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述御史牌坊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是山东省境内现存的五座明代牌坊之一。位于鄄城县西南12公里的什集镇北王召村。2006年12月7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牌坊主人苏述,字绍尼,万历丙午年举人,丁未年进士,万历四十三年任河南开封尉氏县知县,泰昌元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天启二年赴云贵尝边,因长途跋涉积劳成疾,于同年返乡养病。朝廷褒扬其功,加封其为资政大夫,并在其祖籍建石坊以示褒扬。…[详细]
忠孝廉节牌坊位于番禺南村镇板桥村黎氏宗祠内。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坊为四柱三门三楼的石构建筑,作宗祠仪门。明间面阔3.40米,次间阔1.80米。四柱均有石鼓夹撑,楼檐有砖雕牙斗栱,龙船灰脊。石砌仪门两侧复有砖砌侧门,侧门上方作券拱状。镶有石刻门额,仪门正中额刻“忠孝廉节”,背面刻“汗青留照”,附有“乾隆丙戌年重修”字样,左右侧门正面门额为“国干”“家型”,背面为“存爱”“□□”。仪门次…[详细]
节孝坊位于利辛县西北18公里,孙集镇西800米,孙集至叶马刘公路北侧。是清代光绪皇帝为表彰孙兰芳之母陈氏忠贞节孝,教子有方,御批“圣旨”所立。整体结构系用青石刻制而成,上下共分三段,由五部分组成,高3.26米、宽1.08米、厚0.39米,占地面积14.50平方米。石坊上段,顶部为透雕“二龙戏珠”雕工精湛,两边为浮雕,刻有花卉、人物、日月图案否具有中携刻楷书“圣旨”二字,字体庄重边刻有“二龙戏珠”与…[详细]
手工环保印染晾晒大型工坊。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晒布场地以青砖铺就,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草木本色染坊除了以蓝草为原料浆染制作蓝印花布工艺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彩烤色彩丰富,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的,像茶叶、桑树皮、乌桕树叶都是提取色彩的原料,所以这个染坊在当地叫做草木本色染坊地址:嘉兴市桐乡乌镇西栅景区安渡坊18号类型:手工作坊游玩时间:建议20-30分钟开…[详细]
蜀源牌坊群及思恕堂位于古徽州鲍氏聚居村落。蜀源村是古徽州鲍氏聚居村落之一,宋建炎年间建村,有800年历史。现有古民居建筑32处,位于村口的三座明清石牌坊和村内清代民居思恕堂就是其中的代表。三座石牌坊由南而北分别为:三间四柱冲天式清代节孝坊、贞寿之门坊,两柱单间明代赞宪坊。思恕堂位于村西北街中,由厅堂、居室、门厅、厨房及其附属建筑组合而成,是清代中后期古民居的建筑精品。蜀源牌坊群和思恕堂有着徽州古村…[详细]
金乡节孝坊位于金乡县金乡镇清真街。年代为清。 2006年12月7日,金乡节孝坊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节孝坊位于金乡镇清真街南端路东,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是本县生员李石磷妻周氏所建的“勒褒节孝”牌坊,主体高度为11米,宽6米。节孝坊主体建筑分为五部分,由上至下第一部分是仙鹤牡丹图,牡丹花盛开,仙鹤起翅飞舞;第二部分用楷字书写四个大字“勒褒节孝”,书法苍劲有力;第三部分…[详细]
进士牌坊 位于和平县下车镇兴隆管理区中心围屋。乾隆七年(1742年)徐廷芳建。坊坐北向南。花岗岩石构筑,四柱三门三楼,通面宽6米、高7.5米。中门二层石匾横刻正楷“进士”大字,右边竖刻小楷“乾隆七年壬戍岁会试”,左边竖刻“中试柒拾贰名进士徐廷芳立”。三层石匾竖写阳刻正楷“恩荣”二字。青砖砌筑叠涩出檐,青瓦盖庑殿顶。 徐廷芳,和平县中心围人,乾隆七年中壬戌科进士,历任肇庆、南雄教授,陕西扶风县知县。…[详细]
成都音乐坊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街道,区域范围为:一环路南一段、新南路、锦江所围合的钻石型区域,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区域内拥有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大学等高等学府,以此构建出由音乐专业人才、爱乐者、乐器培训及泛音乐商业等形成的音乐生态基础,初步形成国际音乐文化交流集群,音乐IP孵化集群,音乐消费场景集群三大独有资源。未来,成都音乐坊将构建起“世界音乐族追梦天堂”,打造成为“国际音乐之都核心区”和“…[详细]
尖山节孝牌坊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石牌坊,它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尖山场镇以南约1公里外的一处斜坡上,距合川城区西北约15公里。该牌坊建立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距今已有160年历史,是合川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尖山节孝牌坊是一座保持较为完好的石牌坊。牌坊通高12米,面阔9.20米,四柱三门三楼式,重檐歇山顶。牌坊顶盖中脊为一整石雕刻而成的三级宝塔,边饰为镂空雕刻,塔座为鼎式香炉,象征至高无上的礼教权威。…[详细]
