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6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核定太原市童子寺遗址等178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附后),现予公布。 |
保宁寺塔(第五批省保)时代:宋地址:运城市闻喜县东镇北街村保宁寺初名唐兴寺,创建于唐开元六年(718),宋治平二年(1065)重修后改为今名,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现寺已不存,仅存宋代砖塔1座。塔坐北朝南,方形砖砌塔基,宽6.27米,高6.20米,占地面积39.3平方米。塔为八角六层楼阁式砖塔,残高约20米,一层檐口仿木构建筑砖雕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形制相同,均为五铺作双抄,转角铺作出45度…[详细]
临晋文庙大成殿(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西街据民国癸亥年(1923)重修的《临晋县志》记载,临晋文庙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280~1294),明、清两代予以重修。殿内梁架上保存有“大清咸丰元年岁次辛亥乙未辛卯日……同阖邑士捐修伏愿告竣之之役人蔚起敬谨誌”题记,记载了文庙大成殿的建造时间。大成殿坐北向南,殿前设长13.5米、宽9米的大月台,月台周边以石栏围护,望柱与石栏板上皆有花草…[详细]
天主教新绛县圣安道主教座堂亦称“新绛总堂”, 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是天主教运城教区主教府所在地,管辖运城、临汾等二十三个市县的教务工作,有教友18000余人。新绛是山西省最早传入天主教的地方,公元1620年(明朝万历四十八年),意大利神甫艾儒略来到绛州,建立山西省第一座天主教堂。1936年,罗马教廷册立绛州为宗座监牧区,定新绛为主教(府)座堂。隶属荷兰方济会传教区,奉天主教圣人安多尼为教…[详细]
大益成纺纱厂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光绪二十年(1894)、民国地址:运城市新绛县城西南桥西村南部大益成纺纱厂坐南朝北,东西宽168米,南北长280米,占地面积4.7万余平方米。清光绪二十年(1894)初,山西布政使胡聘之募银筹办“绛州纺纱厂”,后因财力不足和政局变化使之夭折。1926年初新绛人李通重新成立了“大益成纺织公司”,到天津怡和洋行购回20多年前从英国进口的全套纺纱设备和动力锅炉,发电机等器材。修复了100间锯齿形厂房,加盖了锅炉房、机电楼、机修车间、库房等建筑。该厂横跨三个世纪,经历了绛州纺纱厂、新绛工艺公司、新绛大益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日军管理三十三厂、新绛三林纺织厂、晋南纺织…[详细]
苏阳稷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苏阳村苏阳稷王庙坐北向南,一进院落布局,东西宽32.6米,南北长50米,占地面积1630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保存不完整,现仅存正殿及东西配殿。正殿又叫后稷殿,东西配殿分别设为武圣殿、慈恩宫。后稷殿为元代遗构,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当心间梁架为“三椽栿对后搭牵,用三柱”,次间梁架为“平梁对前后剳牵,前后用四柱”。当心间辟门,前言铺作…[详细]
李老庄玉帝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运城市稷山县西社镇李老庄村李老庄玉帝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记载:赵国大将李牧曾在此驻兵防守。公元前233年,李牧率军攻秦大胜,因有功被封武安王,后人为纪念李牧将军,特建李牧庙奉祀。此庙坐北朝南,东西宽25米,南北长46米,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现仅存正殿、献殿。其中正殿门枕石上有“元泰定二年”题记,为正殿的年代鉴定提供了真实可靠依据,献殿为清代建…[详细]
禹门口抗日纪念摩崖石刻(第五批省保)时代:1939年地址:运城市河津市清涧街道办龙门村西2000米禹口吕梁山脉石崖上民国27年(1938)12月20日,驻荣河日军企图偷袭禹门渡河,25日拂晓,日军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向驻防此地的国民党军61师某营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守禹门口的一个加强排全部壮烈牺牲。61师师长钟松命令属下两个营由师家滩渡过黄河,从东龙门山侧翼向日军发起攻击,经过一场血战,终于在12月…[详细]
阮氏双碑楼时代:清地址:运城市河津市小梁乡西梁村中阮氏双碑楼,为清代武德左骑尉阮廷实与其子阮凌云的德行碑楼,系父子双碑楼,西边为父,东边为子,两者相距1.27米,分别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和清光绪五年(1879)。两座碑楼坐西北朝东南,形制相同,均为仿木结构砖雕碑楼。砖砌方形台基,边长3.51米,高2.6米。碑楼通高约8.7米,单檐歇山顶。四边砖砌方形角柱,须弥座柱础。碑楼四面均有匾额、石刻楹联,父碑楼四个方向的石匾分别为“范模”、“遗爱”、“英明”、“忠信”。子碑楼四个方向的石匾分别为“方直”、“温历”、“端庄”、“磊落”。雀替上浮雕二龙戏珠、缠枝花卉图案,额枋浮雕故事人物,平板枋上雕二…[详细]
平陆朱总司令路居(第五批省保)时代:1939年地址:运城市平陆县曹川镇太寨村朱总司令平陆路居位于一处四合院内,院内存北房、北房东耳楼及东房。1939年秋与1940年春,朱总司令先后两次与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卫立煌商谈中条山对日作战时,居住于院内北房。北房面阔三间,进深二椽,四檩无廊式构架,悬山顶。屋内陈设有朱总司令使用过的一张八仙桌、两把椅子等。朱总司令平陆路居是抗日战争时期党重要领导人朱德总司令与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会商中条山对日作战大计之地,真实体现了朱总司令和卫立煌会商时的环境,可重温抗战历史,对于深入了解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详细]
