坊为单拱仿凯旋门式样,花岗石结构。1946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八年抗战胜利,由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主持修建,故曰“胜利坊”。坊联由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所书。“胜利坊”省保碑立在坊前,2011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桐梓山工农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位于衡阳市衡南县廖田镇阳合村西面2公里处。这里地处原衡阳、耒阳和常宁三县边界山区,今属衡南县廖田镇林场。1925年,当地腿有残疾的木匠何炳林,带领族人在桐梓山秘密组织洪门圈子会,他们公开劫富济贫,响应者达130余人。1927年5月21日长沙马日事变后,5月27日,衡阳又发生了沁日事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革命,到处追杀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笼罩着衡州大地。当时,中共衡阳县…[详细]
罗芳珪墓在新塘镇百叶村。抗日战争初期,罗芳珪任国民党第八十九师五二九团团长,被中外报章誉为英勇杀敌的中国“四大名团”之一。1938年4月6日,在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后,为歼灭残敌,罗芳珪亲临前沿阵地观察敌情,准备夜袭,不幸被流炮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灵柩回乡安葬时,当时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送来挽联,称罗芳珪为“民族复兴英雄”,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追谥他陆军少将军衔。…[详细]
曹炎烈士墓位于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老巡司村五组。曹炎,1920年出生于今祁东县步云桥老巡司村一贫苦乡村教师家庭。1943年秋考入贵州平越交通大学。后来,在中共上海交大地下组织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反内战的各项爱国政治运动,从此曹炎炽爱革命活动。1946年6月,他倡导成立学生的进步组织“知行社”,被推选为社长。12月,他召集同学签名,并组织举行--,抗议美军0北大女学生的暴行。1947年5月,交大开展护…[详细]
王如痴故居位于衡阳市祁东县太和堂镇向阳村二组。王如痴,名书铨,号如痴,1903年1月25日出生于今祁东县太和堂镇向阳村,终身未婚。王如痴1915年入祁阳县城读小学和初中,1923年考入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预科班,积极参加学生-,1925年高中毕业。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年底被委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后,赴井冈山红四军工作,后奔赴中央革命根据地和赴闽浙赣革…[详细]
朱少连故居座落于曲兰镇湘西村,始建于清朝,保护范围为以故居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为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2011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秦孝仪故居位于衡东县吴集镇老街。秦孝仪幼承家学,精通儒学经史,博览群书。1949年去台湾,曾担任国民党副秘书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主持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长达18年。秦孝仪是国民党政府一名典型的御用文人,在从政的同时,致力于学术研究,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进德录》、《儒学索微》、《我故乡》等。…[详细]
文立正故居位于衡阳市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庙湾组。文立正,原名立徵,字国遒,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人。1911年4月出生。1934年7月,考入北平辅仁大学。次年,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爱国-,与反动-展开英勇搏斗。1937年10月,赴鲁北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8年3月,由李锐、谢文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鲁南人民自卫军训处副处长,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政治部副主任,鲁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详细]
常宁农民协会旧址群位于衡阳市常宁市三角塘镇、白沙镇、蓬塘乡、烟洲镇、荫田镇、塔山瑶族乡、宜潭乡。旧址原名“康庄”和“志仁药店”。始建于清代晚期。砖木结构,硬山顶、屋面小青瓦覆面,跌落式山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98平方米。大革命时期,湘南地区的农-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1926年5月,省农运特派员李佳竹、李成蹊、吴谦、李敏述等先后来到常宁,与本县革命活动分子萧震球、邓受谷、萧礼樽取得密…[详细]
