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3月) |
诸公井亭位于东山镇西街。井成于明代,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旱,太湖涸,东山居民用水发生困难,时里中父老倡议募金挖井,以解水荒。迨井建成,周围居民得益匪浅,为纪念创建父老和捐金者,命名“诸公井”,以志不忘。井亭建于清代。东山旧俗中,以正月上旬出“猛将会”最为热闹。东山人称猛将神为“会”,非常信奉。据《畿辅通志》云:“刘猛将军,名承宗,广东吴川县人,元末,官指挥使。江淮蝗旱,督兵逐捕。后元亡,…[详细]
全晋会馆全晋会馆又称山西会馆,位于平江路中张家巷14号,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旅苏晋商集资创建全晋会馆于阊门外山塘街半塘桥畔,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燹。光绪五年(1879年)至民国初建新馆于今址。现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依次为头门、戏楼、正殿等。头门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详细]
东坝戏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是高淳县第二大镇,历史上是粮食运转、贸易的集市,也是我县境内重要的军事要冲。戏台位于东坝镇胥河北岸,镇政府内。原为东岳庙内酬神戏台,因此又称作东岳庙戏楼。它始建于明龙庆二年(1568),光绪三十一年(1905)毁于火。民国六年(1917)由本地名匠李先村设计重建。分别于1958、1981和1995年进行了三次小修。东坝戏楼位于东坝镇胥河北岸。原系东岳庙的前进建…[详细]
天宁禅寺坐落在常州延陵东路,素有“东南第一丛林”之称。1982年3月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天宁禅寺始建於唐代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2-655年),禅宗牛头禅初祖法融禅师,因山中僧人无食,来家乡常州募化斋粮时“筑室十余楹”为开山之始;天复年间(公元901-904年)维亢禅师途经常州,听说法融禅师的旧事,就“施舍利,卜寺址”正式建寺,起名为“广…[详细]
东山地主宅院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原系金氏地主宅院,--在楼,俗称雕花楼。建于1922年,占地5500平方米。砖雕门楼高达9米,仿木结构,飞檐翼角,运用细砖镶嵌、透雕、高浮雕和线刻等多种手法,遍刻福禄吉祥图案、文字及尧舜禅让、文王访贤、郭子仪拜寿等历史人物故事,是中国江南砖雕艺术代表作。主楼前楼的梁、枋、柱、栏、窗等处刻吉祥图案、三国故事、二十四孝及戏曲场景。兼用科林斯式柱头、西式铁铸…[详细]
沧溪戏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沧溪古镇此处原为东吴时期所建的三元观,清康熙年间始在观侧搭建戏台。后屡毁屡建,现观已不存,而戏台尚在。戏台坐东朝西,砖木结构,3间,2层,面宽13.5米。台面呈“凸”字形,中部明间为单檐悬山顶,两边次间为单檐硬山顶,小瓦覆盖,檐角高翘。戏台前有“沧浪一曲”横匾,为清方苞所题。前台中堂通花雕刻“双龙戏珠”图案,两旁进出口各有扇形横额,一为“出将”,一为“入相”。台顶做方…[详细]
将军崖岩画镌刻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郊锦屏山马耳峰的西崖上。马耳峰西崖的形状为椭圆形,长22米、宽15米,面积约330米,表面稍凸,岩石呈黑色。将军崖岩画发现于1979年,刻画在将军岩西崖的坡面上,画面高20余米,宽11米左右,以敲凿、磨刻手法刻于平整黑亮岩石上。岩画分三组,在三组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三块脱离山林的自然巨石,石面分布着对称的圆窗图案,窗径在3~7厘米之间。第一组位于西部,在长4米、宽2…[详细]
金家村陵墓石刻:位于丹阳后巷镇建山金家村。从景安陵旁边的路一直向北,大约5公里,是一丁字路口,左转约600米,在路的左边就是金家村。开车进入村里,找个空地停车。一直向南走,有一片大的田地,四周被围着,顺着田垄,走到最南端,石刻就在那里。这个石刻比较难找,因为田地地势低洼,四面地势都比这里高,所以在外面根本看不见。朱偰考察丹阳的南朝石刻,把这里漏掉了,可见多么难找啊。因此《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里没…[详细]
张家库陵墓石刻萧融墓神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镇张家库西南,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中学内,有神道石辟邪1对。1980年9月,时南京炼油厂在基建施工中,于失考辟邪西北方向约1000米处,发现一墓葬,由南京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清理。根据出土墓志,知为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弟、桂阳简王萧融与其妃王慕韶夫妇合葬墓,从而确定这对失考辟邪即是梁桂阳王萧融墓神道石刻。东辟邪为雌兽,保存尚好,头微南偏,长3米,胸宽1.45米,高…[详细]
