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北省文化厅提出的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368处、与现有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6处(名单附后),现予公布。 |
大城寨遗址大城寨位于广水市武胜关开发区东篁镇铺冲村。建于宋代。占地面积约7500平方米,寨址平面呈“8”字形,设四门。寨墙石砌,长约1200米,宽约1.5米,残高约2.7米。东门外侧有阴刻颜体“大城寨”石门楣。寨内采集有白瓷碟、碗等残片。该寨是豫鄂交界处的一处重要山寨遗址,是研究古代军事防御史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
越舟湖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张沟镇越舟湖渔场,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处于越舟湖岛地上,文化层厚0.4-1.1米,暴露出灰坑、柱洞、陶窑等遗迹多处。采集有石斧、锛、凿、铲、镞、网坠和陶片。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黑陶次之,有少量夹砂红陶。纹饰有篮纹、方格纹、弦纹及镂孔、彩绘。器形有鼎、豆、罐、杯、碗、甑及纺轮等。2008年3月被公布为湖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排南城址(晋-唐):位于郭河镇官伟村,是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重要城址,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地下遗物有筒瓦、花卉瓦当、青瓷残片。城北郊有大片六朝和隋唐古墓,出土青瓷器甚多。2008年3月被公布为湖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笑城城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天门市皂市镇笑城村,面积约4万平方米,四周有明显的城垣遗迹,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有烽火台性质的高台,曾经发掘。该城址对于研究文明起源及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价值。(第五批)…[详细]
犀牛洞遗址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位于神农架林区田家山乡红坪林场,洞穴长约130米,洞内有较厚文化堆积。曾经发掘,发现许多古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该遗址对于研究远古人类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地址:神农架红坪镇红坪画廊内开放时间:9:00-18:00…[详细]
钟子期墓位于新农马鞍山南麓的凤凰嘴上。有“楚隐贤钟子期墓”残碑1座,系光绪十五年(1889)所立。1980年重修旧墓,墓高1.3米,直径4.7米,依山傍水,矮山护冢。1987年,又按原碑文重新立碑,碑高1.5米,宽0.7米,并筑有知音亭。钟子期系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在民间流传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动人传说。…[详细]
刘伏包墓群南北朝至宋代墓群,位于阳新县白沙镇汪武颈村,面积约3万平方米,规模巨大、保存完好,对于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间宗族葬俗等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详细]
骆守浩墓位于阳新县龙港镇渡口村。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面积约90平方米,地面有石块叠砌而成的封土,墓前立高7.16米的石牌坊,封土周围以青石板构成围栏。该墓气势雄伟,保存完好,对于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葬俗等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乔家院墓地位于郧阳区五峰乡肖家河村,汉江上游的南岸的台地上,东距郧县爻堑闹毕呔嗬朐�40公里。乔家院墓群地形呈凸字形,濒临汉江南岸,汉江自西而东环绕墓地的西部、北部、东部,形成三面环水的半岛地形。该遗址200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8年3月27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在荆州市沙市西北张家台。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世居江陵。嘉靖进士,神宗时为相,曾下令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裁减冗员,加强边防,浚治河道等都有成效。死后葬此。墓前原有石人、石马等附属文物,现存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所立石碑一通,高3.6米,宽1.24米,上刻“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碑前还有石制香炉、烛台,再前有半月池,墓四周有土筑莹墙,高3…[详细]
铁剑岗墓群东周至宋代墓群,位于石首市南口镇二郎庙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保存状况较好。曾经发掘战国、南北朝及宋代墓葬近百座,出土一大批青铜器、玉器、漆木器和陶器等精美文物,对于研究江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
肖家岭墓群东周至明清时期墓群,位于石首市高基庙镇肖家岭村,面积约6万平方米,约有上千座墓葬,保存状况较好。曾经发掘战国、南北朝、宋代及明代墓葬数十座,出土一大批青铜器、瓷器、陶器等精美文物,对于研究江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
段山口墓群东周至汉代墓群,位于松滋市南海镇断口山村,面积约5平方公里,保存状况较好。曾经发掘战国楚墓、汉代墓共8座,出土一批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珍贵文物,对于研究江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
雨坛包墓群汉代至南北朝墓群,位于松滋市王家桥镇中水桥村,面积约3.5平方公里,保存状况较好,曾采集到墓砖。该墓群对于研究江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
桃子岭墓群东周至南北朝墓群,位于松滋市陈店镇,面积约20平方公里,保存状况较好,曾采集到战国青铜剑、纪年墓砖等。该墓群对于研究江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
李发轫夫妇墓位于长阳县渔峡口镇高峰村。建于1921年。为当地居民李发轫与妻子覃凤英的合葬墓,由墓主生前所建,俗称“生寄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5平方米。由封土、碑楼、石亭、院落四部分组成。该建筑形制独特,石刻工艺精湛,是研究土家族丧葬习俗和工艺水平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
陆寨墓位于襄樊市余岗乡团山镇陆寨村。东周墓葬。位于401岗地上,封土高4米多、底径40余米,规模巨大,保存较好。从地理位置上看,墓葬处于当时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楚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