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4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经陕西省政府2002年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同意陕西省文物局提出的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58处)及其保护范围,予以公布。 |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位于西安市陕西省人民政府周边及新城广场上,建成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明初,朱元璋将其次子朱樉封为秦王镇守西安,修建了秦王府。明末李自成攻入西安,占据秦王府并在此成立大顺农民政权。历史上的秦王府城规模宏大,建有承运殿、存心殿、承庆宫等宫殿房屋863间。清朝开始秦王府逐渐衰落,清雍正年间,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用来修建庙宇。至此秦王府已基本消失。到后来残有的建筑也被拆除另作他用,如…[详细]
大仁遗址·商、西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大仁村南。保护范围:东至甫张村以西150米,西至生产路以东300米,南至杨元坊村以北300米,北至大仁村以南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2003年,大仁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锡水洞遗址·旧石器时代·蓝田县辋川乡锡水村北。保护范围:锡水洞内所有洞区,东西35米,南北100米。建设控制地带:成仙岭区域内。东至夭子阉,西至湘子桥,南至7416厂水场,北至鸽鹁岔。2003年,锡水洞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洩湖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蓝田县洩湖镇洩湖村东北、西北。保护范围:东至洩湖村北土路以东20米,西至沙河东岸,南至洩湖街以北100米,北至洩湖砖厂以南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西1500米,南北1000米。东至兀家岩村西,西至沙河东岸以西10米,南至洩湖街,北至洩湖砖厂以北350米。2003年,洩湖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营遗址·新石器时代、汉·周至县侯家村乡马营村西。保护范围:遗址东西475米,南北510米。东至张西亭宅西山墙,西至马营水库东坝,南至马营水库二档北段,北至村渔塘北边东西小路。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60米。2003年,马营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峪宫殿遗址·汉代·周至县竹峪乡西峪村西南。保护范围:遗址东西390米,南北691米。东至竹峪沟沟底,西至村东小路,南至刘家塬,北至崔存明宅后院墙。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60米。2003年,西峪宫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佛坪厅故城位于秦岭南北分界岭以南,太白山东岭下龙洞湾5公里处古傥骆道的一侧,距今周至县城约107公里,海拔高度1737.2米,此处四面环山,湑水河从城北侧流经。佛坪厅故城为清道光五年(1825)同知景梁曾始建,民国二年(1913)改为县治,民国十四年(1925)遭遇匪患,民国十五年(1926)县治迁至今佛坪县址,之后故城逐渐废弃。故城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周长1197.2米。城墙为…[详细]
立地坡窑址·宋~明·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立地坡村。保护范围:东至坡前阶地以东80米,西至寺坡坡底以西80米,南至寺坡转弯处以南40米,北至瓦窑沟边以北4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西外延100米,南、北外延50米。2003年,立地坡窑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仝家崖遗址位于渭河支流金陵河西岸的宝鸡市金台区长寿乡八里村仝家崖,南距北首岭遗址3公里,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曾采集有仰韶文化的泥质红、灰陶片,纹饰有线纹、绳纹,可辨器物有钵、尖底瓶、瓮、盆等;龙山文化的夹砂红褐陶片,纹饰有绳纹、戳刺纹、附加堆纹、刻划纹,器形有罐等。2000年4~5月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对遗址区进行了清理。发掘面积240平方米,清理灰坑13座、房址(F1)一座。在H12出土一件疑似陶砖的陶残块。如果是当时的建筑材料,可把我国用砖的历史提前到距今6000~7000年前的仰韶时期,比目前已知最早的周砖还早了三四千年。2003年9月23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详细]
南坡遗址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南坡村东1000米处。遗址东至武成山,西至刘家村,南至陇海铁路,北至蟠龙原,面积约10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经调查有仰韶文化的泥质和夹砂红、褐陶片,纹饰有绳纹、弦纹,可辨器物有钵、缸、罐等;龙山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片,纹饰有绳纹、篮纹,器形可辨罐、甑等。该遗物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年代距今约7000~6500年。2003年9月24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武成山,西至刘家台村,南至陇海铁路,北至蟠龙塬。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20米。…[详细]
杨家沟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千河东岸的二阶台地上。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居住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450米,面积约1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采集有仰韶文化的泥质红、灰和夹砂红陶片,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刻划纹、附加堆纹及-,可辨器物有尖底瓶、钵、盆、缸、罐等。2003年9月24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遗址东西250米,南北450米。东至冯家山沟村,西至千河崖岸,南至朱家崖村,北至杨家沟村六组。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详细]
