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6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核定太原市童子寺遗址等178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附后),现予公布。 |
毛主席路居馆位于岢岚县城小东街25号,是一座四合大院,建成于1924年,占地面积913平方米,建筑面积503平方米,现有馆藏革命文物32件,民国时期的文物有22件。2003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岢岚县对路居馆进行修缮,并组织举办了“岢岚是个好地方”主题展览,展览以500余幅图片和30余件实物,向世人展示了伟人风采和地灵人杰、妖娆美丽的岢岚。该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链接19…[详细]
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2-1944年地址:临汾市安泽县杜村乡桑曲村1942年秋,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率军区司令部由沁源换防至安泽杜村乡桑曲村,在此驻扎两年多,指挥太岳军区部队与日军作战。著名战役有柳寨伏击战、关圣岭战斗等。刘少奇、邓小平同志曾来桑曲指导工作;陈赓司令员与国民党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将军在此达成两军联防合作协议。1944年,太岳军区司令部于移至沁水县。太岳军区司…[详细]
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时代:1942年地址:临汾市安泽县杜村乡小李村太岳巷1942年9月,太岳行署由沁源迁往安泽杜村小李村,行署主任牛佩琮、副主任裴丽生在此主持工作,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当时薄一波同志经常来此主持工作。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胡服(刘少奇)曾在此做过有关“群众运动与建设根据地”重要报告。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现存院落4处,分别为正院、东西跨院及原行政干校所在院,院内建筑皆为清代所建。正院为四合…[详细]
中贺水泰岱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中贺水村中贺水泰岱庙,俗名东岳庙,坐北向南,两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山门、戏台,献殿(已毁)、正殿;一进院两侧设配殿,配殿两侧有耳房;二进院西侧有配殿、土地殿、廊房、财神殿、配殿,东侧有配殿、马王殿、廊房、药王殿、配殿;正殿东西两侧分别为火神殿和娘娘殿,是翼城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清代建筑。正殿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嘉庆十…[详细]
台骀庙位于侯马市西北约八公里的西台神村北,汾河滩地南侧的“古翠岭”上,庙宇座北向南,占地7000余平方米,其建筑形式为造型独特、布局别致的城堡状。据史书记载,台骀是黄帝的五世孙,其祖先善制弓箭,而赐姓张,他是上古时期比大禹还早的一位治水英雄,他开山凿石,疏通了汾、洮二河,兴修水利、造福百姓,深受后人的尊崇和敬仰,被誉为汾神。历代劳动人民为了纪念台骀治理汾河、造福百姓的历史功绩,在汾河沿岸修建了多处…[详细]
南堡通济桥(第五批省保)时代:金至清地址:临汾市侯马市新田乡镇南堡村通济桥,又称浍水桥,据乾隆版的《续修曲沃县志》记载:“浍水桥,即晋平公与齐景公相会地,今名通济桥,邑人行世等捐,金重修”。元、清多次予以重修。通济桥建于浍水河上,南依上马村,北邻南堡村。桥身呈南北走向,是一座用黄砂岩块石砌成的敞肩七孔石桥。桥面总长107.78米,宽17.79米,高8.03米,桥孔呈拱券状,净跨7.48米,矢高0.75米,拱券中距为14.12~15.25米,内券石由36层黄砂岩条石砌成。拱券正面由券脸石、伏券石、仰天石组成,拱券之间撞券石17层。每孔龙门石上方的蹬券石伸出汲水兽各一,拱券下砌分水金刚墙及分水尖,…[详细]
