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佛殿位于正定市,根据我国著名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而建,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11个大厅组成。整个建筑错落有序,气势恢宏。主体正面为五层楼阁式建筑,并设有地下展厅。宫内按照《封神榜》中的故事情节设置了40多个变幻莫测的场景,包括纣王女娲庙降香、轩辕坟三妖现身、九曲黄河连环阵、姜子牙开榜封神等,500多个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再加上现代化的声光电效果,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详细]
潮州这座仿泰国云石寺的建筑物,极富泰国特色,重檐多面式屋顶装鱼鳞瓦、封檐板装向上的黄色图形,柱头翘角是龙凤呈祥之意。泰佛殿位于东山路慧如公园对面山麓,泰佛殿门额书“开元寺泰佛殿”。泰国的寺庙有泰国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在名城潮州建成的这座仿泰国云石寺的建筑物,极富泰国特色,重檐多面式屋顶装鱼鳞瓦、封檐板装向上的黄色图形,柱头翘角是龙凤呈祥之意,山墙的装饰、门窗的顶尖形集中了泰国古代的造型艺术,充分体现…[详细]
玉佛寺(Wat Haw Pha Kaew)是澜沧王国的赛塔提腊国王于1565年下诏而建的,位于万象市塞塔提拉(Setthathirath)大街,主要用来供奉从龙坡邦带来的碧玉佛像。玉佛是稀世珍宝,原存放在清迈王国,1547年琅勃拉邦国王赛塔提腊统治了清迈,由于当时清迈战火连绵,赛塔提腊国王为保存好玉佛,将其带回琅勃拉邦;1560年赛塔提腊国王迁都万象,下令建造存放玉佛的寺庙;1778年暹罗军队入侵…[详细]
千佛院的前身是元化寺,为高僧于法兰、于法开师徒所建立,是与江南第一大佛同时代修筑的又一处石窟。元化寺到齐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开始开石窟,造千佛。比僧护到石城还早一年。石窟成后改寺为千佛院,会昌年间毁。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重建。宋大中祥符改七宝院,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复名千佛院。千佛院处于半山茂林修竹之中,南向临崖,内有相通的大小两窟。大窟石壁东四西六分为10区,每区10×11…[详细]
“下水大佛”位于白云都拉,在公路遂洞南端的佛山嘴,有一巨大似卵型的岩石矗立在山巅上,头高有16米,比四川的乐山大佛高出4米。传说中此佛称为“铜油壶”(“同游佛”)周边分布着四个布依族村寨,民族风情浓郁。北侧地势较高,位于沙闹河上游,沿河两岸有山岭、田野,植被丰富,覆盖率高。贵阳市规划在包括下水大佛在内的区域建一个“杏园”,作为贵阳市建设森林城市的六大主题公园之一。 从贵阳市的旅游景点分布来看,下水大佛最大的特色在于“佛”。以大佛为中心,以生态环境、山形地貌和布依民族村寨为背景衬托,拥有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佛融入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生态因旨彰显、民俗文化融入山水佛地”。 …[详细]
藏佛殿,殿内因有11米多高大悲弥勒站佛而得名。进深34米,宽26米,高20多米,分前堂、拜殿、甬道、内阵外阵几个部分组成,其规模之大,为马蹄寺石窟之最。拜殿左、右、后三面开甬道相互连接,甬道两壁开四十六个窟龛,塑有35位普明大日如来,均为元代风格。大悲弥勒站佛,右手微握拳置于胸部,左手下垂,马蹄寺僧人传说:“大悲弥勒大佛弟兄三人出外准备周游到佛教五大名山,途中老大在张掖等待,老大睡着了(指张掖睡佛)”,老三在马蹄寺起程,该站佛面朝北眺望,确有赶路的样子,0到山丹,忽然想起二弟兄,就坐在那里歇息。前堂的坛基上曾有三层高低不齐的佛像和藏传0神,整个大殿中众佛荟萃云集,像一个正在进行热烈,严肃的辩经…[详细]
石佛寺玉文化产业园区立足“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玉文化产品旅游购物中心、玉文化展示传播中心、玉加工销售集散地”的总体定位,提出了打造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中华玉都”的发展目标,构建“一带六点”产业布局。一带即以现有的石佛寺玉雕湾和正在建设的国际玉城为基础,规划一个面积为5平方公里的玉文化产业带,重点布局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国际玉城、天下玉源、玉雕职业教育集团、玉雕大师创意园等作为玉文化产业的核心区。“六点”即“一带”延伸到的6个重点乡镇、街道,规划25平方公里的玉文化产业辐射区,通过3-5年的努力,把玉文化产业园区建成玉文化产业的创意中心、物流中心、制造中心、交易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文化旅游…[详细]