仝家沟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仝家沟村西50米的千河二阶台地上。仝家沟遗址可分为一号和二号遗址。一号遗址时代为新石器仰韶文化(庙底沟和半坡晚期类型)时期,文化类型为居住遗址。遗址范围东西1500米,南北400米。遗址含灰烬、烧土、烧骨、陶片和石块。陶片以红陶和褐陶为多,灰陶极少。泥质红陶有素面、彩绘、线纹和附加堆纹,夹砂红陶有绳纹,泥质灰陶为素面,夹砂红褐陶有绳纹。可辨器形有缸、钵、盆、甑、缶、瓶等。仝家沟遗址内有北首岭下层文化内涵。二号遗址位于仝家沟村北约50米的千河二阶台地上。遗址范围东西200米,南北150米,为新石器仰韶文化及东周居住遗址。遗址内含大量陶片、瓦片、灰烬,可辨器形有鬲、…[详细]
宁王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渭河北岸二阶台地上,宁王村北20米之处。遗址分为一号和二号遗址。一号遗址范围东西1500米,南北500米。为新石器仰韶文化、东周、汉代居住遗址。遗址区内到处可见极厚的砖瓦堆积,达1米以上,内含大量陶片,以灰陶为主,可辨器形有盆、缸、缶、盂、砖、板瓦、筒瓦、瓦当、槽瓦等,泥质红陶有素面、彩绘(弧线三角纹),夹砂红陶有绳纹,泥质灰陶有素面、弦纹、绳纹、附加堆纹,筒瓦内有素面、布纹、麻点纹、绳纹,槽瓦有素面、绳纹。二号遗址位于宁王村北约100米的渭河二阶台地上,遗址范围东西400米,南北200米。可辨器形有钵、缶、盆等,泥质红陶有素面,夹砂红褐陶有绳纹,泥质灰陶有素面。…[详细]
贾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春秋·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贾村、上官村、秦家滩村、村。包括贾村遗址(含铜器出土点)、上官遗址、遗址、秦家滩遗址(含墓群)。保护范围:东至秦家滩村以东300米,西至村以西200米,南至贾村以南300米,北至上官村北沿—秦家滩村以北300米一线。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2003年,贾村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孙家南头宫殿遗址·春秋~汉、唐·凤翔县长青镇孙家南头村。保护范围:东至十组耕地,西至宝冯公路,南至孙家南头十组,北至孙家南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30米。2003年,孙家南头宫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丰头遗址位于渭河支流千河南岸的二阶台地上,东南距千阳县城13公里。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该遗址于1988年10月发现,1992~1993年,进行了考古发掘。通过调查和发掘获知,遗址文化内涵主要属于仰韶文化,可区分三个不同的类型,即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西王村类型。半坡类型遗存主要是日用陶器,器形有宽带纹圜底钵、鱼纹彩陶盆、葫芦口尖底瓶。庙底沟类型遗存主要为窖穴(灰坑),遗物则包括生产工具、日用陶器及装饰品等。西王村类型遗存尤为丰富,遗迹有房址、窖穴、墓葬等。其文化面貌与宝鸡福临堡第二、三期遗存基本相同。该遗址是千河流域所发现的一处较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对…[详细]
毗卢寺遗址位于渭河支流千河流域的千阳县城关镇毗卢寺村内二阶台地上,遗址东西400米,南北450米,总面积18万平方米。遗址区内暴露灰层白灰居住面,出土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片,纹饰有篮纹、附加堆纹、卷云纹,可辨器形有钵、尖底瓶,同期出土还有石斧、石锛等。该遗址于1954年8月发现,于2003年9月24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东至千灵公路以西30米,西至高洞沟东邻崖畔以…[详细]
新民遗址位于渭河支流千河流域千阳县城关镇新民村南的千河北岸二阶台地上,南邻千凤公路,北接县面粉厂、医院,地势平坦,现为耕地。总面积4.5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居住遗址。文化层厚1.5米,采集有泥质红、灰陶和夹砂红陶片,纹饰有线纹、绳纹,器形可辨为盆、罐、尖底瓶等,同时还发现汉代遗存。2003年9月24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城内村二组以西30米,西至开发区商品楼和新民村一组以东30米,南至千凤公路以北30米,北至面粉厂和县医院围墙以南3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城内村二组,西至开发区商品楼和新民村一组,南至千凤公路,北至面粉厂和县医院围墙。…[详细]
望鲁台遗址位于渭河支流千河流域的千阳县城关镇西关村裴家台北塬上,西临冯坊河,东接千河,地势平坦,现为耕地。总面积17.5万平方米。该遗址为新石器仰韶、龙山文化居住遗址,文化层厚2米。暴露有白灰居住面及灰坑,采集标本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其纹饰有粗绳纹、篮纹、划纹、方格纹、锯齿纹等,可辨器形有钵、罐及尖底瓶、鬲、壶、环,还发现石斧、石刀等。2003年9月24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断崖,西至冯坊河沟畔,南至西关村北断崖,北至望鲁台以北2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30米。…[详细]
原子头遗址位于陇县县城西北约1.5公里的千河与其支流北河交汇地的黄土台塬东端的二阶台地上,台下为城关镇原子头村。遗址东西600米,南北500米,总面积30万平方米。1991年至1992年,由陕西省考古所和宝鸡市考古队、陇县图博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共发掘面积38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房址39座,陶窑3座,新石器及汉代灰坑126个,汉代窖藏1个,汉唐时期墓葬55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铜器、铁器和金银器等文物1000多件。在发掘的遗迹和遗物中,以新石器仰韶文化最为丰富,包括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福临堡类型和西王村类型,还发现了史家与庙底沟之间的过渡类型,这在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