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白鹤湖是白诸杨梅水、新桥珠江水的汇合处。湖边丛生芦苇,湖中的两个小土墩上常年都有群居的白鹤在生息。旺季时,白鹤在游戏,满湖一片白,故名白鹤湖。此湖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因有新筑之新江堤围穿过,大多变成了良田。后来土人在“三鱼旺”塘另设筑一墩给白鹤栖息,并且公议谁也不得捕杀白鹤。直至解放初,人们尚见有成群白鹤栖于此墩上,其源就是来自白鹤湖。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7年),兴崇道教,各地名山多建有道观。时肇庆羚羊峡北山凹上的庆云观派首徒志慧道长来湖边的无名岗上,建了一间道观,观坐北向南,取面临之湖名,称白鹤观。志慧道长见岗形似鹧鸪鸟蛋,定其名曰鹧鸪岗。元朝统治者对人民非常…[详细]
紫竹观音庵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槐树脚小井巷5号。系晚清陈氏所筑之家庵,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占地约1260平方米。第一进面阔七间,第二、三进面阔均为五间,东西两侧配有廊房。后院东侧和北侧各有住房三间。第三进大殿进深七檩,前廊为海棠纹卷棚,整个建筑,保存完好。东为吴道台宅第,西邻朱自清故居,文物景点可连点成线,形成旅游区。…[详细]
固新洞阳观固新洞阳观位于涉县固新村,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火焚毁,道人李平甫同年以旧址重修。洞阳观坐北朝南,原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房等建筑50余间。现存老君殿(中殿)合三清殿(后殿)。老君殿悬山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梁架构造用七架大梁,梁架构件为自然材稍做加工,前檐五踩双下昂斗拱,后檐为三踩斗拱,柱间平板枋厚重;三清殿悬山布瓦顶,黄绿琉璃瓦剪边,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用五架梁,前檐施三踩单昂斗拱,柱子柱头卷杀明显,并有侧脚。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朝阳观朝阳观在镇安县城西南79公里的木王镇月坪村龙首山上。朝阳观卧居龙头形高地,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00余平方米。正殿有三重,两院四厅配殿、钟楼、鼓楼、戏楼(已废)、僧房、净乐宫相互映衬,庙宇雄伟壮观,庄严质朴。其真武殿是镇安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建筑。A区:南至吃水涝池以下200米,北至龙头山北最高点北沿以下200米,东至朝阳观东下200米,西至朝阳观西下200米。B区:东至猪尾巴骨,西至闫王槽上台子,南至龙头寨垭横崖线,北至尼姑坟垭。…[详细]
紫福观年代为清嘉庆二年(1797),位于板桥乡松柏沟村,类别为古建筑。2012年9月3日,紫福观被公布为蓬溪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古建筑外檐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5米为界。…[详细]
屹址寨道观屹址寨道观位于南郑县黄观镇宝鼎,朝水,青龙三村交汇处的宝鼎山,又名宝鼎山道观,建于明朝初年,是我县影响较大的道教活动场所。宝鼎山山势高峻险奇,明清时期苍松古柏,擎天而立,道观依山势而建,原有殿宇三进和一座乐楼等古建筑,寨墙用石料筑砌,厚1.90米,高5.20米,东寨门宽2.00米,高2.30米,。真悟祖师殿雄居山巅,殿前有石桅杆。其他神殿“凿峭壁而建,以壮宏观”,有真悟祖师,周公,桃花,雷公,电母等神像,神态逼真,衣着色调彩绘线条清晰流畅。惜于文革时期此道观遭劫难被拆毁,现殘存部分寨墙和东寨,南寨门,乐楼基台,建筑装饰构件,以及立于光绪九年(1883年)的一通石碑。…[详细]