节孝坊位于普宁市南溪镇下尾王村。坐东向西,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为监生王学庠之母杨氏奉旨建在下社下尾寨”(乾隆《普宁县志》卷之六《坊表》),表彰王杨氏、王学庠母子“母节子孝”。现存完整,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楼为庑殿顶,坊通面宽5.35米,高5.6米。牌坊最上是镌刻“圣旨”二字之匾额,匾额正面刻“节孝坊”、背面刻“奉,旌表节孝,康熙四十五年腊月谷旦立”。匾额下横梁为各级官员联名。最下一横梁…[详细]
在鹰潭上清古街的西头,坐落着长庆坊。清代时,上清居民区便划分为三坊,即五通坊、中坊、长庆坊。这里建的长庆坊是金元时期四大医学家之一朱丹溪的庙宇,当地人俗称朱老爷庙。庙宇初建于元代,几经修复,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门上方镶有门块,上刻“长庆坊”、“灵钟星岳”等字样,均为清雍正、康熙年间重修镌刻的整个庙宇不大,分正殿和偏殿两部分,占地约三亩,砖木结构,若你稍留心,可发现庙门正殿门的西侧有两扇耳门机配,门扇门…[详细]
崔氏石坊及碑刻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文村西头北侧崔氏坟茔内。石坊刻立于明代中期,为三间四柱形,通高2.88米,宽4.50米,坐北面南,坊顶用横枋盖顶,浮雕有花草图案,横枋下置阑额,阳刻隶书“崔公先茔”,额左刻有“赐进士巡抚都御史崔景荣”,右刻有“赐进士湖广兵备副使嵩阳崔应科立”楷书。中柱阳面刻有:“开垣肇迹祖宗功德流泽远,中岳发祥昭穆甲科荫后长”对联。右侧刻“仲子冲壁书”,柱顶雕石狮,坊柱南北有雕花护…[详细]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家朋乡磡头村,建于明嘉靖丁酉年(1537)。该坊坐东南朝西北,四柱三门五楼,麻石仿木结构。通高8米,面宽8.4米,进深2.45米,占地20平方米。该坊为旌表故氏许保妻章氏而立,主楼正中置有“恩荣”匾,其下方花板西北方镌有“节妇坊”三字,其建筑艺术及雕刻水平较高,具有明代特征,是明代牌坊的重要代表,1997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古铜陵牌坊 位于阳春市石望镇交简铜陵垌口。梁镇南建。明嘉靖六年(1527年),梁镇南随两广总督王守仁征广西大藤峡瑶族,因功官至虎贲将军,恐古铜陵县城遗址泯灭,故建牌坊以作史证。古铜陵县,《唐书·地理志》记载,汉为临先县南境,南朝宋武帝时(420年)立龙潭县,隋改为铜陵县。宋熙宁六年(1073年)并铜陵县入阳春县。 牌坊坐西向东,除拱门为大理石叠砌外,其余用灰沙夯土筑成。通高4.3米、宽6.9米、厚…[详细]
圣赐牌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元石乡长垭社区牌坊街,横向立于牌坊街,坐北朝南。据平昌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坊主勤耕致富、乐善好施、扶危救困、富不欺贫,道光皇帝下旨建立牌坊,予以表彰。牌坊为石质仿木结构,五楼牌楼式牌坊,四柱三开间,青瓦屋面,通高8米,宽6.54米。四柱前后施抱鼓,门楣刻道光皇帝亲笔“升平人瑞”四字,二级檐之间设堂,内立牌,刻“圣旨”二字,柱、楣刻龙。有题记“清道光十七年”。牌坊正、…[详细]
“孝友无双”木牌坊位于鹤塘镇区中心位置,为节女黄九姑而立,建于明历壬了年秋(1612年),至今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一次。198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亦已拨款重修一次。1986年,古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木牌坊为杉木结构楼阁式骑坊建筑。原四大桂三间三楼阁。其高约九米左右。台基占地面积53.5平方米。中间为单檐王脊顶。下有泥…[详细]
柱史坊原在泰州城中升仙桥南,1951年扩建公园时移至泰山桥西端,改作烈士塔前烈士牌坊,上镌“永垂不朽”4字。中门两边柱前后两侧,各有一座回人骑狮石刻作倚柱石。俗称“回子牌坊”。“柱史”即御史,该坊为蒋科为其父亲请封的牌坊,原立于蒋科宅第旁的升仙桥南街。1951年扩建泰山公园时,将该坊改成了烈士塔前烈士牌坊,分别镌刻“精忠报国”、“气壮山河”。该坊原为泰州城内最精美的牌坊,但现今该坊仅存基本的牌坊构…[详细]
牛雪樵德政坊位于青莲镇。占地面积30平方米。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为四柱、三门、三级歇山式飞檐组成的牌楼式建筑,青砂石垒砌而成,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7.8米,明间宽3.6米,尽间宽1.8米,通高11米。施雕花雀替。柱下四对夹柱石,柱上刻联“满腔春意,化作飞鸮作好音,两袖清风,骑来斋马留芳躅”。此坊造型优美,有气势,对联及匾额均为正楷,书写工整有力。其内容是颂扬牛雪樵“劝学务农,简政爱…[详细]
导游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上临岱顶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飘然升仙的意境,故名“升仙坊”。看点游人至此小憩,每每浮想联翩。回视山下,常有腾身云霄之感,举首仰望,南天门近在眼前,奋力攀登,岱顶在望。位于紧十八盘的起始处,为两柱单门式石坊,额题楷书“升仙坊”。升仙坊位于紧十八盘的起始处,为两柱单门式石坊,额题楷书“升仙坊”。此处山势陡峻,悬崖测立,上临岱顶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飘然升仙的意境。游人至此小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