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第一、二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 1956年10月18日、第二批 1957年8月30日) 1982年3月25日合并调整为128处
韩世忠墓碑

韩世忠墓,在吴县灵岩山西南麓,宋“绍兴二十一年敕葬于此”。韩世忠为南宋名将,字良臣,陕西绥德人。他力图恢复中原,反对朝廷议和,于绍兴十年(1140)被解除兵权,授枢密使虚职。岳飞冤狱,韩世忠面诘秦桧,愤慨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岳飞被害后,乃自请解职,自号清凉居士,10年后病逝。妻妾白氏、梁氏、郑氏、周氏合葬。宋淳熙四年(1177)追封蕲王,谥忠武,孝宗亲为神道碑额题:“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详细]

布哈丁墓及阿拉伯人墓碑

普哈丁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市区。普哈丁墓,俗称“巴巴窑”,又称“回回堂”,始建于宋德佑元年(1275年),明、清扩建重修。普哈丁相传为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南宋末年到扬州传教,卒后葬于此。墓园占地15600平方米,分为古墓园、古清真寺和花园三部分。三个部分以花墙相隔,以石阶门道相通。墓园的古墓域北侧有普哈丁墓亭,墓亭为砖石结构,方形平面,四出拱门。亭内为砖砌圆形穹顶,外顶为四角攒尖顶。普哈丁墓筑于墓亭…[详细]

黄公望墓

黄公望墓,在常熟市西门外虞山西麓小石洞左侧山坡上。黄公望,本姓陆,名坚,常熟人,因出继永嘉黄氏为义子而改姓。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晚号井西道人。幼聪慧,举童子试,博学多闻。曾为中台察院掾吏,一度被诬入狱,出狱后终身不仕。初隐于杭州筲箕泉,往来三吴间。他工书法,通音律,善散曲,年五十才学画。承继董源、巨然笔法,结合写自然景色,居富春时写江山钓台之胜,在常熟时临虞山尚湖之景。晚年变其笔法,首创浅绛…[详细]

施耐庵墓

施耐庵墓位于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1957年和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施耐庵世居兴化(杨新《施让墓志铭》“鼻祖世居扬之兴化”),明洪武三年(1370)病逝于淮安寓所,其孙施述元扶柩归里,葬于白驹场施家桥。《兴化县续志》载:“县境合塔圩内施家桥葬元隐士施耐庵”。元明时期的白驹场施家桥及合塔圩内施家桥,皆今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自明代以来,历年清明节前后,施氏后裔都从四面八方…[详细]

常遇春墓

常遇春墓在南京太平门外钟山第三峰下白马村。常遇春,字伯仁,濠州怀远(今安徽怀远)人,明代开国功臣。死后追封开平王,谥忠武。墓前原有石刻规制较大,与徐达墓前的规制相近,今已残缺不全。现仅存石望柱一,高2.8米,呈八面形;石马二,高1.9米,旁有马官,其中一马官头已残,马鞍四周有缠枝花饰带,中间海棠形曲线围成的图案中,镌刻有精美的云龙纹样,十分精细;石羊二,高1.05米;石虎二,高1.25米;武将二,…[详细]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座落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明孝陵是南京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陵垣周长达22.5公里。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决定,将明孝陵与北京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朱元璋的陵墓花了十七年时间建成。现存的仅为陵园最后部分。其总体布局分为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神道上立有石兽、石人,陵园的宜城有遂逍可登其…[详细]

邓愈墓

邓愈墓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西邓府山,现雨花西路旁。邓愈,明初开国功臣,原名友德,朱元璋赐名愈,今安徽泗县人。少年时随父兄参加元末农民军,后率部投奔朱元璋,屡建战功。官至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北征,洪武十年(1377)受命西征吐番,班师途中病死于寿春。追封宁河王,谥“武顺”,葬邓府山。墓前神道碑一座,立于神道正前方右侧,碑高5.05米,碑额高0.98米,宽1.35米,厚0.4…[详细]

李文忠墓

李文忠墓在南京太平门外板仓乡蒋王庙村,距太平门约1公里。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泗州盱眙人(今属江苏),明太祖朱元璋外甥。明代开国功臣,死后追封岐阳王,谥“武靖”。墓座北朝南,正对钟山,居于小山坡顶部。有三个土冢,其中较大的墓冢前立一墓碑,正中楷书阴刻“明岐阳王神道”,款署“清光绪二十二年仲春月吉日立”,“管带老汀中堂十八世嗣孙永钦重修”。碑高1.5米,宽0.58米,厚O.18米。其余两个墓冢当…[详细]

徐达墓

明中山王徐达墓,在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村。徐达,字天德,濠州人。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称帝,以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在摧毁元朝军事实力,创建明王朝的过程中,徐达功居第一,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魏国公。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病故,终年54岁。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徐达墓是目前南京…[详细]

沈周墓

 沈周墓,在相城区湘城镇沈周村西。  沈周(1427一1509),字启南,号石田。明著名画家,与唐寅、文徽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周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沈周墓地较大,约5亩多地,…[详细]