观音洞远近闻名的观音洞位于葫芦寨旁美女山山腰,从寨脚到观音洞唯有一条崎岖山路可走,沿途古木遮天蔽日,藤蔓垂悬摇曳,鸟语花香,曲径通幽。游人上山游览。十分钟即可达。观音洞位于悬崖绝壁下,洞口狭窄,弯腰低头方可进出。洞内宽敞,有水,洞很长,无数钟乳石鬼斧神工,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洞口前平地绿树掩映,平地上有石桌凳供游人歇憩。洞口前立一观音塑像,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观音座前常年供有糖果,四季青烟缭绕。表面看来,观音洞并不起眼,与他乡宏大肃穆的庙宇、寺院、千奇百怪的溶洞相比,的确算不了什么,但它却闻名遐迩,其因何在?答曰:皆因在此长住的观音很“灵”。相传美女山对面原是一片荒坡,荒坡旁的板庚河大旋涡里不…[详细]
观天下景区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AAAA景区,位于郎溪县城以南35公里姚村乡境内,属黄山余脉。这里山势峻峭、竹木葱茂,是以石佛山、天子湖和红旗湖为中心,以宗教文化、湖光山色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观天下景区主要由石佛山、天子湖、红旗湖三个景点组成。寻梦天子湖,如意石佛山。观天下景区,以宗教文化,湖光山色为特色的风景名胜AAAA级景区,地处郎溪县西南部姚村乡,该景区包括一山两湖,即石佛山、天子湖和红旗湖。“一佛撑云石抱寺,两湖襟月水环山”。石佛山主峰353米,山势峻峭,白云缭绕,这里怪石嶙峋,千姿百态,被誉为“皖南怪石大观园”。撑云石、金龟石、蟾鸣石、七丈石、试剑石、蟠桃石、风动石,怪石多多,不可名…[详细]
木莲奇观生长在滇西宝台山中的木莲花,是我国境内目前所发现的最为珍奇的冰期花卉之一。宝台山的主峰名为“大顶”,植被厚密,山色凝重,苍翠欲滴。远远望去,只见几十座大大小小的山峰蜿蜒衔抱,紧紧簇拥着高峻清秀的主峰,形如一朵精巧别致的莲花。那美丽圣洁的木莲花,亦多生长于此峰。每到木莲花开放的季节,只见涨潮般起伏浩荡的绿海中,间或有一团团殷红或素白,分外明媚惹眼。在漫无边际的浓绿中,突然爆出这么几点绚烂的花色,总令人感到赏心悦目。宝台山的木莲花,分为杜氏木莲和阚氏木莲两大种类,属木兰科落叶乔木。它的花色也各不相同,有粉红,也有朱红。明代曾有过黄、蓝、褐色的,现已绝迹。木莲花是第四季冰期幸存下来的古老植物…[详细]
丹霞观丹霞观又名天师观,位于公安镇塘贝村白云山麓,始建于汉永寿元年(155年),传说为张道陵炼丹之所,历代屡毁屡建。明洪武二十五年重建丹霞观,后又在观侧及观前相续建起“益公祠”及戏台,1958年均被毁,1986年当地群众集资在原地重建丹霞观及戏台,丹霞观依山傍水,座西向东,两进三间,宽11.7米,进深23.3米,高12米,砖木石结构,观进内有供奉神灵的殿堂,斋醮祈祷的坛台和讲经诵经三室组成,天井两侧有望楼台榭,殿堂供奉张天师神像11尊。观四周群峰环抱,山环水绕,树木荫翳,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清光绪十六年修的《富川县志》记载:张道陵字辅汉,汉留候入业孙,生会稽天月山,善以符水治病,隐于富之白霞-…[详细]
观音寺,地处江西省万安县沙坪镇造口村对岸的武术乡老同前村,东接巍巍天湖山,西邻滔滔赣江水,南下万安三十公里,北上赣州七十公里,面对国家重点水电枢纽工程江西万安水电站库区,茫茫平湖,山光水色,碧波蓝天,辉映成趣。寺院建筑古今结合,白壁红瓦,朱红油漆,别具一格。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天君殿、祖师堂和功德堂。观音寺的创建和沿革,可谓历史悠久,艰难曲折。自晋、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名僧把持,香火不断,并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明末清初以後,建有大王殿、真君殿、财神殿、康王殿、观音殿等,取名为一粒庵,又称大王庙,进入鼎盛时期。南宋建炎三年(西元一一二九年),金奴侵入中原,国土大片沦陷,一支追赶宋高宗…[详细]
