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4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经陕西省政府2002年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同意陕西省文物局提出的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58处)及其保护范围,予以公布。 |
韦家庄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春秋·陇县天成镇韦家庄村西。保护范围:东至北沟以西50米,西至韦家庄村张家台小组以东50米,南至韦家庄村以北50米,北至北沟以南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北沟,西至韦家庄村张家台小组,南至韦家庄村,北至北沟。2003年,韦家庄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杜阳县故城·秦~汉·麟游县招贤镇招贤村东。保护范围:东至招贤中学东边小溪,西至杜水河西岸,南至杜水河南岸第一道地垅,北至崇王殿山顶城墙以北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2003年,杜阳县故城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普润县故城·隋~元·麟游县花花庙乡万家城村东。保护范围:东至断崖,西至学校围墙,南至土沟,北至土沟。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2003年,普润县故城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坡遗址位于岐山县横水河下游东岸二阶台地上。地处横水由西向东流再折向南的转角处,遗址南临断崖,北为开阔地带,地形东高西低,呈台阶形,现为耕地。遗址范围东西120米,南北280米,总面积3.3万多平方米。东坡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文化与西周文化相叠压的遗址,其内发现仰韶、龙山时期灰坑较多,形状多为袋状,陶器有双唇尖底瓶、小口瓶、陶钵、罐、宽沿盆。陶器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及印纹,并有彩陶发现。2003年9月24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大路,西至二级台地边沿以东50米,南至下崖小路,北至村三组抽水站水渠。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台塬边沿,西至二级台地边沿,…[详细]
案板遗址位于扶风县城东南约4公里的城关镇案板村附近,水与美阳河交汇处的黄土台塬上,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700米,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包括下河遗址、下河墓地、案板遗址、南沟遗址。文化堆积层厚约2~3米,到处可见古文化迹象。该遗址是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队调查发现的。1983~1993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先后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向积近3000平方米。1997年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七次考古发掘。这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新石器及西周时期古文化遗址。其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三期:第一期共清理灰坑24座,以椭圆形最多,发现有可能是壕沟的遗迹,此期属于仰韶文化发展的中期…[详细]
白龙湾遗址位于扶风县揉谷乡白龙村。遗址东西宽550米,南北长600米,面积约33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先周、西周文化共存的古遗址。遗址内新石器文化以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主,仰韶文化的陶片以泥质和夹砂红陶为主,常见的器形有尖底瓶、罐、盆、钵等;龙山文化陶片以夹砂黑陶、红褐陶、灰陶质居多,常见器形有罐、鬲、盆、杯、碗等。纹饰有绳纹、篮纹、拍印纹、附加堆纹等。2003年9月24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白龙村西崖边以东100米,西至崖边以西650米,南至太子藏村以南1000米,北至太子藏村以南4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详细]
下康遗址·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扶风县法门镇下康村南。保护范围:东至村南土壕东沿,西至沟边台地,南至水渠以北50米,北至村口。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30米。2003年,下康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陈遗址·商、西周·扶风县召公镇大陈村。保护范围:东至穆家村口,西至大陈村口,南至大陈村以南250米,北至大陈村以北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2003年,大陈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第二坡遗址位于眉县营头镇东北2.5公里的第二坡村西侧的霸王河西岸二阶台塬上,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为主的史前聚落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达3~4米。多年来在遗址区征集、采集有仰韶文化的标本和器物、泥质和夹砂红陶片,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器形有盆、瓶、杯,石器有石斧、石球、石刀、石笄等。该遗址最早为北首岭下层文化,主要内涵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主,半坡晚期类型次之,西周文化有少量器物陶片发现。遗址保存基本完好。2003年9月24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断崖,西至塬顶,南至村一组北端,北至村四组北端。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20米。2003…[详细]
杨家村遗址位于眉县县城西北3.5公里的马家镇杨家村西北300米处台塬上。遗址文化内涵复杂,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及西周文化遗址。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00米,文化层厚1米以上。1983年发掘3座土坑墓,出土陶器有罐、钵、尖底瓶、葫芦瓶、细颈壶、杯等;石器有斧、铲、球等,共35件,属仰韶文化史家类型遗存。遗址因1954年盠器群的出土而发现。1953~2003年之间,在该遗址屡有重要发现,特…[详细]
第五村宫殿遗址·秦~汉·眉县第五村乡第五村。保护范围:1、东至三组西端,西至崖沿,南至四组民宅,北至抽水站。2、1区西南方现存东西100米、南北50米的土台。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20米。2003年,第五村宫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朱马嘴遗址·商~西周·礼泉县北牌乡朱马嘴村北。保护范围:遗址东西1400米,南北1300米。东至庄头沟,西至孙家咀,南至朱马咀村,北至泾河以南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西、南外延150米,北至泾河。2003年,朱马嘴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孟村遗址位于长武县冉店乡下孟村北台地上,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58年发现,1959—1963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合发掘。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4米,从下到上可分为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共清理出房址7座,均为方形圆角半地穴式,以坑壁为墙,居住面和墙壁均抹草泥土,居住面中部有圆形或瓢形灶坑,后都有保存火种的陶罐,门开在房屋的东壁上。另清理出窖穴107座,有圆底形、长方形、锅底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其中一些袋状坑底部有二层台阶或三层台阶旋转而下,有些窖穴抹有草泥土并经火烤过,坚硬平整。据已发掘的情况看,住宅附近有许多灰坑,灰坑与居室相互打破或迭压,证明原始人在此…[详细]
洪水村遗址·新石器时代·三原县洪水乡洪水村西南。保护范围:以乡政府南150米台地上小河沟西南崖为中心,东西100米,南北18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2003年,洪水村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望夷宫遗址·战国·泾阳县蒋刘乡五福村。保护范围:东至余家堡村,西至县干公路,南至五福村,北至泾河南岸阶地边沿。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2003年,望夷宫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口镇宫殿遗址·秦~汉·泾阳县口镇镇街南。保护范围:东至口兴路以东700米,西至口兴路以西100米,南至冶峪河主干渠以南900米,北至冶峪河主干渠。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北外延100米,西至冶峪河。2003年,口镇宫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赵宫殿遗址·汉代·泾阳县白王乡杨赵村东。保护范围:遗址东西800米,南北500米。东至口兴路以西800米,西至南干渠以东200米,南至土路以北200米,北至生产路以南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2003年,杨赵宫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郭村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汉·乾县新阳乡东郭村、颜家村、北张村、高崖村、唐家村、庙底村。保护范围:遗址东西3500米,南北2500米。东至赵家咀村,西至西郭村,南至小东村,北至东李家村。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西外延540米,南、北外延600米。2003年,乾县郭村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岸底遗址位于武功县游凤乡岸底村西的漆水河东岸台地上。为先周文化遗址。总面积约21000平方米,199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发掘了400平方米。发掘清理的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陶窑及墓葬。遗物包括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两大类。早期生活用具有陶器,分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均以红褐色为主,也有少量的灰褐陶、灰陶和橘红陶。绳纹以粗疏散乱的麦粒状绳纹为主,印纹全为方格纹,画纹为网格状,附加堆纹极为盛行。另外还有弦纹、旋纹。器形有鬲、盆、尊、罐、簋、豆、瓮等。生活工具有石斧、骨锥、纺轮等。中期生活用具中,陶器仍以红褐陶为主,灰褐陶、灰陶占相当大比例。麦粒状绳纹有所减少,粗绳纹数量增加,新出现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