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第一、二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 1956年10月18日、第二批 1957年8月30日) 1982年3月25日合并调整为128处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22号,是一处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的古塔及大殿建筑遗址。罗汉院双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两座塔的规模和结构完全相同,均为八角形0式砖结构塔,塔身通高33.3米,共7层,底层每边宽5.5米。塔身各层仅四面辟门,其余四面则隐刻出直棂窗,门窗之上有阑额及斗拱支撑塔檐。塔檐以砖叠涩挑出,弧度较大,共六层,至角起翘,表现出…[详细]

秦峰塔

“千墩墩上塔层层,高入青霄碍野鹰。我欲登之四海,秋风病骨未堪胜”。这是明代正德时期,昆山的一任知县方豪登千灯秦峰塔后发出的感慨。秦峰塔,位于昆山千灯镇市河尚书浦西岸,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方形七层,总高度为39.5米。每层绕有腰檐、平座,塔顶部设有塔刹。塔刹以覆钵、承露盘、五重环“相轮”及“宝瓶”组成,均为铁制,高7米,重近3吨。塔刹顶端四根“浪风索”同塔顶层的四翘角紧紧相连,牢牢稳住整个塔身的重心…[详细]

海青寺塔

位于连云港市云台乡大村水库之滨,称“大村塔’。因此塔是为供养“释迎真身舍利”和“阿育王灵牙”而建,故名“阿育王塔”。因塔原建于海清寺前,又称“海清寺塔”。据塔的第五层东南面嵌的碑文记载,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起塔至天圣九年镌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级内安放佛像,天圣九年二月三日完工,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昔日殿宇已不复存在。??? 但从遗址规模踏勘,大体可以恢复其平面布置。塔建于山门前、中轴线上。塔后为…[详细]

苏州瑞光塔

瑞光塔是位于苏州盘门内的一座宋代古塔。始建于247年(东吴孙权赤乌十年),13层。宋代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重建时改为7层8面。高约43米。瑞光寺塔习称瑞光塔,位于城西南盘门内,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记载为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十年,孙权为报母恩又建十三层舍利塔于寺中。而…[详细]

北固山铁塔

[铁塔]位于清晖亭旁的铁塔是北固山的主要文物,也是全国仅存的六座古铁塔之一。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建成,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由于天灾-,到解放时铁塔已残破不堪,仅存两层。1960年铁塔得到了整修,整修时,在塔基下挖掘出一大批文物,内有金棺、银椁、舍利子,以及唐代著名政治家李德裕书写的题记石刻等;从文物中获悉,该塔于唐朝宝历元年(825年)为曾三次任润州刺史的宰相李德裕创建,乾符年间被毁,铁塔…[详细]

瑞云峰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二批 1982年3月调整公布 瑞云峰 北宋宣和四年(1119-1125) 苏州市     位于带城桥下塘织造署旧址,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瑞云峰为江南园林太湖石名峰之一,高5.12米,宽3.25米厚1.3米,涡洞相套,褶皱相叠,剔透玲珑,被誉为妍巧甲于江南。   据记载,此峰为北宋花石纲遗物。当时为宋徽宗营造御苑艮岳提供奇花异石,于洞庭西山来集奇石…[详细]

崇教兴福寺塔

崇教兴福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古城区东。崇教兴福寺塔原名崇教宝塔,俗名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当时有僧文用提出“兹邑之居,右高左下,失宾主之辨,宜于苍龙左角,作浮图以胜之。”县令李之善其说,逐令建塔。历经元、明、清几经重修。清咸丰间,寺毁而塔幸存。1963年9月重又进行了大修。方塔虽建于宋代,仍沿袭唐代方形楼阁式木塔的形制。塔为四面九层盔形顶,砖木结构,逐层递收,立面的轮廓吴抛物…[详细]

苏州报恩寺塔

苏州报恩寺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八角九层,砖身木檐,是南-江(即今苏州)城内重要一景,在《平江图》碑中已经刻出,现称北寺塔,仍是苏州城主要大街的重要对景。报恩寺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各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这些,都与山西释迦塔相仿。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与释迦塔不同。…[详细]

保圣寺塔(四方宝塔)

保圣寺塔,位于县城东郊,是至今我省保存历史最久的两座方塔(另一座为常熟崇教寺方塔)之一,是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古城高淳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唐贞元十七年(801年),高僧贯休于龙城山扩建寺院,将塔取名“龙城寺塔”,宋祥符年间改名保圣寺,塔也因寺而改名。寺内原有山门、大殿、客堂、厢房、斋房等建筑,并塑观音、文殊、普贤、0神、罗汉等五十一身,后皆毁于兵火,唯塔幸存。现塔据清《重修宝塔碑记》及塔基砖铭…[详细]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中心——观前街。玄妙观又名圆妙观,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初名“真庆道院”,唐开元二年(714年)改名为“开元宫”。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赐额“天庆观”。南宋初金兵南下,天庆观被毁,后于绍兴十六年到醇熙六年(1146-1179年)经过多次重修,现存的规模宏伟的三清殿就是醇熙六年(1179年)建造的。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诏改为今名“玄妙观”。清康熙年间的…[详细]