下坪关帝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运城市平陆县曹川镇下坪村下坪关帝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嘉庆二十三年(1818)、道光三十年(1850)和咸丰四年(1854)多次予以修缮。整座寺庙坐西朝东,东西宽56米,南北长31.4米,占地面积1758平方米。现存共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从东到西依次建有戏台、献殿、正殿、娘娘殿,戏台两侧建有妆楼各一座,一进院南北两侧建…[详细]
寺头关帝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运城市平陆县曹川镇寺头村北高岭寺头关帝庙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记和梁架题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清顺治二年(1645)、康熙五十八年(1719)、雍正八年(1730)、乾隆元年(1741)和乾隆三十三年(1768)均有重修。该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东西宽40米,南北长70米,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南至北建有山门、献殿、正殿殿和春秋楼;…[详细]
解州同善义仓时代:清地址: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解州村红旗街据碑碣资料记载,清光绪三年(1877)河东大旱,光绪六年(1880)建此粮仓。整体布局为坐南朝北,二进院布局,为前院后仓。东西宽59.5米,南北长宽164.403米,占地面积9782平方米。大门面宽七间,进深四椽,明间辟双扇板门。大门迎面为面宽七间的仓房,中间辟为通道。穿过通道,东西两侧均为形制相同的粮仓,面阔十七间62米,进深四椽11米,单檐硬山顶。前檐及后檐墙砌筑手法相同,均向里倾。采取了独特的立木框架结构,墙体厚实,粮仓顶设有通风口,地下设架空的厚木地板,墙体宽厚,使粮仓具有冬暖夏凉和防虫、防鼠、防霉等功能。南仓面宽七间,进深四椽,…[详细]
东吕关帝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运城市芮城县东垆乡东吕村东吕关帝庙东西宽27.1米,南北长41.8米,占地面积1133平方米。庙内现存戏台和大殿。戏台下层通道东壁上嵌元泰定五年(1328)《创修露台记》碣1方,记载蒙古人铁木儿·塔海氏为其全家祈福建造露台之事。庙内现存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修关帝庙碑》1通,表明连三戏台是关帝庙内的戏台。戏台坐南朝北,建于高1.85米的砖砌方台之上,面…[详细]
坑头墓地(第五批省保)时代:西周地址: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坑头村墓地范围集中在坑头村南民宅,场地和果园内,其中果园内墓地面积约2.88万平方米,场地和民宅内的墓地面积约0.6万平方米。2007年芮城县文物局在坑头村南场地抢救性清理了一座古墓葬,出土器物有青铜鼎、簋、盉、编钟等,据出土器物的特征和墓葬形制判断,当为西周贵族墓。坑头墓地的墓葬形制为口小底大的竖穴土坑墓,南北成行,东西成列,分布规整。曾被盗掘,急需加强保护。该墓地分布规模较大,面积近3.5万平方米,大量分布于果园内,少量被民宅占压。于2007年抢救发掘的一座西周贵族墓,出土有青铜鼎、簋、盉、编钟等,为研究西周封国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详细]
横水成汤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运城市绛县横水镇横东村东北横水成汤庙,创建年代不祥,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十六年(1751)重妆圣母全身,十八年(1753)重修戏楼;清嘉庆十九年(1814)创建文昌阁;清咸丰二年(1852)重修并创建山门、北房、门楼。全庙坐北朝南,现存为两进院落布局,东西宽34米,南北长89.2米,占地面积3033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保存不完整,中轴线上现存建筑自南…[详细]
车厢故城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春秋地址:运城市绛县古绛镇南城村车厢城在绛县城南5公里处,因其形如车厢,故称为车厢城。现存古城墙高约15米,长150米,全部由夯土层构筑。车厢城地处中条山东段北面,被深约30米的东、西两沟夹峙其间。城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为5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在车厢故城址的保护范围内,留存城墙、烽火台等遗存,全部由夯土构筑,地表散落有大量陶片,城址内发现大量灰坑。“车厢古迹…[详细]
上亳城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战国-汉地址:运城市垣曲县王茅镇上亳村村东50米上亳城址为战国至汉的一处城址。城址面积120万平方米,分东西二城,现存北墙、南墙、东墙,中墙为二城合用。北墙长1530米,南墙880米,东墙890米,中墙600米。是一处战国早期—汉代的一座古城址。西城墙西段有部分残留,残长26米,残高1.5米。城基宽近15米,夯土层厚0.04米-0.15米。夯窝直径为0.07米,内含杂物…[详细]
辛村大禹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长治市壶关县集店乡辛村辛村大禹庙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占地面积为79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中轴线上建有新建山门、献殿、正殿,两侧为耳殿,西配楼,东配殿。正殿石砌台基,高1.4米。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前檐被改建。单檐歇山顶。殿内梁架为四椽栿对前乳栿,用材粗犷,梁架上结点施驼峰,为彻上露明造。通檐用三柱…[详细]
逢善天齐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长治市壶关县集店乡逢善村逢善天齐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全庙坐北朝南,二进院布局。占地面积为1220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正殿,两厢有东西妆楼、钟鼓二楼、东西配殿、东西廊房以及东耳殿等。正殿石砌台基,高60厘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橼,平面呈近方形。单檐悬山顶。前檐柱头斗栱为五铺作重昂斜出栱,殿内梁架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