文征明墓

文徽明墓位于苏州市吴县区陆墓镇文陵村李家洪。文徽明墓在苏州市吴县区陆墓镇文陵村李家洪,文徽明墓穴保存完好,封土高约1米。墓前有照池,1984年将里口发现的石马、石虎等石刻运到墓地暂时保存,并修复了坟包。文徽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徽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吴县市)人。明著名书画家。54岁以岁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旧。他和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为“吴门画…[详细]

王鈇墓

王鈇墓在虞山西麓烧香浜、环山公路南侧。王鈇(1514—1555),字德威,号苍野,浙江东阳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出任常熟知县,筑常熟城御倭,1555年在痛歼入侵倭寇时,不幸牺牲,葬于常熟。明廷诏赠太仆寺少卿,遣官谕祭并立祠。其墓坐北朝南,背靠虞山,面临王鈇墓石坊山塘,占地266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中重修。墓冢封土直径3.3米,高9.0米,围以罗城,墓道长35米,道上立近年修墓所建花岗石…[详细]

唐荆川墓

唐荆川墓,在常州市西南郊区永红乡唐家村西,距市区1.5公里。唐荆川,名顺之,字应德,以字行。明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入翰林院,调兵部主事。与王慎中,归有光称“嘉靖三大家”,加宋濂、方孝孺、王守仁,又称“有明六大家”,著有《荆川先生诗文集》等。嘉靖三十七年(1558),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唐以兵部郎中督海师抵御,奋勇杀敌,屡建奇功,被擢为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后带病去泰州赴任,卒于途中。唐荆…[详细]

曹顶墓

曹顶墓在南通市城南4公里的城山公路中段,墓丘所在修有路心花园。曹顶,南通县余西人,盐工出身。明代中叶,沿海一带经常遭受倭寇的侵扰,嘉靖三十三年(1554)曹顶应募入伍,此后四年中,他先后参加过江中水战、通城保卫战、单家店追击战等重要战斗每次战斗中,曹顶都奋勇当先,虽身受创伤数十处,亦未退却。杀敌数百人,从不居功,也不愿做官,深受大家的爱戴。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曹顶与倭寇战于城北五十里,乘胜…[详细]

唐寅园(唐伯虎文化园)

唐寅园(唐伯虎文化园),即“唐寅墓园”,位于苏州市区西南,解放西路和西环路口。整个墓园环境优美,国内庭院规整,建筑朴实,景物清幽。唐寅园一进门便是“江南四大才子”的照壁,进去后有“才子洗扇”景、“金蟾”、状元门,以及一幅唐伯虎自创的字悬于门前,之后是唐伯虎的“桃花庵”碑文,下有唐伯虎根据“桃花源记”自建桃花庵。唐寅,字伯虎,是大家熟知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唐寅擅长山水,…[详细]

葛成墓

葛成墓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太监孙隆受派到苏州增税,私设税官,擅立关卡,横征暴敛,民怨沸天;又逢水灾,桑蚕无收,丝价腾贵,机户杜门罢织,万余机匠失业,哄聚填街塞巷,一场以手工业工人为主体的抗税斗争-触即发。葛成(1568-1630),苏州丝织工人。万历二十九年六月初三,他在玄妙观手执蕉叶扇,一呼而千人响应,千人奋挺出,万人夹道看,若狂三昼夜,焚毁税官居室,杀死税官黄建节等,吓得税监孙隆逃窜…[详细]

瞿式耜墓

瞿式耜墓,在常熟虞山锦峰牛窝潭。瞿式耜,字起田,号稼轩、伯略,常熟人,是明末抗清著名历史人物。他早年受业于东林党首领之一的钱谦益,立志改革明末弊政。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官江西吉安知县,后调永丰县。在永丰任内仅数月,对弊政进行了整顿与改革,即“颂声鹊起”,崇祯元年(1628)擢户部给事中。他敢言直谏,弹劾尚未肃清的朝廷阉党,被诬陷入狱。出狱后回到常熟,崇祯十七年(1644)福王起复为应天…[详细]

五人墓

五人墓位于阊门外山塘街775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时在崇祯七年,参加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人。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义风千古字额为杨廷枢所书。过石坊是享堂,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1981年整修时自墓门移至此处。东次间立《五人墓碑记》石刻和清代书条石10块,堂后即五人墓冢,一字横列,…[详细]

史可法祠墓(史可法纪念馆)

史可法墓在扬州市广储门外街24号梅花岭畔。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崇祯进士,南明大臣,抗清名将,初为西安府推官,后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督师扬州。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围困扬州,他拒降固守,城破被执,不屈而死。嗣子副将史德威寻遗骸不得,乃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实现他生前的遗愿。清初曾建祠于大东门外,后圮。…[详细]

王石谷墓

王石谷墓位于常熟市区西门外程家桥,临山前塘。墓坐北面南,占地413平方米,封土直径3.1米,高1.2米,围以罗城并设有拜台、墓门等。冢前后各竖碑一通,后碑为清乾隆年间所立,上镌文:“皇清徵士先祖考妣石谷府例赠钱氏孺人合葬之兆。”前碑为1909年修墓时增立,上镌翁同龢所书“清画圣王石谷先生墓”。王翚(1632—1717),字石谷,名翚,号耕烟散人、清晖主人等。常熟人,清初著名画家,为“四王”及“清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