徐家村陵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镇附近徐家村(现为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一厂厂区内)。墓主失考,仅存神道石柱一,柱头圆盖和小辟邪已失,柱身饰24道瓜棱纹,上端有一宽1.10、高0.80米之长方形柱额,刻文剥落无存,柱额下饰有一圈绳辫纹和一圈交龙纹,柱座上圆下方,上为双螭,下为方形基座,基座四面纹饰已荡然无存,从石刻形制分析,应为南朝陵墓石刻。金陵石公司化工一厂因扩建厂房出资,市文管会于1978年…[详细]
北家边失考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北家边的田地中。1978年发现,同年发掘出土石刻有柱础2、神道柱2、覆盖1,小石兽1。两柱础相距6.5米。东柱柱础完好,石座上刻双螭。西柱残存柱盖、柱身、柱础,柱身刻瓦楞纹24道,柱额上刻“梁故侍中中抚”等文字尚可辨,柱础原裂为二,挖出后修复。拟原地重新竖立,因腐蚀严重,被重新埋入地下。1979年,于距石刻1公里周家山老米荡,发掘一座墓葬,墓为单室砖砌券顶,…[详细]
“东海郁林观东岩壁记”摩崖题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东海郁林观东岩壁记”摩崖题刻唐开元七年(719)连云港云台山麓 …[详细]
延陵季子碑位于丹阳市九里镇南街北端,季子名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曾封于延陵,传说延陵九里季子庙后有季子墓,碑立于庙前。庙已毁。碑圆首,高2.45米,宽1.06米,厚0.12米。碑文为“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两行10字,篆书阴刻,传为孔子所书。碑下部有唐大历十四年(779)萧定重刻,张从申题字20行,每行5字,今左6行因石破损字无存。每行最下两字在1980年10月扶正入座时嵌入碑座。在碑文两旁空白…[详细]
周王庙,又称“英烈庙”、“周孝侯庙”位于宜兴市东庙巷东端,门外广场宽三十余米长六十余米,中间有立坊,南端是庙门,北端有周处事迹的浮雕照墙。立坊上“千秋风范”是宜兴籍著名书画家吴冠中所写,庙门上“周孝侯庙”四个大字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的墨宝。周王庙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王庙是祭祀西晋平西将军周处的祠庙,也是宜兴目前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祠庙,有宜兴第一庙之称。相传周王庙始建于东晋初年…[详细]
泰州南唐永宁宫铜钟南唐永宁宫铜钟据传为南唐所建永宁宫前钟楼的遗物,后被悬挂于明洪武年间钟楼上。铜钟用青铜铸成,外表呈青绿色,有光泽,造型精巧,纹饰华丽,线条明晰,布局严谨,排列有序,给人以古雅、匀称、庄重、壮观之感。铜钟的顶部为一相背而立的连体双龙,头上长有双角,长舌下垂于钟顶又微微上卷,身饰鳞纹,昂首睽目,四爪直撑,紧扣钟身,形象生动。铜钟连钮高206厘米,上围312厘米,腰围358厘米,下围3…[详细]
紫金山天文台于1929年由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筹建,1934年底落成。由我国天体物理学家、第一任台长余青松亲自勘测设计并主持施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天文台。1950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至今。这里完好地保存了明清两代天文学家实测所用的5件古代天文仪器。其中明代正统年间铸造的浑仪、简仪和圭表最为珍贵,它们是现存的国内外最大的古代青铜天文仪器。浑仪,是测量星体在天空中的…[详细]
平倭冢记碑系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置海安县西场镇文化站前院半亭内。此碑原立西场东郊串场河边“平倭冢”前,清代移至镇后街惠民寺大殿东壁。民国30年(1941)冬惠民寺毁于火灾,而此碑独存,里人将其埋于土中保存。建国后,先后为中共西场区委、西场文化站等单位保护。1982年3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随后,江苏省文化厅拨专款,由海安县文化局在西场镇文化站前院东壁建半亭,设护栏,置碑罩,将刘公…[详细]
石棚山摩崖题名石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办事处石棚山上。石棚山上石刻很多,共有29处。有金代石刻“新设山路记”题刻、明代石刻“廖世昭题刻”、“小九曲”、王同“高行清风”题刻、清代石刻“吴廷翰诗刻”、“王先谦题刻”、“师亮采题刻”以及“万花岩”、“锦岩”、“石曼卿读书处”等无年款的题刻。碑刻有明代“畏岩”碑和“太守张公去思碑”等。石棚山石刻的书体,有篆隶楷行,各具功力,题刻多题岩石之形态,景与题刻融…[详细]
南京钟山下定林寺位于钟山南麓玩珠峰,在独龙阜之北今明孝陵的西北一带。始建于南朝刘宋元嘉元年(424),当时规模很大,一些名僧亦曾留住该寺。但由于寺庙濒临溪涧,地势低下,很快就被废弃。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4)高僧宝志西逝,梁武帝“以铖二十万,易定林寺前岗独龙阜,以葬志公。“下定林寺的范围被大大缩小,到了宋代,称定林庵,亦称定林院。1975年10月,在下定林寺遗址之后的岩璧上,发现了一块南宋爱国诗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