天地孕育人杰地灵,岁月易逝精华永存。浙江温州市的水心道观(水心殿)便是其精华永存的古迹之一。水心道观坐落于温州市鹿城南郊横渡南首十字河心水心屿上,始建于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距今已八百余年。殿宇几经沧桑,岁月变迁。1990年温州市道协申报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了水心道观。横渡水心屿四周环水,波光粼粼,烟波渺渺,云蒸霞蔚,独具风韵。它东依大球山,南眺大罗山,山水一色,景色秀丽。西汉末年,王胡乱华,晋室东迁。建都建康(南京)太守建白鹿城,兴修水利,疏通河道,为民造福,其亲临水心屿观察,赋诗曰:“水心小屿似江心,山水天成秀古今,踞瓯江星斗曜,南望罗锋紫气临。”南宋名人有诗曰:“青山环古屿,秋水映楼…[详细]
介绍相传清代文人墨客乐于观竹,县衙为此而建之,解放后1974年修复。观竹楼座落在洪山竹海的极高点,登上观竹楼,一望无际的竹海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湖南益阳市…[详细]
玄妙观玉皇楼位于崇川区仓巷57号,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至现状绿化,西至现状道路,北侧由本体向外拓展约5米。建设控制地带:南侧,东、西侧局部均与保护范围重合,东侧沿江海名苑1幢现状建筑向北延伸,西侧沿现状道路向北延伸,北侧保护范围外拓约20米。…[详细]
紫霄道观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著名景区雪山北麓,是温州市道教协会驻地。冬天积雪久而不化,故有“卧雪”之称。紫霄道观始建于元朝泰定元年(1324)。由紫阳派第17代大师柯符宗主持创建,后逐步扩建三进、二轩、一阁。至紫阳派第40代大师谢夷玉改传龙门派十五代大师贾本清住持,后传至第二十三代嗣师施宗明。…[详细]
温州白云观坐落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街道。始建于唐贞观十四年(640),原名“玄清观”。明嘉靖年间重修,历尽风雨沧桑。1992年复修,经区政府宗教部门批准为开放场所,之后改名为“白云观”,增修了三座殿堂,增塑道教诸神像。“大罗宝殿”供奉太上老君,是道教信徒朝拜、祈福和许愿的场所;凌霄殿供奉昊天金阙玉皇上帝与文昌帝君;灵官殿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与四大元帅;后还有斗姆殿等建筑。整座白云观殿堂布置庄严静谧,道众科仪韵律规范,道教音乐清虚缥缈,呈现出道家虚无、恬淡的气息。温州白云观与始建于北宋年间的白象塔相映成辉,浑然一体。温州白云观现占地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共有五座殿堂,规…[详细]
天地孕灵,日月精华,滋润孤屿,瑞霭福地。水心道观(水心殿)座落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南郊横渎南首十字河心水心屿上,殿宇几经沧桑,1990年温州市道教协会申报国务院批注,组建水心道观。横渎水心屿四周环水,波光粼粼,烟波渺渺,云蒸霞蔚,独具风韵。东依大球山,南眺大罗山,山水一色,景致秀丽。东晋明帝任郭璞为永嘉(温州)大守建白鹿城,兴修水利疏通河道为民造福。郭璞亲临水心屿视察时赋诗:水心小屿似江心,山水天成秀古今,北踞瓯江星斗曜,南望罗峰紫气临。南宋名人有诗曰:青山环古屿,秋水映楼台,明月景秀丽,清风送客来。明嘉靖时,大学士张敬孚游水心屿赋七绝一首:古刹宏宇水天中,烟雨春城景媚蒙。奇秀堪如蓬莱境,云霞…[详细]
天然道观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东蒙山,始建于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温州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东蒙山乃道教名山之一,素有“浙南第一洞天”之称。天然道观座落在东蒙山风景区中心,依山而建,四周悬崖陡壁,树木葱郁,风景优美,犹若仙境。清代经学大师孙诒让曾为此地撰写一副楹联:“岭行千步神仙府,门上三天羽士家”。东晋著名道学家葛洪就曾来此炼丹。陶弘景、林灵素等道教祖师也曾在此修行。天然道观现存有两大古洞。一为餐霞古洞,洞高3米,深5米,宽4米,阴雨天既能喷雾又能藏雾,晴朗天则清幽恬静,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度过一夜。见惯了名山大川的徐霞客游历了雁荡山后,曾专程来到乌牛东蒙山憩足,可见东蒙山在他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