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无虑山,今简称闾山,是阴山山脉余脉。屹立于辽宁省北镇市境内。山势自东北向西南走向,纵长四十五公里,横宽十四公里,面积六百三十平方公里,名峰五十余座,最高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医巫闾山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文献记载,医巫闾山是舜封全国十二大名山之一;又是全国“五岳五镇”十大名山之一。《全辽志》载:“山以医巫闾为灵秀之最”,誉为东北三大名山(医巫闾山、千山、长白山)之首。医巫…[详细]
观音阁位于滕州市柴胡店镇南部的老君院村,坐落在一个蜿蜒起伏的老君山西侧,其上原为一座古寺,可惜破坏殆尽,依稀尚可辨出当时的建筑遗迹。许多小佛窟造像已荡然无存,唯余这座石质建筑的观音阁,及阁内残存佛像和壁龛造像若干。观音阁高15米,宽8米,盲窗2孔。门额题观音阁三字,上年款署万历己未年(1619年),下款题为泰兴三立,属万历重修时的题记。迹象表明是阁原为唐代佛窟,万历时围窟建阁留存于今。观音者,乃佛…[详细]
观音阁位于永年县临洺关南大街上,阁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烽火台,隋唐时期,观音阁始具规模。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观音阁重修碑记》载:“第建始不知何年,相传唐尉迟敬德曾奉敕重修,而断碑残碣渺然无存。或云元魏之时崇尚佛屠,为其所建欤,未可知也。”清代县志图谱记为鼓楼。观音阁建筑历经风雨沧桑,几经修茸。它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原高三十米,共分四层,底层为南北大街通衢门洞,匾额上横书“燕赵第一境” 。据…[详细]
飞甍临江观音阁敖江流水,碧绿澄静,两岸绿树,苍翠葱郁。观音阁位于敖江北岸的宝华山下,依水背山,显得淡雅、古朴而宁静。春暖时节,依阁而望,敖江0,荡人心襟。对岸文笔山巍然而立,烟雾中若隐若现,青峰倒影,随波轻漾。在茂林修竹和芭蕉叶丛中,观音阁是一座极富诗情画意的古刹。大凡古刹名寺,扬名各有其因。有的因大德高僧而扬名,有的因风景秀丽而扬名,有的因神奇传说而扬名。连江县城西郊观音阁,因一场文人盛会而留名…[详细]
观音阁,距市中心龙珠阁约3公里,处在昌江河上游。与旸府山下的旸府滩村隔江相望。景德镇的别称“陶阳十三里”就是以这里为起点,即“上到观音阁,下至小港咀”,是为古代景德镇城区的最北端。此处背山临江,山上茂林修竹、鸟语花香,江中水秀如碧、青山倒映。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题绘的佳境。观音阁,就其位置来说,它建在石埭山的层崖间,是景德镇的南北通衢,又是地势险要的关隘。距有关资料介绍,从浮梁县旧县治(今浮梁古县…[详细]
观音阁是元明时期所建供奉观音的庙宇。因其位于姚安最早水利工程大石朋(建于元朝至元年间,即公元1335年-1340年,又称为“大坝海子”,今已废)西岸,古代庙前是烟波浩渺的宽阔水面,故亦称“望海楼”,后废弃。上世纪90年代后又逐步恢复。现已有大小房屋百余间,为姚安香客最多的佛教寺宇之一。旁有原水利工程留下的双孔输水涵,今尚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湖北省鄂州市观音阁长24米,高14米,以红石青砖砌就,与龙蟠矶巧妙地融为一体,显得雄峻巍峨,气势磅礴。千百年来,它饱经风霜,纵览长江。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淼长江水之中。狂涛巨澜曾使多少名楼华构席卷而去,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龙”(清人官文诗句),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阁身正壁镌有”观音阁”三个遒劲的大字。进阁正门石碑上刻的“龙蟠晓渡”…[详细]
位于彭镇马市坝街的老茶铺据说是明朝时的老建筑,用作茶铺至少也有上百年历史,当地人都叫它“观音阁”。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段传奇故事:大约一百多年前,彭镇(当时叫彭家场)发生了一次大火灾,整个镇子几乎都被烧光了,但这间茶铺却幸免于难。当地流行一种说法,说茶铺是观音菩萨踩着的地方,后来,老百姓就把茶铺称为观音阁了,还在茶铺里供起了观音菩萨。这间百年的老茶铺原本是俸神烧香的庙子,叫“观音阁”,后来改成了茶铺…[详细]
大连金州观音阁坐落在金州城东大黑山北麓半山腰,是大黑山古庙宇群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寺庙。观音阁另一个名字叫胜水寺,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明、清至民国曾有多次重修。20世纪60年代,胜水寺建筑群之望海楼被夷为平地,正殿和禅房檀木也被拆除,拿去建生产队猪舍。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拨专款对庙宇进行修葺,正殿、禅房、山门、下院已基本恢复原貌。寺院原分上下两部分。下院的24间古建筑布局为四合大院,在20世纪60…[详细]
观音阁,位于施秉县城西面的王家坡半山上,为旅游城的景点之一。原寺庙建于清康熙末年,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被毁。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偏桥卫的上五旗杨玉珍望门守节,与其亲族杨天才聚众募捐,重建正殿一栋、厢房二间,塑观音佛像,杨玉珍住持修行,改名为白衣庵,后更名为观音阁。1949年解放,僧尼离去。1953年改作偏桥小学,1960年寺庙被拆,庙址复耕。按历史形成的会期,即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详细]
