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广州市公布第四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南汉简文会状元墓位于太和镇白山村金钗岭的山腰上,即和龙水库东北面。坐北朝南。为交椅墓,分坟头、山手、前台、双后土及三级护岭。山手前端宽10。1米,前台宽7。3米,全墓纵深17。6米。坟面正中立一块连州青石碑,高0。81米,宽0。48米,碑中阴刻宋体字“南汉状元及第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内阁右丞相讳文会号魁冈简公诰封一口忠义一品夫人陈瀛氏太夫人合葬之墓”,下款“道光三年(按:1823)三月吉旦……重修立石”。据志铭记载,该墓曾多次重修,墓原在英德,至清道光三年农历三月迁葬现址。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曾多次重修。近年简氏后人再作修葺.将墓表改为水刷石米批荡。据《广东历史人物辞典》记载,简文会,南海黎涌人,少…[详细]
姑嫂坟(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文物古迹)在白云山云台花园内,为南宋番禺沙湾何氏姑嫂合葬墓。1994年因墓址兴建云台花园,在原墓东侧20余米处,按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的式样重建,为山手墓。墓碑上刻“宋何氏四世祖妣施氏安人姑贞女季姑姑嫂合葬墓”。坟旁还附葬何人铎之墓及李氏安人墓。1994年因墓址兴建云台花园,在原墓东侧20余米处,按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的式样重建,为山手墓。墓碑上刻“宋何氏四世祖妣施氏安人姑贞女季…[详细]
六榕寺祖师墓塔群在白云山柯子岭和顺岗,现存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广州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佛教墓塔群。原有历代住持僧人等墓塔100多个,一行行供奉在松荫之下。墓塔群在60年代后期遭破坏,杂草野藤丛生。1986年几经寻查,斩棘开路才见墓塔,不少塔有基无顶,有的仅存塔顶,零乱不堪。经近年修葺整理,现存垅环形墓5座,环形孖墓2座,墓塔46座。墓塔群始建于何时没有确切记载。据明天启三年(1623)…[详细]
陈天游墓位于白云区金沙洲浔峰岗。“陈天游墓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浔峰岗,原立于陈天游墓享堂环垄立壁正中,陈墓异地迁建后,该碑移到沙贝村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内保存。墓碑刻于明嘉靖二十四年,碑身为黑石。碑文有上、下款,右起竖排,繁体阴刻楷书。分九行,共一百三十八字。1993年8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雁塔是增城市现存的唯一古塔,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位于荔城镇南面(现在的增滩公路左侧)2公里处的豸山上,紧靠碧波荡漾的增江。雁塔构造雄伟壮观,设计周密精巧,全用红石砌成,外观七层,内分十三层。高达32米,人们可以从底层直上塔顶。塔身为八角棱形,每层均有窗口,分为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方向,并装斗拱、巡廊,可以游览八方景物。塔顶置巨型磁罂作装饰,金碧…[详细]
庐江书院位于西湖路流水井,又名何家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道光、光绪年间曾重修。布局很有特点,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倒座、照壁、正祠,两侧为东、西试舍,东南有何家祠道门楼,东北有魁星楼。书院占地共1722平方米,是越秀区内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书院。现为居民住宅。书院的门楼为锅耳风火山墙、磁筒瓦面、绿琉璃瓦剪边,高两层,门上镶石额“何家祠道”。照壁现存石座,壁身已毁。正祠深三进,硬山…[详细]
简氏祖祠 位于广州市盘福路第27中学内,为纪念简文会而建。原简氏祖祠在中山五路桂香街,规模较小,后在简照南兄弟(南洋烟草公司董事)倡议下,迁建于现址,1933年动工,1936年落成。1947年在该址创办众贤中学。宗祠坐北朝南,中轴线为主体建筑,两侧以青云巷相隔为偏间,深三进,建筑面积1481.84平方米。头门面宽三间14.45米、进深二间9米,大门上镶嵌“简氏祖祠”石匾,硬山顶,碌灰筒素瓦,绿琉璃…[详细]
供奉着刘䶮、海瑞、杨椒山,位于主殿的漆壁画值得一看,广府庙会也在这里举办。广州城隍庙又叫都城隍庙,就在南越王宫博物馆旁边,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期岭南最大的城隍庙,现在看到的是清代重建的部分,只拆剩了大殿和拜亭,是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几年才对市民免费开放。城隍庙的大殿中,拜谒的是三位城隍爷,分别是南汉国建立者刘䶮以及大名鼎鼎的海瑞和杨继盛,保佑…[详细]
清真寺又称濠畔寺。位于广州市人民中路濠畔街。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建。1949年后,伊斯兰教的主麻聚礼轮回在此举行。寺内的看月楼、南北廊、水房等已被拆,现仅存寺门和大殿。寺门朝南,上盖瓦顶已坏,残存墙垣与石门框。门上还有镌刻“清真寺”3字的石匾。大殿坐西向东,面宽五间18.8米、进深五间19.6米,重檐歇山顶,碌灰筒瓦面,正脊的灰塑已坏。殿身梁架为十三架用四柱前后三步梁,外檐四架卷廊。除七架梁外,遍施月梁。驼峰、替木、梁枋出头做工精细,殿内饰卷草花纹金木雕刻花罩。两侧山墙各开3个拱券门,均为六抹菱形花心隔扇,颇具特色。是保存较完整的清初建筑。199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详细]
