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8日,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恩村玉帝庙

恩村玉帝庙位于恩村一街老村最北部,坐北向南,原有山门、钟鼓楼、戏楼、马王殿、东西厢房等明代建筑,现仅存玉皇殿、拜殿。村民俗称玉帝庙为天爷庙,称玉皇殿为大殿屋。拜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卷棚式灰筒瓦覆顶,殿前有长方形月台。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黄琉璃瓦覆顶,檐梁间彩绘精美。玉帝庙大殿是焦作市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建筑,对研究明清时代的建筑、艺术、宗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1982年,焦…[详细]

武陟安氏宗祠

武陟安氏宗祠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小岩村。武陟安氏宗祠座落于武陟县城东五公里处,是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群,东西两院并列。西院为旧祠,始建于大清乾隆二十八年,占地三亩有余,西大殿飞檐重叠,雕梁画栋,五脊六兽。东西廊下各镶嵌有砖雕、人物花卉,栩栩如生,实属古建砖雕中的上乘之作。于大清光绪二十一年,用四年时间在旧祠东邻修建新祠,占地约九亩有余。新建的安氏宗祠无论在规模和工艺上都远远高于旧祠。山门面阔三间、…[详细]

沁阳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沁阳市北西万镇沙滩园村东部。沙滩园村地处丹河与龙门石河间。龙王庙西依村舍,东临竹林,清流环绕、曲径通幽、环境优美。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庙中碑记载,沙滩园村地处丹河与龙门石河间,因历代两河水患无穷,清初,创建龙王庙镇之。雍正九年续建关帝,孙真两殿。乾隆四十年建山门戏楼及两耳房。嘉庆八年重修龙王庙大殿。至道光23年续建过庭及两耳房,后院两厢、钟…[详细]

博爱西关清真寺

时代:清地址:博爱县西关村西关清真寺建筑形式似凤凰回头看牡丹。大门为凤凰头,楼阁式建筑,座北朝南,歇山顶,上封宝胡芦,兰琉璃瓦覆盖,正、垂戗脊均有跑兽,正面竖匾上 书《开天古教》,檐下有斗栱。大门口两侧石狮守门。照壁西侧为二门,亦称“望月楼”,面向东,面阔三间楼房,歇山。正门上匾书《敬一归真》,楼后匾书《望月楼》。顺中轴线往西二十米砌一大型月台,月台两侧各有一个碑楼均为重修牌。月台上,清代所建卷棚…[详细]

博爱大王庙

时代:清地址:博爱县城中心第九街大王庙大殿现保存完好。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脊吻齐全,正脊中间有龙吻,上封宝葫芦,垂脊有跑兽。悬山顶,上覆灰筒瓦。檐下置斗栱,普间普作,前檐十攒,每攒两踩。耍头为蚂蚱头。横额为通枋,木柱侧脚,鼓式柱础,檐出一米,山墙挡风板、垂鱼均好。前有隔扇门窗皆完整。后檐斗栱普间普作单踩,殿内四架梁,每个拉枋都有花栱撑托,雕工精湛,建筑艺术很高。在大殿西侧现存二间偏殿,保存尚好,后…[详细]

濮阳四牌楼

四牌楼,又名中心阁,位于濮阳老城十字街,高8.6米,长宽各6.6米,面积43.56平方米。该建筑为木石结构,呈方形,四角以石柱支撑阁顶。阁顶以全木构成,扣榫严紧,四角各有斗拱相托,阁檐上挑,上覆琉璃瓦,青光闪烁。顶脊塑八只蹲狮,栩栩如生。四道垂脊各塑龙、凤、鱼、马,呈龙飞凤舞、鱼跃马腾状。四角套兽下垂铜铃,风吹摆动,叮当作响。阁内绘饰图案,雕梁画栋,非常美观。外壁四块额板,雕字如斗,苍劲有力,为书…[详细]

青冢寺(龙兴寺)

龙兴寺,原名青冢寺,位于襄城县城西十里铺乡寺后李村,距县城7.5公里,坐北朝南,重建于元成宗大德(公元1282-1299年)年间,历经多次毁坏、恢复,规模愈加宏大,占地达三百余亩,有亭台楼阁、塔林碑刻、古树参天、殿堂巍峨、景象万千。明顺四年(公元1460年)重建,历时四年而成。时任户部尚书的李敏曾撰写碑文,详细记载相关情况。龙兴寺原有前殿、牌坊、天王殿、岳王殿、关帝殿、菩萨殿、火神殿、钟鼓楼、焚金…[详细]

柏山文峰塔

柏山文峰塔,当地俗称白沙塔;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南郊柏山峰顶,禹平公路东侧,南距郑尧高速禹州南出口3公里,北距禹州市政府6公里,东距郑尧高速禹州东出口7公里,西距南水北调中线干渠4公里,东北距郑州新郑机场58公里,西北距嵩山少林寺风景区66公里。出禹州市向南5公里,到箕阿新村沿着禹平公路继续向南2公里(由箕阿老村向南1公里)处,有一向东公路直抵柏山东峰文峰塔脚下。柏山属秦岭东…[详细]

禹州城隍庙

禹州城隍庙是一座道教建筑。城隍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城隍庙曾在洪武四年重修,现存多系清代琉璃瓦建筑物。城隍庙现有山门、戏楼、城隍殿、后寝殿、鼓楼、东西廊房和财神殿、灶王殿等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禹州市城隍庙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内西大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为禹州轻工机械厂东院,北为轻工机械厂西院,西为西关…[详细]

