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位于大帽山农场北面,观音山之南麓。观音山海拔400多米,因西部陡峭处奇石状若披纱的观世音座,故名。《同安县志》载:“甘露寺始建于唐时,后废。明末中兴祖师无疑和尚鸠资重修”。为二进三开间,天井加拜亭的宫殿式石木建筑。寺中原悬有宋末宰相陸秀夫的魏体寺额“甘露禅寺”和明大书法家张瑞图的木刻楹联,惜已毁佚。寺右山坡有无疑禅师的舍利塔,塔为圆形莲辫纹基座,为市级文保单位,前年修葺一新。周围有无疑和尚手…[详细]
雄踞于北固山后峰,寺宇若青龙之蜿蜒,故而北固山有“寺冠山”之说。甘露寺始建于东吴,后经历朝扩建,始成今日规模。《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中的“佛寺”指的就是甘露寺这里。故事说的是东汉建安十四年(209)火烧赤壁后,刘备不愿将荆州归还东吴。周瑜和孙权遂定下“美人计”,以孙权之妹孙尚香为诱饵将刘备骗来京口联姻,企图扣留刘备逼还荆州。殊料诸葛亮神机妙算,刘备不仅迎娶了如…[详细]
一、建寺缘启甘露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哈达淖尔村,距市区49公里,新华镇9公里。西靠哈达淖尔五社,东临哈达淖尔六社、南临银新公路、北靠田间渠。寺庙现占地东西163.5米、南北217米、总面积35479.5平方米,合53.27亩,是内蒙古西部较大的汉传寺庙。原名观音茅蓬寺,俗称常素庙。民国十五年,由(1926年)本地冯家圪旦农民裴三之子裴金锥所建。裴金锥生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详细]
甘露寺位于资中县城西22公里的甘露古镇东郊的广济山中。据《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记载,该寺为唐代僧人真德募款修建。现存建筑保持了明代风貌,寺山门石坊上至今保留着明代刑部郎中邑人孙宏轼题名的“资中第一禅林”横额。1973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列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露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前临沱江。寺侧的西岩,旧传系唐代高僧无几-处,岩下有泉,可以疗疾,寺以此得名。明正统十二年(14…[详细]
六百载古刹—三桥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7—1428)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地处宁波市鄞州区新城区,距宁波市中心约5公里。鄞州公园东侧,东连宁波市高教园区南区宁波九中西面,南接建设中宁波市南部商务区,紫林坊艺术馆,前塘河边沿,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相传,在明朝宣德年间,三桥北面(前塘河以北)称十九都,属善卫乡(今下应街道)管辖,土地属林姓人家,林姓是大户人家,有土地近千亩,在十九…[详细]
甘露寺位于无锡鹅湖镇月溪路,是甘露禅院和烈帝庙的总称,甘露古寺跨三吴而信众甚蕃,历千载而香火不绝,其始建于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名日“甘露禅院”;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改名“广济院”;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重建,易名甘露寺。烈帝庙建于南唐保大年间(公元964年后),其所祀厅。祀隋大司徒陈杲仁。以其忠、孝、文、武、信、义、谋、辩之八绝,殁而奉为神,数著灵异;泽被江左,福荫桑梓…[详细]
甘露寺,据《明一统志》所载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始创,而民间相传有孝子庐墓而甘露降故名,自宋就奉佛。明、清、民国有修建,1984年起重修。以其天然大石室冠潮汕和石壁凿造大型弥勒像之奇特壮观,而游客不绝。1986年6月获登记开放。甘露寺寺门由三块品字型的巨石叠成,“玉简书院”、“甘露洞天”,的题刻依稀可辨。佛寺上盖是一块凌空飞出的底平如削的巨石,蔚为奇观。全寺约600平方米,分为3个部…[详细]
蛤蜊岛位于庄河市东南7.5公里处,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0.5公里。一条长1.7公里拦海大坝把小岛和陆地连成一体,开车可以直接上岛。蛤蜊岛兼有陆地和海洋性气候特点,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岛上灌木丛生,藤蔓交错,花草茂盛,每当春天来临,小岛便换上了绿装,象一个巨大的绿色绒球,名目繁多的野花点缀其中,色彩缤纷。各种海鸟成群聚集在岛上,这里又是鸟类的王国。蛤蜊岛四周连片的海滩,细沙洁白柔软,海水清澈。最…[详细]
甘露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半山腰,与祗园寺、东崖寺、百岁宫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寺建于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玉琳国师奉旨进香九华,见此地山水环拱,于是在此立寺。传说动工前夜,满山松针尽挂甘露,人称奇迹,又因《法华经.药草喻品》中写道:“释迦说:我为大众说甘露净法。”阿弥陀佛又有“甘露如来”、“甘露王”的称号,他化身说法时就有“澍甘露之雨”的话,遂定名“甘露寺”。甘露寺地处山腰,又是北路朝山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