万佛石塔

万佛石塔,原名禅师塔,座落在吴县市镇湖西华装饰的西泾村(西京村)。它面对太湖,隔湖与光福窑上山相望。坚固耐用太湖水患多,而塔是佛的象征,佛是威力无比的化身,为了消灾镇邪,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始建该塔,作为镇湖之物。    在明朝成化年间,高僧昕乚将塔进行了洗刷整修。由重建至今,已经历了692年的风风雨雨了。    塔由石灰石石块砌成,作单层造。塔体外方内圆,造型简洁,比例适度,…[详细]

轩辕宫正殿

轩辕宫正殿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蒉家山麓。轩辕宫始建于唐,原有山门、碧霞元君祠、城隍庙、正殿、火神殿等建筑,现仅存气势雄伟的轩辕宫正殿和城隍庙。正殿曾作较大规模修缮,殿中安放花岗石轩辕黄帝像。殿前城隍庙今改为碑刻陈列室,存有明清时代珍贵石刻,陈列室中的阴亭制成于明正德年间,80年代在东山陆巷出土,系一仿木结构石筑,高3.58米,直径2.5米,六角形。六角形的每一面都有石刻,中间为藏尸骨之…[详细]

寂鉴寺石殿

寂鉴寺石殿位于苏州城西12公里处吴县藏书镇(善人桥)北天池山。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建。寺平面呈椭圆形,山门两侧依山凿筑有仿木构石屋极乐园与兜率宫,分别为重檐歇山顶和单檐歇山顶。寂鉴寺石殿名为西天寺,南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明间后部突出,故石殿平面呈“凸”字形,宋代称之为“0屋”。石殿紧挨山崖,仿木构,无斗拱,单檐歇山顶。元至正十七年(1357),僧道在创建寂鉴禅庵,后经重修,改为寂鉴寺。石…[详细]

聚宝门

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城堡,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后称“聚宝门”,1931年改为中华门。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至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中华门是南京城垣十三个城门中最大、最雄伟的一个城门。它位于南京城南,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整个瓮城南北长128米,东西宽118.5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它的南面有雨花台作为天然屏障,门前后有两支秦淮河水横贯东西…[详细]

南京鼓楼

鼓楼位于南京市中心,建于明洪武十五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乃当年击鼓报时的场所,为全城百姓昼夜报时,有时也用作迎王、接诏书等大庆,堪称明代首都之象征。到了清代,鼓楼只遗留下城阙,直到康熙皇帝南巡时,在此登临四望,地方官才在鼓楼基座上树碑建楼,并更名为“碑楼”,故而鼓楼有“明鼓清碑”之称。南京鼓楼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高耸于鼓楼岗之上,北京东路、北京西路、中山路、中山北路、中央路五条主干道在此交汇…[详细]

南京明故宫遗址

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王朝的皇宫,在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为应天府。朱元璋为做皇帝,最终选定这块“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相传朱元璋征用军民工匠20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工程始于公元1366年,历时一年建成,壮丽巍峨,盛极一时。这座朱元璋的宫殿,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合称皇宫。皇城在外,围护着宫城。“西风残照,…[详细]

高邮镇国寺塔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镇国寺塔宋、明高邮市城西运河中在古老的运河上,船只南来北往。当高邮城才隐约可见的时候,远远就能看到一座方形的宝塔巍然矗立在运河当中,这就是被古建筑家们称道的“南方大雁塔”——镇国寺塔。镇国寺塔是唐代僖宗(874~888)年间新建。僖宗李儇有个弟弟,大概是看破红尘了吧,走出宫廷,剃发为僧。他到处周游,遍访名刹。一日行脚到高邮,见西门内城角有一块平…[详细]

城隍庙工字殿

城隍庙工字殿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城隍庙工字殿明洪武三年(1370)苏州市景德路包括“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说”碑,清嘉庆二年(1797)立位于景德路94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三横四直图》碑)。苏州城隍庙宋元时在子城西南隅,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就古雍熙寺基(传为三国东吴周瑜宅址)新建苏州府城隍庙,即景德路今址。历经明弘治、嘉靖…[详细]

灵谷寺无梁殿

灵谷寺在钟山东南麓,中山陵以东,相距约1.5公里。其前身名开善寺,建于独龙阜上,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为安葬名僧宝志的遗骨所建,寺内不有宝公塔。至明代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为在独龙阜上建造明孝陵,遂将寺和塔迁移至此,并改名灵谷禅寺。????灵谷寺原有规模很大,殿宇众多,至清咸丰年间一场大火,只剩一座无梁殿,该殿因全用砖砌,不用木料而幸免于难。至同治年间重修,规模大为缩小,现仅有大雄宝殿、观…[详细]

南通天宁寺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二批 1982年3月调整公布 天宁寺 明宣德年间重建(1426-1435年) 南通市中学堂街     在南通市中学堂街西首。建于北宋,一说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现大部分建筑是明宣德年间(1426—1435)重建。1991年大殿重修一新。现天宁寺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殴、大雄宝田、光孝塔等。塔为五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天王殿和大雄宝殴的木结构部分,还保留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