龙池花牌坊

龙池花牌坊坐落于禹州市西9公里的火龙镇龙池村,清乾隆甲戌年(1754)为表彰儒士周国才妻李氏节孝而建。高10米,宽7米,用青、红巨石雕刻而成,跨街耸立。龙池是洛阳、登封通往禹州的古官道,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牌坊为三门式,用四块青石方柱,顶起红石大梁、二梁,下加红石小梁,上架房式顶盖,中嵌饰件字匾,成为三大层次。自下而上为:浮雕故事长图案,贞节坊字匾,透雕长图案,浮雕故事长卷,透雕故事画,旌表字匾,…[详细]

十三帮会馆

十三帮会馆位于禹州城区西北隅,居山西会馆南侧、怀帮会馆西侧。清同治十年(1871年),会首郭广德、连文中、潘升炎、阮耀祥、王凌云、常天福、高有帮、蔡汉文、胡乾之、王二元、范廷栋等,捐钱创修十三帮院墙及关帝庙。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药行帮、药棚帮、甘草帮、党参帮、茯苓帮、江西帮、怀庆帮、祁州帮、陕西帮、四川帮、老河口帮、汉口帮、宁波帮等十三个药帮,集资购地1.33公顷(20亩),共建“十三…[详细]

洪山庙大殿

洪山庙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只乐乡后杜村,是现存较为完好的明代洪山庙遗存,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洪山庙大殿座北向南,大殿东西长9.30米,南北宽7.15米。 洪山庙中所供奉的为宋代中州神医洪山真人,故名洪山庙。洪山真人本姓顾,原籍河北,生于宋代末年,曾举进士,因感天下纷争,世事变乱,吏治腐败,不堪其扰,于是远离尘世,隐居密县大隗镇洪山。期间,有感于当地牛马牲畜常为疫病所困,死病无数,于是究心医学,初则医兽,…[详细]

许昌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校园内,玉皇阁为天爷庙建筑之一,系道教庙宇,以祭祀玉皇大帝而得名。天爷庙现仅存玉皇阁一座大殿。天爷庙始建于北宋,玉皇阁为天爷庙建筑之一。天爷庙历经元、明、清,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左、中、右并列三进院落的格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中阁、后阁和玉皇阁,两厢有钟楼、鼓楼、东西厢房和配殿等,现仅存玉皇阁大殿,其他在民国年间“蒋冯大战”的战火及“0”十年浩劫中被毁。玉皇阁建于高…[详细]

长葛泰山庙大殿

泰山庙又名东岳庙,位于长葛老城东关,不知何时创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天启三年(1623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乾隆十年(1745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行过重修。庙内建筑,多遭损毁,现仅存大殿和西配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覆以绿色琉璃筒瓦,屋顶中央饰黄色琉璃筒瓦方心,瓦当图案为兽头。正脊、徒工脊、戗脊均为琉璃牡丹花脊,正脊中间置一座三重檐楼阁,两端安…[详细]

天王安乐寨

禹州鸠山天王山寨和安乐寨分别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40公里的鸠山乡下泉村与薛沟村,是清咸丰年间当地百姓为躲避匪患而修建的的避难场所。是我省保存较为完整的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古窑洞和城墙类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现存规模较大的石质窑洞和城墙。它犹如一座民族古建筑文化和民风民俗于一身的文物古迹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于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咸丰初,太平天国北…[详细]

洄河石拱桥

洄河石拱桥位于河南省郾城县城西北25公里的裴城镇裴城村内的小洄河上,此处古代为东西、南北驿道的交汇点。洄河桥由红色砂页岩砌筑而成,桥东西长8.3米、南北宽6.47米,桥拱净跨2.92米。桥拱由18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券面石边除二道凸弦纹外,其余均为素面,拱券与券基石中间由生铁和黏合剂填充,拱券两侧桥基以石磙作基础加固。桥面由青石板铺砌,原桥上两侧各有4个青石栏杆和3个青石栏板,现仅存2个完整的青石…[详细]

北舞渡当铺

北舞渡当铺(含天爷庙)北舞渡当铺位于北舞渡镇东街,距舞阳贾湖遗址1.5公里,始建于清道光七年,座东朝西,二进四合院,面阔五间,进深分前过庭(代大门)、过庭、大庭。前过庭、过庭皆为楼房,前后院有配房,大庭后为当铺的后花园。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根据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象这样保存完整的当铺,在全国也为数极少。宜建一个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的当铺博物馆。投资项目主要有:恢复9间南北厢房及后花园,整修现有建筑…[详细]

兀氏旧宅

“兀家大院”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主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如果俯视,其整体格局呈繁体“喜”字。东院现已废弃,西院还有一户兀姓人家和一户张姓人家居住。西院的建筑布局为典型的二进四合院,进门有影壁墙,前面是大门厅,穿过二门楼与门厅正对的是正房,东西两侧是厢房,厢房和门厅中间有相对的耳房。迎门的影壁墙上有一幅名曰“百鸟朝凤”的砖雕作品,“兀家大院”也因此又被称为“百鸟朝凤”院。历经百年的岁月沧桑,原来…[详细]

贠家大院

贠家大院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底董村焦村自然村。大院建于清晚期。建国后,收归国有,20世纪60年代,乡财政出售给贠承业等八户人家。大院坐北朝南,主院居中部,西侧各有偏院一座,三座院均为二进式,主院大门前有照壁,大门设在主院中部,两边各有门房三间,通宽19米,进深7米,门房后为厅房,厅房五间,中部为通道,厅房后东侧为书房,书房三门间,书房后为二门,二门为砖雕圆门,二门内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上房为五间,主院…[详细]

庙上村地坑窑院

庙上村地坑窑院河南陕县地方民居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中国黄土丘陵地区较普遍的一种民居形式,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的陕县地坑院,目前已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河南陕县境内仍有一百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地坑院。今天的地坑院更多的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历史痕迹,保留在当地的其他许多民俗民风之间,吸引着八方游客。在河南的西部,有个被国内外游人称作“建筑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