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第三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3月)

江南贡院现存碑刻22块,主要记载了皇帝、大臣、名士对贡院的赞誉其中明碑6通、清碑15通、民国碑1通。其中有康熙御题碑、两江总督铁保碑、重修扩建贡院碑等,是研究明清贡院历史沿革和科举制度的实物资料。明清和民国年间刻石。位于夫子庙金陵路1号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为明清科举考场江南贡院遗物。有碑22通,其中明碑6通、清碑15通、民国碑1通。分布于明远楼两侧碑廊内。内容主要为江南贡院历史、历代扩建和维修情况及考官题名。最珍贵的是清康熙帝御笔《为考试叹》,上 书-:“人才当义取,王道岂纷更。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文宗濂洛理,士仰楷模情。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其他还有两江总督铁保题诗碑和重修扩建贡院碑…[详细]

寨山摩崖石刻

寨山摩崖石刻又称邳州燕子埠地震摩崖石刻。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1668年7月25日晚7时至9时),山东郯城发生地震,震后举人雷亨坤记下了这次地震的情况,由寨山主持道士刻勒石上。刻面高1.45米,宽1.1米,文6行,满行14字,共77字。摩崖石刻文曰:“戊申季夏,山东同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人民不可胜数。较之嘉靖年压死汪槐野、韩苑洛、马伯循之变为更甚焉。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丙午举人雷亨…[详细]

洪泽湖铁牛

清康熙年间,洪泽湖大堤建成时,曾铸九牛二虎一只鸡用以镇水。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哲学思想,立“九牛二虎一只鸡”于大堤之上,以此镇水。如今已是虎归森林,鸟飞远去,只有憨厚的铁牛与洪泽湖朝夕相伴,可惜仅存五条(一说仅剩两条)。其中两条在蒋坝三河闸管理处,俩条在公园和高良涧进水闸,一条在淮阴高埝。铁牛系生铁铸成,除牛角均已残缺以及部分铭文锈蚀外,余则保存较为完好。铁牛身长1.70米,宽0.5…[详细]

双孤堆古墓葬

双古堆汉墓位于睢宁县姚集镇古堆村蛟龙山东,因该村有两座形似谷堆的大古墓而得村名。两墓相隔200米,居西大墓为西堆,直径80多米,墓高22米。居东小墓为东堆,直径50余米,墓高15米。双古堆的封土为夯筑,从两墓断面层观察,土层经夯实,层厚20—30厘米,表土散存少量汉代绳纹陶片。双古堆有许多传说故事,《后汉书?郡国志》引《北征记》:“县北有大冢,徐君墓,延陵解剑之处。”清康熙、光绪《雎宁县志》则说双…[详细]

天山汉墓

天山汉墓位于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辖区平山堂东路98号,原位于高邮市天山乡神居山中,为汉广陵王刘胥夫妇合葬墓,1979年开山采石时发现,同年6月至1982年5月由江苏省南京博物院主持,扬州、高邮、南京大学等单位派员参加,联合发掘、清理。证实了这两座墓葬为国内罕见的西汉大型岩坑竖穴带斜坡墓道、同茔异穴式“黄肠题凑”木椁墓,墓主人的身份考证为广陵王刘胥(一号墓)和王后(二号墓)。由于神居山开…[详细]

土山汉墓

土山汉墓位于徐州市云龙山北约200米处,因堆土成山,俗称土山。封土现高18米,直径65米,夯层明显,土色灰褐相间质地较硬。1969年冬,当时居民在其北坡取土发现第一号墓,次年6月由南京博物院进行清理。1977年夏徐州博物馆在封土南侧又发现第二号墓,形制大于一号墓。土山一号墓,方向北偏东5度,墓室为砖石混合结构,以砖为主,砖有两种,皆青色,长条形砖长46厘米、宽23厘米、厚11.5厘米。楔形砖长48…[详细]

明祖陵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明祖陵,被称为“明代第一陵”。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尊其高祖朱百六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并…[详细]

南京浡泥国王墓

南京浡泥国王墓是中国与文莱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浡泥国王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铁心桥镇安德门外石子岗南麓。渤泥国王墓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两处国外帝王墓之一,如今被重新开发、包装成南郊新景,入选“南京新48景”无可厚非。浡泥国即今文莱苏丹国。明永乐六年(1408年)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来中国访问,于当年十月病故于南京会同馆,后葬于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岗。后经战乱,渤泥国王墓一度渺不可寻。…[详细]