曲沃早先流传有一首童谣:“曲沃人,爱想家,一天不能离开妈,三天不见裂破塔,眼窝通红泪哗哗。”童谣中的“裂破塔”就是曲沃感应寺砖塔。感应寺砖塔位于曲沃旧城中西门外原感应寺内,故又名西寺塔。该塔兴建于金大定五年(1165),塔共12级,其形制为辽金时期北方地区盛行的密檐塔式。塔平面呈八角形,中空,塔身造型端正。塔身一层以上的密檐部分随高度将每一层出檐深度都往里作不等量的递减,使塔的外形显得更加高挺、硕…[详细]
北焦彭东岳庙大殿(第五批省保)时代:元地址:临汾市襄汾县古城镇北焦彭村北焦彭东岳庙大殿始建年代不详,东岳庙其余建筑已全部毁失,现仅存大殿一座,随檩枋下有明崇祯十一年(1638)“重修移建”题记。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灰陶筒瓦屋面,脊饰全部毁失。明间梁架结构为五檩无廊式,次间梁架为五檩中柱式;柱头及补间各施斗栱1朵,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前檐斗栱之下施通檐的大额枋;后檐平板枋、额枋成“T…[详细]
赵曲文庙大成殿(第五批省保)时代:元至清地址:临汾市襄汾县新城镇赵曲村据史料记载,赵曲文庙最早为夫子庙,明代时称礼殿,清时改称宣圣殿。赵曲文庙创建年代不详,明弘治十二年(1499)、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雍正十年(1732)、乾隆五十七年(1792)及咸丰二年(1852)多次予以维修,现仅存大殿一座,有元代建筑遗风。坐北面南,建于高约1米的台阶之上,四周回廊,面阔五间,通面阔16.23米,进…[详细]
北马驹三结义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临汾市洪洞县龙马乡北马驹村北马驹三结义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从北至南依次有大殿及两侧耳房、献亭、戏台及东西妆楼;院落东南角建观音堂一座。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不厦两头造屋面,灰陶筒瓦屋面,灰陶脊饰。梁架结构为四架椽屋乳栿对三椽栿用三柱,仅设柱头铺作,形制为四铺作外插昂;前檐设通长大额枋。大殿梁架、斗栱具有明显的元代建筑特征。献亭为元…[详细]
决死二纵队司令部义泉村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38-1939年地址:临汾市隰县黄土镇义泉村1938年至1939年期间,决死二纵队司令部驻扎于此。另据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写的《毛泽东军事文集》等记载,1936年2月21日,毛泽东率领红军先锋军总部,从陕西清涧县河口渡河进入山西境内。4月4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总部,移驻于隰县东端的黄土镇义…[详细]
陶寺北墓地时代:两周之际——战国地址: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陶寺村北约50米东高西低的台地上陶寺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隶属于陶寺镇,在塔儿山以西。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陶寺村北约800米处,因近年盗墓被发现。目前已大体厘清陶寺北墓地的范围和墓葬分布状况。陶寺北墓地位于塔儿山西麓山前向汾河谷地(即临汾盆地)过渡的黄土塬上,黄土塬早已被改造为平整的梯田,由东向西阶梯状渐次降低。墓地总面积在24万…[详细]
大河口遗址地址:桃江县武潭镇莲花坪村时代:商周类型:古遗址保护范围:以遗址为中心,四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之外,四向各延伸50米。公布日期:桃政办发【1988】50号1988年3月…[详细]
冶南冶炼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汉代地址:临汾市翼城县唐兴镇冶南村北冶南冶炼遗址位于翼城县唐兴镇冶南村北,距县城约6公里。遗址地处浍河干流与其支流翟家河交汇处浍河西岸台地上,北高南低,中南部有两条南北向冲沟。分布面积约200万平方米。遗址北部为墓葬区,南部为冶炼厂区。断崖上暴露遗迹有文化层、红烧土等。遗物有大铁块、铁矿快、陶范残片、铁渣、炉渣、木炭、炉壁残块、耐火砖。文化层厚约0.3~1.5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素面罐、绳纹罐等残片,另有耐火砖、陶范残块、铁器残片、绳纹筒瓦板瓦残片。1996年发现,2002年4—5月经过考古勘探和重点发掘。遗址北部主要为墓区,发掘汉代墓葬27座,墓形制有土洞和砖墓…[详细]