观音阁位于广东高州市集贤街高力士宅后花园内中殿,始建于唐代,阁为木质结构,高约8尺,宽1丈多。阁额、圆柱绘刻彩色图案,镶嵌着金薄,玲珑剔透,熠熠生辉,庄严肃穆。阁内置有铜铸千手观音一尊,观音两侧有铜铸侍从两尊,皆由高力士在京聘请名匠用黄铜铸造送回寺阁供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灵惠寺与观音阁重修时,寺阁修饰一新,邑举人杨奇珍根据过去观音阁的奇趣故事,撰写了《观音阁碑》,镶嵌于灵惠寺内。灵惠…[详细]
昭明寺观音阁位于福安市湾坞镇宝林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原名昭明庵,位于福安市湾坞镇宝林村昭山自然村东侧100米处。宋代始建,历代均有修建。观音阁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坐南向北,为砖木结构廊院式建筑,通面阔26.35米,通进深为17.6米,占地面积465平方米。观音阁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带两廊进深三间七柱,圆通殿(观音阁)为寺院最后一座,地表比前一座大雄宝殿高出2米,前廊过道边沿设有石栏杆,两…[详细]
观音阁位于贵州岑巩县城东500米处龙江河岸凤山嘴的观音阁,被青山绿水环抱,掩没于古树丛林之中。为回龙寺古建筑群的一个部分。阁内有一口著名的大钟,是古思州城32个寺庙中铸造得最佳的一口钟,声音宏亮,晨曦中的钟声全古思州城百姓均能听见,习称“龙寺晚钟”。回龙寺由前殿、大殿;观音阁、回龙寺、内花园等组成,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宗教建筑群落。结构精致、气势雄伟,约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清代陆有楷诗赞曰:山城清夜卧云…[详细]
观音阁石刻造像 观音阁位于柴胡店镇老君院村西,始建于明万历已末年(1619年),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阁主体部分为唐代石窟造像群上的一座三层0,由泰兴王朱寿镛为保护石雕造像而在外面建造的,内塑坐姿着彩观音,镌工细微,极其传神,堪称国内目前存世佛教造像中的艺术珍品。在《滕县志》、《重修老君院记》等文献、碑碣资料中,都记载了这个胜迹:“滕邑东南五十里,旧有老君院古迹也,肇于唐代…[详细]
观音阁位于云南昭通盐津县豆沙石门关北崖峭壁间的青莲洞口,原寺建筑年代久远,仅存遗址。现存观音阁重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是四川省庆符县静修和尚募捐建造,系如意斗拱装饰的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是滇东北少有的古建筑之一,其左、右、后三面均依岩石为壁,阁门飞悬洞口,峻拔挺立于悬岩之间,在四周群峰的攒拥烘托下,大有飞阁凌空、气象万千之势,阁内石壁中,钟乳石倒立,天然地构成各种形态,其中有一钟乳石极…[详细]
长阳观音阁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座落于县城东区、清江北岸,距三峡宜昌40多公里。寺院简介长阳观音阁寺庙始建于明代,为长阳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新编《长阳县志》载:“观音阁,位于龙舟坪镇东白鹤岩下。明末由长阳人、南京户部主事李爵创建。其地高岩壁......寺院格局长阳观音阁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座落于县城东区、清江北岸,距三峡宜昌40多公里。长阳观音阁寺庙始建于明代,为长阳重要的佛教圣…[详细]
抚顺“观音阁”位于市区浑河北岸,高尔山森林公园山顶,有古高尔山山城遗址,古山城建于东晋咸康元年,八角九级密檐式古塔建于辽代,塔前古刹“观音阁”建于明代中叶。亭、堂、廊、寺隐于松柏绿树丛中,十分秀美。高尔山古塔是历史的见证,该塔始建于公元1088年,经过近千载的风雨残蚀,高尔山古塔却雄姿屹然,独领-,该塔是抚顺地区现存最早的古塔,塔高14.10米,直径为6.8米,全塔呈八角形,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结构,…[详细]
坐落在雅安市县前街106号的观音阁,旧名“月心阁”,据留存的明清碑记载,该庙始建于南朝梁(502-557年),明洪武甲子(1384年)、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间曾培修、改建、扩建。寺庙坐南朝北,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全部结构不见钉铆,工艺十分精湛。旧有三重殿及楔房数十间。现存大殿(观音殿)内有一“龙井”,其水甘洌。1954年9月,原西康省民政厅、文化处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详细]
观音阁原名“兴源寺”,位于汾西县城北10公里的李安庄村,始建于唐代,现存均为明清建筑。观音阁依山势而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各有传奇。前院正面“宝阁”,正塑观音,端坐莲台。0结构严谨、古朴、浑厚,造形美观,玲珑别致。中院砖窑3孔,两窑供老君、地藏金像,一窑龙泉水顺石灰岩层哗哗流出,清澈甘甜,能治百病。后院为四合院落,楼上雕有“灵泉宝阁”四字,檐下砖雕“神洞”门额。“神洞”石灰岩自然生成,天地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