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大都城墙遗址

元大都城墙遗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和海淀区内,是元代大都城的外郭城墙遗址,主要以土夯筑,俗称“土城”。城墙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到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竣工。为加强防御,又在大都城的十一个城门建造了瓮城和吊桥。明朝建立后,在原来元代城墙的基础上,用砖包砌起来,并将元代的北城南移1千米,重新建筑明城墙。因此,元代的北城墙和西城墙的北段保存了下来。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为了加固城…[详细]

十字寺遗址

十字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车厂村北三盆山。该寺始建于东晋建武元年(317年),为佛教寺庙。唐贞观十二年(638年)重修,辽应历二年至应历八年(952年~958年)再修,更名为三盆山祟圣院。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更名为“十字寺”,改为景教(基督教的一支)寺院。明代复为佛寺,民国后逐渐衰落,今只余遗址。十字寺,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比较完整的景教寺院遗址,殿宇已毁坏,其遗物尚有寺庙地基,五间,坐…[详细]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占地面积五千八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余平方米。博物馆主体建筑中央为元明清大殿基址,周围设两层展厅。展览的主题为“海洋的旋律”,以二百余件出土文物及与海洋文化、妈祖文化有关的船舶、建筑等复原模型和三百幅图片,向观众展示古代人类从事海洋文化实践活动、天津城市的起源、妈祖文化现象、遗址的发掘等内容。博物馆前广场矗立一通柱式雕像,通柱象征桅杆,外包石材,采…[详细]

爪村遗址

爪村遗址1982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迁安县人民政府以迁政[1983]99号文件公布了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重点保护区以H86019为基点,向东南460米至冷大路西侧,向南720米至冷大路北侧,向西480米至流水沟东侧,向北400米至大厅山南麓;建设控制地带:以重点保护区边线为基线,东外扩5米至民房;东南外扩10米至冷大路边;西南外扩40米至磁山脚下;西外扩20米到流水沟…[详细]

永年石北口遗址

石北口遗址位于河北省永年县城临洺关镇北石北口村西南台地上。台地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为30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1986年至1987年,省、地、市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发掘,考古发掘房基1座、灰坑96个、墓葬8座,出土文物1000余件。在出土的生产工具中,有打制的石斧、石刀,有磨制的斧、铲、锛、凿、磨盘、磨棒等新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有大量的陶器、骨角器以及装饰品器物。陶器有釜、灶…[详细]

北福地遗址

北福地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太行山东麓地区,史前时代属黄河下游地区。198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和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的拒马河考古队,调查发现并试掘了北福地遗址。199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2003—2004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北福地遗址进行了连续两个年度的正式发掘。北福地新石器时代第一期遗存的主要特征以直腹盆与支脚为典型陶器均为夹砂夹云母陶,不见泥质陶。文…[详细]

曲阳钓鱼台遗址

钓鱼台遗址钓鱼台遗址位于晓林乡店头村西1.5公里处,地处沙河东岸。因为一土丘宜为垂钓之地,俗名钓鱼台,故称钓鱼台遗址,土丘中间高4.8米,遗址东西长380米。文化层深度一般在0.4—0.6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遗址中的有灰坑和草拌泥红烧土层,暴露器物有石器、骨角器和大量红陶、彩陶片。器物有钵、盆、碗、大口罐、小口壶等,为较大氏族村落遗址。1950年由当地群众发现。据推断属于仰韶文化,距今约30…[详细]

台西遗址

台西遗址位于河北省蒿城市岗上镇台西村东北。遗址以3个高大的“台疙瘩”(南台、西台、北台)为中心。“南台”在台西村东约200米处,现已铲平无存。“西台”和“北台”现存文化层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北台”在“南台”北边约400米处,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高6~7米。两端高,中间低,呈马鞍形。从“北台”北侧断崖上看,上层(除去顶层)属战国至汉代文化层,下层至底部全为商代文化遗存。“西台”在…[详细]

东先贤商代遗址

东先贤商代遗址东先贤商代遗址位于邢台县南石门乡东先贤村及其附近区域,南临七里河,地势略高于四周,南北长约970米,东西宽约780米,总面积在75万平方米左右,是仅次于郑州、偃师和安阳殷墟等商代都邑的重要商代遗址。其中东先贤村南文化堆积层丰富区面积8万平方米,村北文化堆积层丰富区面积10万平方米。1998年、2000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联合在该遗址进行了两…[详细]

南阳遗址

南阳遗址位于容城县城东十三公里,在南阳村南四十米,被村民称作“城坡”,为周代时期遗存。遗址四周均有古河道,即“南河”、“后河”、“东河”、“西河子”,占地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出土“西宫”铜壶一件、铜鼎两件、“右征”铜壶盖一件,“易市”陶钵、陶罐各一件以及陶鬲、陶鼎、陶豆、陶罐、陶尊、铜镟等文物四十多件。尤其是一九八四年出土的春秋时期钱币“尖首刀”,为此遗址的断代提供了充分依据。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详细]

