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6日,经浙江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讨论审核,浙江省政府同意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63处)和与现有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共计16处),现予公布。 |
祥符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祥符桥始建年代不详,在南宋地方志中对该桥已有记载。现桥为明代建筑,五孔石梁桥,南北向横跨宦塘河,长28米,宽3.6米。桥栏板有素面和须弥座两种形式,望柱头雕饰覆莲或石狮。祥符镇境内有纵横交错的河汊、浜荡,新开运河和宦塘河从镇中穿过。自南宋起,苏、湖、常、秀、润诸州纲运及米舟,都经过祥符镇抵达杭州。祥符桥作为镇内的主要桥梁,发挥过重要的…[详细]
种德桥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年),为三孔薄墩薄拱实腹石拱桥,东西向横跨清溪港。全长31.4米,宽3.7米,高5.9米,中孔净跨10.6米,拱矢高5.3米;边孔净跨6.7米,拱矢高3.3米。拱券构造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身金刚墙用长系石拉结,桥栏无存。种德桥是一座明代前期石拱桥,体量较大,是研究古代桥梁的重要实例。…[详细]
普济桥,名称来源于“普渡众生,济世为怀”的禅宗佛意。位于玉岩村南水口,建于明正德年间,跨大源坑,东西走向,为双孔石墩双向伸臂木梁廊屋桥,孔跨6.5米,桥长26.5米,宽5.5米。东西桥台用条石横联错缝砌筑,桥墩用条石砌成船型,迎水面砌成分水雁翅,桥墩宽3米。桥墩上纵横叠交五层垫木伸臂梁,在第五层垫木上架设木大梁7根,大梁上置方形枕木17根支撑桥板。桥面上建廊屋,面阔9间,通面阔25.9米,进深为五…[详细]
拱宸桥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大关桥之北,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横跨京杭大运河。桥身长约98米,高约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也是大运河南端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据《钱塘县志》记载,当时的举人祝华封为缓解两岸居民船渡之苦,自行募集资金建造了拱宸桥(亦有说法为商人夏木江倡导修建)。“拱”字本…[详细]
时代:清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北万魁、化成、万元三桥同跨双林塘,均为三孔薄墩薄拱实腹石拱桥。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化成桥为三桥中最早建成,由化成庵僧创建而得名,又因跨塘河,俗名塘桥。始建于元延祐年间,初为木桥,明洪武年间改为砖桥,永乐年间又易为木桥,至嘉靖年间始环以石。此后在明崇祯三年(1630年)、清乾隆五十八年(179…[详细]
乍见百梁廊桥,无不为这座保护完好气势磅礴的古桥而激动,廊桥似一条黑色巨龙,横亘在宽达百米的鄞江中游,即鄞县洞桥乡蕙江村。鄞江,古称小溪江或兰江,起自“四明锁钥”的鄞江镇,经过百梁廊桥与奉化江会合后流向三江口。从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至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在长达421年的历史中,鄞江镇曾是古明州?县的县治,管辖慈溪、鄞县、奉化、象山、翁山(定海)5县。唐代神龙元年(705年)在小溪江畔的…[详细]
玉成桥位于浙江省嵊州市谷来砩头村,与迎仙桥同为准悬链线石拱桥。建成于道光丙申年(1836)。坑举马正炫所建。马氏家谱中载有建桥的记录。该桥建成后当地村民认为桥拱这么平坦,可能要塌,拒付工钱。马正炫为了表达为民造桥的善意,竟然未收工钱,玉成其事,取桥名为玉成桥。桥建成后至今已160多年,完好无损,此祖业被马氏后人传为美谈,写入马氏家谱。该桥为新发现的又一座古代优秀桥型,已被收入《中国科学技术史》(桥…[详细]
慕义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慕义桥为三孔石拱桥,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东西向横跨漳河。桥全长53米,宽3.50米,高8.10米,三孔等跨均8.60米,桥墩迎水面有分水尖,桥面设桥栏,桥额题“慕义桥”三字,落款“道光十二年”。桥东侧设有供路人祀神、休憩的桥亭建筑,平面长方形,与拱桥垂直布置;中为通道,两侧各有一座三开间硬山顶建筑,左右相向,对称布置,山墙…[详细]
古溪桥、顺德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古溪桥为单孔石拱廊桥,东西向横跨古溪之上,清道光十八年重建(1838年)。拱桥全长29.30米,宽5.60米;廊屋九间,明间做法考究,上覆斗八藻井,两侧轩廊,下设神龛;桥廊建筑重檐结构,局部三重檐,桥廊两端牌楼式,中部重檐歇山,高低错落、起伏有致。顺德桥为木拱廊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东西向横跨垟顺溪,全长35米,…[详细]
