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区第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旧址(中共豫西抗日根据地曹沟革命旧址),1945年,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北部边缘,与钧瓷之都--神垕镇毗邻,是中原地区一个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居伏牛山群峰环绕之中。这里,野花林果遍地,多有窑洞石屋,环境幽僻,自然风光秀美,民风醇厚朴实,更有白云寨、灵泉寺和凤翅山洞点缀左右。山灵水秀自古有之,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在此屯兵牧马。千年之后,王树声、戴季英、皮定均、徐…[详细]
徐玉诺故居位于鲁山县辛集乡徐营村。年代为1894年。徐玉诺故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徐玉诺故居是一个用红砖院墙围起来的小院,院子坐西朝东,东面和西面各有3间瓦屋。说是故居,但院墙用的红砖却是新的。对此,闻讯专程从鲁山县城赶回来的徐玉诺的二孙子媳妇常大利说,院墙是前几年才新建的,而里面的房子尽管也是前几年才翻修的,但基本是按照原来的房子修建的,房子墙体外面特意用草掺泥糊上去的,以保持原有的风貌…[详细]
明义士故居是已故加拿大汉学家明义士博士曾经生活和收集、研究甲骨文的旧居。明义士博士早年来华传教,曾经在此居住达13年,他的四个孩子有三个在此出生。其中1916年在安阳出生的次子ArthurMenzies(汉名:明明德)1976-1980年出任加拿大驻中国大使。明明德先生任内曾经到安阳两次访问。2004年11月,安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明义士故居为安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明义士被称为甲骨学研究“西方学者第一人…[详细]
天津院(石氏宅院)位于林州市任村镇前峪村。年代为1930年。天津院(石氏宅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林州市任村镇前峪村一处被称为“转角楼”的民居,在短短四、五米的距离内,它就完成“三门相照”的布局,镶嵌式的门楼还作出繁复精美的造型,狭长的庭院四面两层楼房檐廊互通。这处“五裹四”的庭院,所有面积相加仅一亩左右。天津院(石氏宅院),当地老百姓又称“转花楼”“转角楼”,是目前豫北冀南很少见的一…[详细]
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安阳县磊口乡泉门村。年代为1940—1947年。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0年在泉门村成立,设有行政科、民教科、财政科、材料科、建设科、教育科、粮食科、总务科、武装科、公安局、承审科、交通局、银行工商办局共十三个科室,另设有兵工厂等。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便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动员青壮年参军入伍,先后组建了独立营、区干部、…[详细]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位于浚县屯子镇原厚村。年代为1940年。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卫西指河南省卫河以西、平汉线以东。现河南浚县、汤阴、淇县、淇县、汲县、延津五县。约4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抗日战争时人口120余万。卫西是是连接南北交通以及冀鲁豫、太行两大抗日根据地的咽喉地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国民党政府兵败如山放弃华北,华北地区一度出现政权真空状态,随后形成日、伪、顽、匪、会…[详细]
延浚汲淇抗日办事处旧址,又称四县边抗日办事处旧址,位于延津县马庄乡原屯村,北临村委会和原氏宗祠。现存院落四座,主要有工委旧址、武装部旧址等。四县边行政抗日办事处成立于1943年10月12日,由中共冀鲁豫四地委、专署在马庄乡原屯村建立,1945年底撤销。办事处曾在建立基层政权、壮大抗日力量、发展地方武装以及组建地下交通线、保障人员过往、物资流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详细]
博济惠民医院旧址位于卫辉市健康路82号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学院内,西临老卫河,东临“怀盐场”旧址,晚清民国时期所建,现存建筑主要有院史馆楼、1913西式方形楼、西式方形楼等。建筑集中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按照西洋古典的比例,砖石的维护结构再加上传统样式的屋顶,是中国建筑从古建筑到现代建筑的过渡的一个典范,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博济惠民医院旧址同时在河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详细]
王家大楼日军驻卫司令部旧址为卫辉近代民族实业家王锡彤(字莜忊,号悔斋,晚号抑斋)家私宅,解放后曾作为市委办公楼使用,位于城内道西街丽湖花园内,民国初年建,现为卫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家大楼砖木结构,青砖墙基,中西式结合,分上、中、下三层,高约15米,占地576平方米,下层为地下室,前面有半月形凉台,四周有双柱走廊,凉台左右侧各有耳房。穿过凉台是宽敞的会客厅,客厅东西各有一室相对,绕过影屏有南北走廊…[详细]
太行区第四专区及焦作市党政军机关旧址位于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办事处十二会村。年代为1939—1948年。 太行区第四专区及焦作市党政军机关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1946年10月12日,国民党对焦作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焦作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太行区第四专区及焦作市党政军机关转移至十二会村。太行区第四专区旧址(1946.10-1947.4),位于十二会村西北角一农家院中,为四合院,坐东朝西…[详细]
中共博爱县工委旧址位于博爱县寨豁乡黄塘村。年代为1939—1940年。中共博爱县工委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2月20日,博爱沦陷。为了拯救民族危亡,1938年4月间,中国共产党在修武山区建立了修武抗日民主县政府,并组织了抗日武装。为了加强博爱工作,扩大抗日根据地,修博武中心县委决定派张璋(化名王明光)来博爱建立中共博爱县工委,发动群众,建立武装,以便把修武、博爱连成一片,形成一个…[详细]
清丰火车站旧址位于清丰县城关镇黄庄村。年代为1970年。清丰火车站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清丰县小火车站旧址位于清丰县城东南部,文化路南侧。始建于1970年,占地面积4355平方米,保留有候车楼、火车站供销商场等建筑和附属物,是清(丰)濮(阳)窄轨铁路终点站。1985年停运。…[详细]
陈德馨烈士墓位于鄢陵县柏梁镇西老庄村。年代为1938年。陈德馨烈士墓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陈德馨烈士墓,位于老庄村南,县城南环路附近,2015年9月在原墓址重新修建。…[详细]
赵伊坪、赵晓舟故居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东街路北。赵伊坪和赵晓舟为亲兄弟,赵伊坪为兄长。赵伊坪(1910.7~1939.3),原名赵廉越,出生于郾城县城内一教师家庭。1925年,经彭雪枫介绍于北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从事农民运动、-和兵运工作,为发展抗日统一战线,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任鲁西北特委-部长…[详细]
苏进故居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苏进,生于1907年。1925年参加西北军,曾任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手枪团副团长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15军127团团长、44师师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总队长,红军大学参谋科科长,特种学校训练处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苏进根据党的指示在新疆迪化组织…[详细]
豫鄂陕党政军机关旧址位于卢氏县木桐乡木桐村。年代为1946—1949年。 豫鄂陕党政军机关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