磁县讲武城遗址

讲武城遗址讲武城遗址位于磁县城南漳河北岸讲武城村。讲武城唐以前称武城,宋代以后改称讲武城。讲武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后,经常活动在这里,把此地作为培养武将的基地。古城平面呈平行四边形,除南墙及东墙南段被彰河冲毁外,其余大部分尚存。1958年发掘,出有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和豆、罐、盆等生活用品,从遗物上看属于战国古址,汉代以后曾经补筑、改造或扩建,继续沿…[详细]

常山郡故城

常山郡故城位于河北省元氏县殷村镇。汉初吕后执政时(公元前187-前180年)置常山国,都元氏。公元前180年国除。公元前145年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将赵国一分为六,封子刘舜为常山宪王,占据其一。至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宪王舜故,子刘勃即位不久,国除,改常山郡。汉常山郡(国)故城现仅存遗址。西北方不远处1991年发现2座大型古墓,发掘其一,出土银、铜、铁、漆、陶等器物残件一千多件,铜器上标…[详细]

尚义土城子城址

土城子城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三工地镇土城子村,为北魏柔玄镇遗址,地处冀蒙交界,其西、东与内蒙古兴和县接壤,纬度跨N41°73′14″-N41°74′16″,经度跨E114°47′75″-E114°48′85″,平均海拔1381米。土城子城址城垣平面呈现不规则的六边形,城池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城墙残高0.5-1.5米,夯筑,呈东西向布局,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1006米,建筑布局属…[详细]

边关地道遗址

边关地道遗址位于河北省永清县境内。该地道遗址于20世纪中期被发现,是宋朝名将杨六郎把守瓦桥关时修筑的地下军事防御工程,是宋辽争霸的历史见证。1988年专家勘察判断,它与多用于攻城的其他古地道不同,而是北宋时期防御辽国的地下古战道,属于持久防御工事,与地面长城的战争功能相同,所以有“地下长城”之谓。古地道经雄县,向东北延伸至廊坊的霸州、文安、永清等县(市),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面积约…[详细]

会州城

会州城位于河北省平泉县城西南约10公里处会州城村。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筑城,置会州卫于此。城址呈方形,每边长约900米,占地面积约81万平方米。城墙为黏土夯筑,墙外四周壕沟深6米,共设四门。尚存残垣数段。曾出土“神山县印”、“慧州之印”、大陶盆、蟹青釉大缸、石狮子等文物。2006年会州城作为辽至明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伶醉景区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位于河北省徐水县县城。遗址在刘伶醉酒厂第一酿造车间厂房内。该遗址始建于金元,已有800多年历史,其中主要包括16个古发酵池、一口水井及部分挖掘出土的酒用陶器。16个古发酵池,800多年来一直在沿用,这16个古窖池四壁皆为泥质,由于没有间断使用,微生物菌群极为丰富,所产的白酒酒体浓厚,绵甜醇和,余香悠长。这种古窖池产酒的优质率可以达到90%,远远高于普通窖池。刘伶醉古烧锅遗址是目前已…[详细]

九连城城址

在县城西偏南4°,60公里处,北一公里处为九连城政府所在地,东临张宝公路和九连城淖,其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20米,东西宽760米,城墙残高1—3米,下宽25米,上宽16米,城墙上有高出城墙l一2米的半圆形土墩32个,半径15米左右.其分布上四角各一,东、西各8个,南北各6个。东西南三向辟门,门宽约13米,城内南北各有一椭园眙,长轴52米,短轴26米。城内曾出土过大量的铜钱,茶绿釉广口厚沿缸和其…[详细]

海丰镇遗址

海丰镇遗址位于黄骅市羊二庄镇海丰镇村与杨庄村之间。遗址所在为一中间高四周渐低的台地,其中心最高处为一东西向土岗高出周围地表3米左右。遗址南北约500米,东西约1000米,面积约超过50万平方米,断层暴露遗物丰富。1986年黄骅县博物馆进行全县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现遗址地表砖、瓦、瓷片随处可见,断崖上文化层连绵不绝,主要区域的文化层厚2-4米,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古文化遗址。2000-2003年间两次发…[详细]

小宏城遗址

位县城北偏东34°,9公里处,在小宏城村北侧,东距闪电河里许,西南去囫囵淖约三里。平面作长方形,平面布局为南偏东4°,城残墙南北374米,东西宽310米,城墙外由石头、白灰沙浆砌包,内为黄土板筑,残高为3.5米,顶残宽3.1米,东、西、南正中辟门,东、西门址宽8米,南门无法辨识,三门废址近处均有大量砖瓦,并曾在南门址处掘出直径约1.5米的鼓形汉白玉石刻。南门通中有一条方砖铺道直通城中(现已无存)。…[详细]

大名府故城

大名府故城位于大名县城东北,以大街、御营、双台三村为中心,今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是故城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旧址。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360年),分皇城和外城。皇城平面略呈正方形,周长1.83公里,有五门。外城长24.3公里,有九门。另有上下水关两座。明建文三年(1401年),城被漳、卫河水所淹,治所迁至艾家口(今大名县县城)。大名府故城淤埋于地下1~5米,其建筑基址、宫舍布局、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