古城村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东周、汉代地址:临汾市隰县龙泉镇城北村古城自然村东台地上古城村遗址整个城址形状不明,城墙多依地势而建,现存古城东城墙和南城墙小部分。城墙夯土成分纯净,夯窝直径约4厘米,夯层7~10厘米,城址东北角有一近似圆形的夯土高台,高约5米,周长约55~60米,夯土层厚约10厘米,顶端最宽处约8米,高台上不见陶片等遗物,但在高台下方分布有大量绳纹筒瓦等。古城内文化堆积较厚,多素面或绳纹瓦当。现存的东城墙,也是保存最长的一段城墙,高3—4米,顶部最宽处达5米以上。整体看,东城墙南北长600米以上。“古城村遗址”位于南部,文化层堆积很厚,也很丰富,主要为半圆形素面瓦当和圆形瓦当的…[详细]
嘉康杰烈士墓(第五批省保)时代:1959年地址:运城市夏县胡张乡其毋村嘉康杰,字寄尘,1889年生于夏县胡张乡其毋村农民家庭,少年时参加辛亥革命,曾赴日入早稻田大学读书,参加反对袁世凯斗争,又进入北京大学读书,后参加多次革命斗争。1922年,曾在夏县堆云洞创办山西平民中学。1925年又在运城创办“河东中学”,组织两校师生参加反对阎锡山的增加盐税斗争。后又在运城和太原创办了两所“中山中学”,在临汾县…[详细]
墙下关帝庙时代:清地址:运城市夏县裴介镇墙下村墙下关帝庙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全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乐楼、看亭、献亭、正殿、寝殿,正殿西侧建有配殿两座,为观音殿,牛马王祠;东侧建有配殿一座,为土地殿。乐楼梁脊板上有“大清康熙二十年岁次辛酉十社灯酒会重修戏楼谨志”题记。上下二层,底层辟为过道,上层为乐楼。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六檩前廊式构架,硬山顶。檐下置柱头科…[详细]
夏县关帝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夏县城内解放南路11号夏县关帝庙创建于元,增建于明,历代县令相继修葺增制。正殿梁脊板上有“乾隆三十二年九月初二日吉旦文林郎知夏县事加三级纪录八次纪功二次王怡典史朱□□重修谨志”题记;献殿梁脊板上有“顺治十年……”题记。全庙坐西朝东,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牌坊、献殿、正殿,二进院内现存配楼各一座,三进院内献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一座,正殿后的圣…[详细]
东姚温牌坊时代:明、清地址:运城市永济县城西办事处东姚温村东姚温砖牌坊共有两处,东姚温砖牌坊与东姚温石牌坊。其中东姚温砖牌坊坐西朝东,创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为旌表故太学士孟庭之妻王氏的节孝坊。四柱三楼,面宽11.5米,进深2.7米,高12米。砖砌圆形柱,每间砌圆拱形门,两次间为假门,单檐歇山顶。檐部仿木结构砖雕斗栱,单额枋上悬砖匾一方,内刻“圣旨”。中部浅雕楷书横匾一方,上刻“清标彤管”。坊身砖雕二十四孝图、八仙人物及飞禽走兽等图案,共计164幅,内容丰富,每幅砖雕细腻传神,雕刻精湛,蕴含浓厚的封建节孝思想,堪称民间砖雕艺术之瑰宝。东姚温石牌坊是明崇祯元年(1628)旌表蒲州故民卫武之…[详细]
陈家庄村位于闻喜县城西20余公里处,是晋南“三臣”之一崔斗臣的故乡。在民主革命时期,崔斗臣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在河东大地上颇有影响。1943年7月至1948年1月,中共稷麓三区区委会、区政府,中共稷麓抗日民主县委、县政府,中共太岳三地委、三专署、三分区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驻扎在这里,嘉康杰、柴泽民、金长庚、王墉等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都曾在这里居住并开展对敌斗争。时至今日,该村还保留着32处革命旧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