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 1956年10月18日、第二批 1957年8月30日) 1982年3月25日合并调整为128处 |
关天培墓在淮安城东乡南窑村三里塘。关天培祠在淮安城镇淮楼东侧县东街32号。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清代爱国将领。青年时从军,道光十四年(1834)升任广东水督。增修了南山、横档、芦湾诸炮台,增建重炮数百门,更建虎门台守,设铁索排,并认真整顿和训练水师,六年间将广东海防建设得固若金汤,时人称其为戚继光再世。1839年3月他配合林则徐禁烟,收缴英船鸦片237万多斤于虎门销毁…[详细]
邓廷祯墓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邓廷祯墓清代南京麒麟门外灵山位于南京城东仙鹤门外灵山下邓家山。邓廷桢,是中英鸦片战争中力主禁烟抗英的民族英雄,与林则徐齐名。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卒于西安任所,归葬灵山。墓西南向,背倚灵山。墓前原有邓廷桢夫妇两块墓碑,一刻“皇清诰封荣禄大夫振威将军显考解筠府君之墓”,一刻“皇清诰封一品夫人显妣张夫人之墓”,皆篆体阴刻,下款均刻“男…[详细]
翁同龢及其父翁心存、兄翁同书的墓,在常熟虞山白鸽峰下谢家滨附近的坡地上。翁同龢是清末维新派的支持者之一。字叔平,常熟人。中日甲午战争时反对李鸿章求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支持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某些主张,企图实现光绪帝亲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被慈禧太后罢职。戊戌政变后被下令革职,1858年到1904年间,著《翁文恭公日记》,所记多是同、光年间的重大政治事件(共40册,…[详细]
青莲岗遗址,位于淮安县东北35公里的青莲岗,北临废黄河,面积2000平方米。1951年华东文物工作队发现,1951年至1958年南京博物院进行过4次调查和一次发掘。遗址发现红烧土建筑残迹,居住址墙壁是用植物秆涂泥后,经烤干,质地坚硬,表面平整。石器有扁平穿孔石斧、长方、椭圆式石斧、石锛及砺石等。陶器种类不多,制作较为粗糙,常见器形有红陶钵、鼎、釜、双鼻小口罐,还有一定数量的深腹圜底罐、碗、支座、带…[详细]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南门外约7公里武进县湖塘桥西。淹城水陆面积约67公顷,其中耕地约占47公顷。城有三重,分别为外城、内城、子城,城河亦有三围。外城为一不规则圆形,周长2580米,东西对径800余米,南北直径750米左右;城墙残高10米左右,宽25~50米不等,城外护城河一般宽40~50米,深3米多。内城呈方形,处于外城内部的东北面,周长半于外城,达1252米,高10.5米、宽20米左右,高于…[详细]
阖闾城遗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城里村和无锡市胡埭镇湖山村之间,为春秋晚期城址。200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无锡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阖闾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对城壕、水门和城内水道情况进行探测,确认了阖闾城遗址大城的存在,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阖闾城最外为大城,近似长方形,东西长约2100米,南北宽约1400米,面积约2.94平方公里…[详细]
越城遗址,位于苏州市西南郊石湖北口越来溪东。遗址范围南北长450米,东西宽400米,面积近18万平方米,现高出地面约1.5米。1936年调查发现,1960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98平方米,文化堆积最厚处达8.21米,发现有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时代文化遗存。马家浜文化层发现灰坑1座、墓葬3座。出土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有宽檐釜、牛鼻耳罐、平底盉、带把壶形器和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