谢维俊故居位于衡阳市耒阳市肥田乡肥美村1组毛冲庙。谢维俊,字蔚青,化名废若、非若,1908年10月9日出生在一户富裕农家。他从小聪颖好学,做生意的父亲望子成龙,自幼在家施教,使他3岁能识字,6岁可作文。8岁又送入蒋家祠堂读书。1921年,经蒋啸青安排,谢维俊到衡阳三师附小就读,在那里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考入蒸湘中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推举为湘南学联代表。1925…[详细]
贺国中故居,位于娄星区双江乡新庄村,建于清宣统年间,占地211平方米,正房八间,砖木结构、土砖青瓦,坐北朝南,东面有娄星区第一高峰洪家大山,北临胜仙洞,清澈的杉山河从旁流过。1904年1月,贺国中诞生于此。贺国中故居是娄底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娄底红色旅游的五大基地之一。故居建于清宣统年间,占地211平方米,正房八间,具有典型的湘中民居特色。…[详细]
蔡和森、蔡畅故居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位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杨球村,东经112°24′54.4″,北纬27°25′43.6″,建于清朝末年,砖木结构,总面积550余平方米。是蔡和森、蔡畅同志亲少年时期的故居。1900年5月14日中国妇女运动卓越领导人蔡畅诞生在这里,并与哥哥蔡和森在这里度过了8年多的童稚时光。故居为清末民居建筑,是一栋一纵三横的平房,成“凹”字形,土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占地面积…[详细]
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上团村(今奉家镇上团管区办公楼)。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80平方米。大门正面为圆型拱门,两边为一层砖木结构房屋,其它三栋为凹字型双层砖木回廊式风格,回廊与栏杆、门窗对称,共有房屋80余间。1935年12月12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进入新化县奉家镇上团村,设军团部于此。旧址反映了…[详细]
李聚奎故居位于今涟源市龙塘镇新石桥村,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故居坐北朝南,东西两端前后突出厢房,呈对称长五间形制,砖木结构,占地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共有1厅(堂)12房,另有猪舍、牛栏、柴房等杂房。条石为基,青瓦为盖。正堂屋设木制神龛和鼓楼。故居现保存较好的是正堂屋和东边“田”字形房舍。西边及前后突出的厢房、杂房均被拆毁,仅存条石基础。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详细]
红旗居民点(共产主义示范村)位于湖南省涟源市山甲乡玉屏村,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墙上到处写着毛主义语录,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同类建筑全国都十分少见,文物价值极高。 4500平方米。共6栋平行的平房。1958年涟源县红旗公社拆除300多间正屋、40多间堂屋建集体宿舍和公共食堂,与次年底完工。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共6栋平行的平房,每栋有12根廊柱,24间房,20间同样大小的房子左右对称结构分布,4间较大的房子是办公室和会议室,房屋正中是一条笔直的过道。整个居民点共144间房,结构整齐划一。…[详细]
“谢冰莹故居”位于“世界锑都”湖南省冷水江市铎山镇龙潭村,2011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已进入国务院第七批“国保”单位候选名单,是娄底唯一的涉侨与涉台文化旅游资源。谢冰莹故居分为新栋“守园”和旧栋“花灼堂”两部分。“守园”是谢冰莹四次逃婚前的住所,整体基本完好,屋内精美的雕窗和彩绘的飞檐都极具湘中民俗特色。“花灼堂”是谢冰莹的出生地。谢冰莹(1906-2000年),原…[详细]
红军楼位于汝城县濠头乡中学院内,占地258平方米,始建于1927年,是国民党濠头乡公所办公楼。为四层土木结构,中西合璧式建筑,四坡顶,造型简洁对称,端庄肃穆,故称为“洋楼”。这座“洋楼”见证了历史变迁:1927年11月,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经过此地,到汝城与国民党十六军军长范石生谈判,遭到土匪何其朗袭击,朱德急中生智冒充伙夫得以脱险;1932年5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经过濠头攻克汝城,将胡凤璋围困于上…[详细]
镇南乡这栋旧式“公社”办公楼建于1958年,平面呈长方凸形,坐东北,朝西南,宽38.6米,长12.5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房子为二层砖木结构,小青瓦歇山式硬山顶,正面两侧左右对称,形成品字形,外壁为墙柱,横线墙脊装饰围绕和彩式抹灰墙装饰。内部呈十字形,布局结构上下共有会议室,干部住房30余间。镇南人民公社旧址是临武县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公社”楼房,2011年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