东坑下桥、莲川大地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木拱廊桥。东坑下桥东北西南走向,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689年),桥长29米,拱跨21.80米;莲川大地桥东西走向,建于清嘉庆8年(1803年),桥长41.50米,拱跨31.10米。两桥结构基本相同,均由木拱架和廊屋两部分组成,木拱架单孔,外观呈八字形,由上下两层系统组成,其“三折边”、“五折边”、“剪刀撑”及端竖排架的…[详细]
仙都石梁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仙都石梁桥包括板堰石梁桥、鼎湖峰石梁桥、练溪石梁桥三座,均横跨好溪,相距约3公里。板堰石梁桥建于清初,75孔,长115米,宽0.60米,高0.80米;鼎湖峰石梁桥初建于明,修葺历史不详,44孔,长77米,宽0.77米,高0.80米;练溪石梁桥重修于清末民初,81孔,长145米,宽0.78米,高1.40米。结构基本相同,用倒梯形…[详细]
新河闸桥群位于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新河闸桥初建于宋代,后历代都有修建。新河闸桥群由中闸、糍闸、北闸、下卢闸等四座闸桥组成。其它如中闸、北闸、下卢闸等,均为两孔闸梁桥,建筑年代略晚,细部做法也较粗放。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麻糍闸位于新河镇原高桥乡驻地东约500米的河上,传为朱文公建。传说桥石将断,仙人以麻糍粘之,故名。闸计两孔,东西走向长11.1米,宽3.7米,两孔跨度均为4.75米,闸正中开两闸…[详细]
戴蒙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戴蒙书院位于永嘉溪口,由南宋理学家戴蒙父子和文字学家戴侗共同创办。太子讲读戴蒙辞官回乡后,在家乡创办戴蒙书院,培养士子,由于成绩斐然,宋光宗赐了一方御题匾,上 书--“明文”二字。因此又称“明文书院”。现存的书院地基仍为宋时所建,地面建筑为清代风格,为清乾隆年间重建。房屋的花板等雕刻非常精美。据说当年建造时,光是房屋窗棂、门楣、柱子…[详细]
南雁会文书院南雁会文书院位于平阳县南雁荡山风景东洞华表峰下。相传为宋时北港鹤溪陈经邦(徽宗大观三年进士)、经正兄弟读书处。二人受业程颢、程颐门下,为洛学传入平阳之始,其后书院废圮,仅存旧址。现书院为清光绪九年(1883)邑令汤肇熙倡议重建,坐东南朝西北,环境幽雅,风光秀丽,五间木结构楼房,重檐歇山顶,院前有花坛园圃,楼上有坐槛,中县汤肇熙题写“高山仰止”匾额,柱间有孙锵鸣,吴承志等名流撰书楹联。入…[详细]
仁山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为前院、三进、两厢房,呈方形,占地96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T”形,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前院东西两侧各设一门。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为七檩,明间梁架五架梁前后单步,为直梁,角柱为讹角青石方柱。天井两侧为过廊。二进,面阔、梁架、梁形及角柱均与一进样同,后额枋上一木匾,上 书-“仁山书院”,落款为“中翰林慈溪王斯来书…[详细]
爱敬堂、孙氏堂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爱敬堂坐西北朝东南,平面为三间二厢一天井。通面阔13.3米,通进深7.9米,七架椽屋,梁架穿斗式。明间施藻井,平身科斗栱,五踩重翘计心造,明、次间均为二攒。柱头卷杀,櫍形柱础,下垫覆盆。孙氏堂楼坐东北朝西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十一檩,脊柱前三柱后二柱,均为双步梁。檩下花栱均用丁头承托。下金檩下皮浮雕连环、花卉等图案,部分丁头…[详细]
忠孝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忠孝堂是明代抗倭名将徐平湖的故居,徐平湖,字世安,武义人,明嘉靖年间因抗倭有功,乞赎父罪,朝庭念其功释其父,并赐堂名“忠孝堂”。忠孝堂位于壶山上街297号,始建于明代中晚期,坐南朝北,由三进建筑和两侧的厢房组成,第一进建筑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的厅堂,五架梁前后用双步。第二进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梁架。第三进建筑面宽七间…[详细]
李宅村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古建筑分布于李宅村中。村落东向设门,有八字形门墙、木构门楼等,主要建筑有庚楼、集庆堂、李氏宗祠等。庚楼三间二檐,清代重建。集庆堂建于明弘治、正德年间,原有十座,现存三座,前后排列,均为三合院式布局,中厅单檐三间带厢房二层两间,中厅用材粗硕,结构精良,其斗、梁架、门窗、台基、柱础等都透出明中期建筑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完整保存的…[详细]
芙蓉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永嘉县。芙蓉村据传始建唐末,有陈氏夫妇为避战乱,由闽入浙,于此定居,村落格局说按“七星八斗”寓意布置。现保留有各类古建筑近五十座。建筑群由寨墙、寨门、民居、宗祠、牌坊、庙宇、书院、路亭等组成。村落略呈东西窄、南北长之长方形布局,寨墙由不规则块石垒砌。辟寨门七,其中东门为三间二层之木构建筑。村中建筑多为清代建造。宗祠以陈氏大宗祠为代表,门厅五开间带左右各一间,正厅五间十三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