东方大佛宫在位于宝鸡扶风县,在法门寺的对面。东方大佛宫是新建的,被誉为“东方第一“的四面五方露天大佛高48米,是东方大佛宫的主体,其他佛像分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东方大佛宫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外形宏伟壮观,与宝塔相对。内部有教义厅,释迦牟尼厅,玄奘西域厅,善恶因果厅,朝拜厅、百岁宫,万岁殿、舍利顶等十五个展厅。沿扶梯通过大佛腹内直登宝顶,举目四望,千里周原风光尽收眼底。…[详细]
千佛碑,位于河南省延津县小店村(2006年8月划归新乡市红旗区)南阁门外路西的唐庙,始建于明代,2006年11月14日,千佛碑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详细]
遍知佛殿 遍知佛殿双译为大日初如来佛,位于香堆镇仁达村境内,殿内有一组摩崖造像,居正中的是大日如来佛,左右有8个随行弟子和两个飞天女神,下面有31行吐蕃时期的藏文和81个汉字。其中藏文内容涉及到吐蕃的政治、宗教、文化、藏汉文化交流等,这一重要古迹是昌都地区文教局工作组于1984年发现。据当地传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途径此地,为等候被唐王羁留而迟归的大臣噶尔(即《唐书》中的禄东赞),随行工匠在山崖上雕刻了“朗巴朗木曾”(藏语意“大日如来”)。这一重要古迹,在1980年8月召开的拉萨讨论会上,西藏社科院副院长恰白次旦彭措认为,这个摩崖造像是赤松德赞时代的,在年代上要比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早,…[详细]
黄氏坝大佛又称长江立佛,系泸州元代摩崖石刻代表,位于大桥镇长江村1社孔坡。黄氏坝摩崖石刻分布在长约70米,高20米的崖壁上,共8龛11尊,1到5龛均有造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黄氏坝大佛像,龛深1米,宽4米,高10米,龛内佛像站姿,通高7.3米,头高1.05米,肩宽1.4米。头上梳髻,螺发,双耳垂肩,眉目微睁,上着披巾,下着羊赐大裙。赤足,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两边各站立一侍候人。旁边另有一龛刻有造像4尊,龛高1.7米,宽2.4米,造像逼真。黄氏坝大佛所在的地方即元代前的济民市,是当年宋将吕文德-神臂城时隔江砌石为垒的处所。附近有飞龙寺、大头山寺、朝元寺、王爷庙、官防寺、城隍庙等庙宇遗址。…[详细]
洋县五佛庵 时代:清 地址:汉中市洋县黄家营镇三岔村 保护范围:东、西至围墙外10米,北至坡根,南至戏台。2014年,洋县五佛庵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汤家庵千佛洞建于嘉靖十四年(1535)。砖砌双室单窟,坐西向东,前后室以甬道相连。前室面宽约3米,后室面宽4.8米,通进深7.87米。后室高6米,四壁均以长35.5厘米、宽19.5厘米的方砖砌筑。砖面浮雕佛像138尊,一般高24厘米,宽14厘米;诸佛结跏跌坐于莲花座上,戴宝冠,身披璎珞,双手持元宝。西壁另有明嘉靖十四年“铭文砖三方。窟内尚存石碑1通、陶香炉1件;碑面刻莲花纹,无文字。”石窟前为汤家庵,坐西向东。“始建年不详,嘉庆十九年(1814)、道光二十九年(1849)、光绪五年(1879)相继重。占地面积240平方米,砖木结构,正殿三间,厢房两间,佛台1座。殿内残留壁画。”1982年公布为…[详细]
玉佛寺位于李庄镇线子市街,座南向北,占地2000余平方米。玉佛寺保存较为完整,由大山门,戏楼,前、后殿及厢房等组成二个四合院式布局。戏楼是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以细木雕刻艺术为主。玉佛寺由天上宫更名。天上宫是由福建藉移民集资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修建,兼有福建会馆的性质,供奉天上圣母即天后圣母神像。…[详细]
万佛楼·民国·榆林市榆阳区城区南大街。保护范围:万佛楼及东禅院(含基址)四面外延50米。东至万佛楼上巷3号,西至万佛楼中巷6号,南至南大街175号,北至南大街129号。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东至万佛楼上巷8号以西10米,西至万佛楼中巷12号以西6米,南至南大街205号,北至南大街107号。2003年,万佛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殊山后山石窟群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文殊村,包括后山千佛洞、古佛洞,现有洞窟100多个,窟前寺院遗址28处,洞窟形制保存较好。初创于北凉,北魏时渐具规模,西夏、元、明、清仍有续凿或修缮。 后山千佛洞为中心柱窟,中心塔柱正面拱形龛上层原绘有七佛,现存为清代改绘为密宗佛。甬道顶保存完整的北凉绘制的斗四平棋及伎乐。古佛洞也为中心塔柱窟,南壁存四臂观音,北壁可见一佛二菩萨,皆为清代沥粉金线勾绘,甬道顶为北魏四环忍冬纹。 文殊山后山千佛洞、古佛洞是文殊山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河西与古代西域佛教建筑与佛教艺术关系的重要实物。 文殊山后山千佛洞、古佛洞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殊山石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