华贵路旧当铺位于荔湾区华贵路26号。位于荔湾区华贵路26号。是一座保留较完整的清代古当铺。前座为原当铺营业厅,后座为原当铺碉楼式的当物仓库。因目前仍为民宅,暂未有对外开放。游客可领略其外部结构风貌。1993年8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荔湾泰华楼位于荔湾区恩宁路多宝坊27号。泰华楼是清朝咸丰年间探花李文田读书的书斋。因珍藏“东岳泰山碑”和“西岳华山庙碑”早期的拓本故名。后陈澧书有“泰华楼”匾。泰华楼,园门向东,硬山两坡顶,内进为书斋房舍和庭院,庭院置假山、种植花木。书斋坐北向南,面宽三间,硬山顶,青砖砌筑,是1988年重盖的,形式风格如旧。李文田清朝咸丰九年(1859)探花,官至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参预内阁办事。支持刘永福抗法斗争,热心广东家乡水利建设事业,募款修清远石角围、三水大路围、华田围等堤围。1993年8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画舫斋位于广东广州市龙津西路逢源大街21号。新加坡华侨富商黄氏家族的别墅,黄景棠于清末改建,落成于光绪壬寅年(1902)。是一座具有岭南风格的园林建筑。因内有船厅,故名小画舫斋。1956年,黄氏后人黄子静、黄明伯等将此园林建筑献给政府,让群众旅游观赏。黄景棠字诏平,广东新宁(今台山)人,其父黄福是知名侨商。他在新加坡度过童年,青年时回国。27岁拔贡,后有候选道官衔,但未任实职,主要致力于工商业,…[详细]
毓灵桥位于荔湾区芳村大道东杏花大街冲口涌。冲口街辖内,横跨大冲口涌。该桥建于清代中叶,桥名毓灵是因历史上此地属钟秀乡,取其钟灵毓秀之意,故名。建桥时间难以查考,一说建于明代,一说建于清道光年间。桥名“毓灵”乃因历史上这里称钟秀乡,取其“钟灵毓秀”之意。桥长25米,宽2.04米,全桥共分3段,中间一段主桥长7.6米,左右两段各长6.25米,两端有石阶式引桥。桥面部分由15节宽厚均为40厘米的完整石条组成。2个桥墩宽厚均为2米,接近水面部分成船形以减少水的冲力。桥栏每边是7块厚20厘米、高72厘米的石板,间以8条高90厘米的石柱镶嵌而成。整座石桥结构紧密,造型古朴,没有雕刻任何花纹图案。桥的用料为…[详细]
海幢寺位于海珠区同福中路和南华中路之间的海幢寺,素以环境清幽、园林优美而著名。海幢寺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其原址南汉时称为“千秋寺”,明末改为寺院,称作“海幢寺”。清初该寺大规模扩建、遂成为广州“四大丛林”之冠。1993年8月,海幢寺被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汉时期该处有千秋寺,后废为民居,明代成为郭氏花园。明末清初,光牟、池月两位僧人向园主郭龙岳募缘得地建佛堂,依佛经“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详细]
云桂桥又名小港桥,筑于明代,是何维柏(1510—1587)所建。何在明代曾任监察御史和礼部尚书。他为人秉性刚直,敢于直言上谏。嘉靖二十四年(1545)因上疏弹劾严嵩而下狱,被削去官籍还家,寄寓于云桂村何庄,开设天山书院收徒讲学,又为便于过往行人而筑建此桥。桥为石砌,两旁设护栏,现存前进路晓港公园内。古诗“淡荡春风送晚潮,呼来画舫趁兰桡。二分明月三分水,十里清溪五里桥”。所咏的就是这座云桂桥。该桥是…[详细]
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在西郊沙贝下元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丁末年(道光二十七年即公元1847年)重建,1927年重修。宗祠为硬山顶大木小式,坐北向南,前后两进,有东西廊,天井宽敞。主体建筑占地795平方米。宗祠门前有宽阔的7级石台阶。阶前场地宽广,一口大水塘绿波涟游,环境秀丽。前座面阔3间,进深2间。琉璃花脊工艺嫡熟,牡丹花枝唯妙唯肖,上塑“道光丁末”(道光二十七年即公元1847年)和“英华店造”…[详细]
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其中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明末兴建起十八甫,开设有十三行。清代中、后期起,西关先后兴建了宝华街、逢源街、多宝街等居民住宅区,这里的西关大屋和竹筒屋等广州典型的传统建筑便应运而生了。由于此类建筑以西关一带居多,故称为“西关古老大屋”。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详细]
广东造币厂旧址,在黄华路(现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一带),原称广东钱局。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购地80余亩筹建,由中国驻英国公使刘瑞芬在英国购置机器。光绪十五年(1889)四月投入生产,先行开铸铜钱,是我国最先使用机器大规模造币的一家工厂,也是广东境内最早的一家大型机械化工厂。光绪三十三年改为度支部(相当于财政部)造币厂,宣统二年(1910)又改为度支部广州造币分厂,辛亥革命广东光复后,…[详细]
永安堂位于越秀区沿江西路149号。广州永安堂是爱国商人、有“万金油大王”之称的侨领胡文虎上世纪30年代在国内生产和经销虎标万金油的场所,原是海珠公园所在地。永安堂曾是次于爱群大厦的广州第二高楼。后被政府接管,上世纪90年代归还胡氏后,胡文虎之女胡仙博士将大厦捐作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使用。“永安堂”坐落在广州的沿江中路。原是著名华侨企业家、报业家、慈善家胡文虎的产业,今是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也是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