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守居园池系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内西侧高地之上,面积1464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州府园林。园池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由当时的内军将军临汾县令梁轨修建,他还体察民情,见百姓饮水困难,庄稼干旱,于是从城北30里处的鼓堆泉,导水开渠灌田,引余波贯牙城,蓄为池沼。园林内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园西南为虎豹门,进门入园下台阶二十九级直达洄莲亭,亭正方形,半陆半水,绿柳成荫…[详细]
西尉遗址西尉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新绛县横桥乡西尉村南250米地处临汾盆地的西部边缘,属于汾河南岸台地。1954年调查,1996年复查,未发掘。断崖上暴露有大量灰坑遗迹,遗物有罐、碗、盆、壶等,多为泥质红陶、夹砂灰陶及部分彩陶片,纹饰为绳纹、篮纹。并有石斧、石犁、石锄等生产工具。是一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遗址保存较完整。…[详细]
光村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新绛县城西北约5公里处的光村北约100米处北依吕梁山南部,东望汾河,属临汾盆地边缘地带的山前缓平坡地。地形北高南低,面积约50万平方米,50年代发现,1993年和1994年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遗存以仰韶文化为主并涵盖了仰韶早期至庙底沟文化、西王村上层文化和西王村二期文化。其文化特征,以陶器为主。陶器主要有红陶、灰陶,器型以素面为主,彩陶次之。花纹有圆点、勾叶…[详细]
崇善寺(第一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太原市迎泽区狄梁公街原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更名崇善寺。崇善寺创建于隋唐之际,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障的三子晋恭王朱棡为纪念其母高皇后,在该寺原址上大行扩建,洪武二十四年修建落成。清同治三年(1864年),大部分建筑被火烧毁,现仅存主体建筑大悲殿。大悲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座落在高台基上,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瓦顶为黄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