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香山帮”匠人的鼻祖蒯祥墓,在吴县胥口乡渔帆村南。墓坐北朝南,面向太湖,右前方立有明天顺二年(1458)英宗朱祁镇赐给他祖父蒯明思、祖母顾氏的“奉天诰命碑”。蒯祥死后,归葬祖茔。蒯祥于明永乐年间参加北京城九门、两宫的建筑,正统中又领导过重建三大殿以及五府、六部衙署的工程。京城中文武诸司的营建,也都出于他的擘划,明代故宫的鸟瞰图上,甚至把蒯祥的像都画在上面。对于蒯祥的建筑技艺,当时就有极高的评价。同行叹为“鬼斧神工”、“违其教者,辄不称旨”,皇帝也“每每以蒯鲁班呼之”。蒯祥晚年还经手建造过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到宪宗成化年间,他已八十多岁,仍执技供奉,享受从一品的俸禄,保持着“活鲁…[详细]

南京刘智墓

中国伊斯兰教学者刘智之墓。刘智(约1655~1745)逝世后,葬于南京中华门外花神庙街茅家巷穆斯林公墓。198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刘智墓在中华门外花神庙毛家巷回民公墓内。19路公交车可达。刘智(1660-1745),字介廉,号一斋,回族,上元(今南京)人,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著名学者,毕生致力于阿拉伯经传典藉的研究。译著宏丰,著有《至圣实录年谱》、《天方典礼择要解》等数百卷。墓园坐东朝西,…[详细]

王锡阐纪念馆(王锡阐墓及祠)

王锡阐纪念馆(王锡阐墓及祠)座落在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西圩(今震泽中学旁),这里树木翠郁葱茏,环境肃穆幽静。清乾隆《震泽县志》记载:“处士王锡阐在十都镇西圩。”墓修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即王锡阐逝世后第二年。顾炎武赠诗有“白云满江天,高士今何处”之句,故墓碑题刻为“高士王晓庵先生之墓”。道光七年(1827),里人重修时改立“王晓庵先生之墓”碑,为阳文楷书,碑高108厘米,宽36厘米,厚13厘…[详细]

邳州大墩子遗址

大墩子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竹园村东一里的高地上,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2——5.5米。1963年进行第一次发掘,共清理出墓葬四十四座,还有窑穴、窑等遗迹。1966年进行第二次发掘,又清理出三百座墓葬及居住遗迹等。根据底层堆积分上、下两个文化层,下文化层为青莲岗文化早期的遗存。上文化层还可以分为早、晚两期,分别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相当。下层的陶器少数的泥质陶外施红色陶衣,发现很少的彩陶…[详细]

戚墅堰圩墩遗址

在戚墅堰镇,大运河的南岸,距运河仅有四五十米的地方,有一高阜土墩,这就是迄今发现的常州市区最早的先民定居地之一——圩墩村新石器时代遗址。1960年至1961年,南京博物院在苏南进行考古复查时,发现了该遗址。1972年、1974年、1978年、1985年、1992年南京博物院、常州市博物馆等单位先后五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共1900.25平方米,清理墓葬191座。遗址原为突出地表的土墩,他的范…[详细]

断山墩遗址

断山墩,又名断绳墩。是一台型遗址,属古遗址的聚落址,起始年代为西周。位于镇江新区丁岗镇东平昌村东南面约100米,东距华山村龙脊街约1.5公里,西坡及北坡下有小河围绕,与西南130米之距的太平河相连;墩东、南两面坡下原亦有小河,现已淤没。因经历战争--、自然改变、生产活动等,虽有变化,但目前现状保存较好。该墩四周原均是水田,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东西长约110米,南北宽约225米,遗址高出地表…[详细]

东阳城遗址

介 绍 盱眙东阳城是经勘察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遗址,土筑城垣,内外城东西相连,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始建于秦,两汉延用。城内曾出土丰富的秦汉时期遗物,刻秦始皇廿六年诏书的铜权、半两钱、五铢钱、花纹方砖、卷云纹、兽面纹瓦当,板瓦以及大量的陶制器皿,反映出当时该城址的繁华程度。 城址周围遍布同时期的墓地,非常密集。其中,7号墓出土的木版浮雕仅在江苏盱眙东阳及邗-场西汉墓中有少量发现。 交 通 在盱眙汽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