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蒙古苏氏居地现存一宗祠,建于明初,座落在北王召。蒙古语称寺庙为“召”,顾名思义,北王召即北王庙,意为从北大都王室徙来的义王之庙。因该庙屡遭黄河水患,几经重建,仍保留了始建时期的建筑风格与特点。宗祠为砖木结构,三合古院,占地约二千平方米正殿三间,门前两侧各有一石狮。堂内画梁雕栋,金柱闪屏。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毕宝启先生鉴定:“门前石狮一对系明初时物”,“苏氏家祠正堂三间木构梁架系清嘉庆…[详细]
付庙村位于巨野县核桃园镇,付庙民居,是一处有几个合院组成的具有典型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传统民居群。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现存房屋13栋50多间,分布在该村中心街的北侧。每个院落大门多为单檐起脊,有倒座。东西厢房各三间,有的为重梁结构,有的带一间0,0多滚脊挂吻。主房均座北朝南,面阔三间,青砖砌墙,灰瓦覆顶。营造法式不一,或为单檐起脊硬山式,或为二层楼式等建筑样式。虽历年久远,有的房屋已损坏,但基…[详细]
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董口村北的黄河堤旁。原是明代所建褒扬宋显章夫妇孝贤德行的庙堂,因此当时称为孝烈祠。据《濮州志》记载:宋显章,字文光,明正德年间秀才。他很孝顺,父亲去世后,他守墓三年。辛未(公元1511)年,赵风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到了董口一带,有兵士砍伐了宋显章祖茔地上的树,宋显章失声痛哭。事情传到赵风子那里,赵风子很是生气,他下令杀了砍伐树木的士兵,并晓谕部下说:这是孝子的家乡,谁也不能…[详细]
孙氏祠堂坐落于鄄城县孙老家村内,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占地10余亩,正殿5间,东西厢房各3间,于明崇祯年间遭兵火而毁。清道光年间重建家祠,祠堂3间,坐北朝南,占地70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形式古朴典雅,颇具民族传统风格。祠堂内设有神龛,正中供奉孙膑雕像,神龛两旁陈列孙膑后人牌位。祠堂前面有家祠碑一座,碑阳刻有“孙氏家祠序”,碑阴刻孙氏分支概况。…[详细]
卧化塔,位于成武县大田集镇田塔村东,始建于唐朝初期,为鲁西南地区地面上现存最早的古建筑。1997年,山东省文物局和省美术出版社把该塔编入《古建画集》。该塔为楼阁式,平面呈方形,由塔刹、塔身、基座三部分组成,全石结构,造型古朴端庄。塔顶两层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被人为毁掉,地面现存五层,高5.4米。底层有塔室,南向,进深1.5米左右。塔室东西两壁分别有高90厘米、宽56厘米、厚11厘米的造像石1块,东壁造像石刻佛像3尊、其它造像32尊,石像左侧竖刻“大唐开元圣神神武皇帝供养”,右侧竖刻“大唐开元皇后供养佛时”;西壁造像石刻佛3尊,其它造像21尊。佛像最高的20厘米,最低的7厘米。此处原有规模宏大…[详细]
陈庄龙兴寺丈九佛位于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年代为唐。2013年10月10日,陈庄龙兴寺丈九佛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泉摩崖造像位于泰山西北麓张夏镇王泉村东南山谷中,分别开凿于南、北山腰处,均为自然岩洞略加雕琢而成。朝阳洞主佛高1.07米,迦叶、阿难佛高0.54米,小龛内有53尊佛像。背阴洞内有菩萨佛,并刻有动物及武士像,为隋唐雕刻,保存尚好。2013年10月10日,王泉摩崖造像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徐庄梅花山石刻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年代为中华民国。2013年10月10日,徐庄梅花山石刻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