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村古村落距皖南绩溪城东18公里处,是一个“狮象把门”、园林锁口的古村落。在这里,会祭有万丁之祠,奉先有千年之墓,宗佑有百年之谱。这里是徽杭古道的必经之路,村中仍保留着千年古树、宋代古墓、古桥、古亭,还有古居民、古门楼群、古祠堂等,村中有一条明代的水街,它巧妙地利用地势建造的古建筑群,依山而筑,逶迤伸展,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它集徽州古村落之大全,故有专家称此为“徽州古文化的活化石”。该村的西头…[详细]
旭日古村位于惠州博罗县龙华镇,面临东江,左牵沙河,右依太平山,背靠罗浮山,现存古民居建筑600多处,多为砖瓦房结构,是明清时期的岭南古村落建筑群。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被誉为岭南古民居建筑之典范.罗浮第一古村.还有一条“嫁女路”很闻名.古村具有400多年的历史,被专家学者誉为“岭南古民居建筑之典范”,旭日村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是岭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详细]
聚龙村又名邝家村,在光绪五年(1879年)由一批祖籍台山的邝氏华侨买地而建。聚龙村坐落在冲口街陇西与招村之间,村口正对一湾河水,整修过的河岸两边古榕蔽日,仍带有田园风光。聚龙村现占地5200多平方米,保存有古屋前后三排,共20间。广州芳村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聚龙村。据说这个有一百一十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仍居住着上百名男女老少。聚龙村的青砖大屋,墙脚用整块麻石砌成,窗楣的灰雕绘有富贵吉祥…[详细]
天门山古村落隶属于北镇市大市镇,地处北镇市北部,医巫闾山北脉,与义县相邻,距离北镇市区30公里。全村共有6个自然屯,分别为:华山、龙湾、老窝沟、四垄地、平房、柳条沟,全村共199户577人,幅员面积为21.5平方公里。天门山古村落的村庄道路已达到100%硬化,道路两旁绿化环境良好,有一定旅游开发的基础。村庄房屋建筑质量较好,有成规模的辽西传统建筑群,并成功获得“中国传统村落”称号,具有重要的开发价…[详细]
位于江西省丰城市东北部筱塘乡,具有良好的旅游交通和区位优势。距省会南昌约60公里,距京九铁路、浙赣铁路丰城站17公里,与赣粤、昌九、九景高速公路近在咫尺,易与井冈山、庐山、龙虎山、流坑村、景德镇等国内著名旅游线路相连。筱塘古村群包括厚板塘和甘棠北下村,体现了江西本土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筱塘古村群。厚板塘村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6),为涂姓一支聚族而居。是一个封建官商结合典型、贫富对立悬…[详细]
深井村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原名“金鼎村”,位于广州长洲岛的西南部,陆地面积为2.6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5000多人,因村内水井普遍较深,后来人们干脆称它为“深井村”。深井古村是广州保存得比较好的古村落之一,村内保存了许多有年份的建筑物,有大量的古民居、宗祠、塔等,延续了岭南建筑的一贯风格,和西关大屋有所不同的是,深井古村的建筑吸收了客家式的碉楼和西洋石柱、门楼、花纹图案等建筑特色,…[详细]
山西省大宁县太古乡太古村。大宁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太古乡是贫困县里的特困乡,太古村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0公里,及其偏僻的黄河村落,整个太古乡人口不足5000人。)曾经看到一首诗:身处人间世,心怀太古村。风流伊上叟,击壤作尧民。勤劳善良的人们世代守望的这片热土,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诗中既有对家乡的热爱,又饱含知足长乐的平常襟怀。道路沿着山梁向上,通往门洞的大路是沿堡墙拐过去的,有点像城墙的瓮城…[详细]
邹堂古村,一个古朴的乡村,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空港经济区地都镇,背倚桑浦山,面朝榕江水,东部与汕头市金平区、北部与潮州市潮安区接壤206国道贯穿而过,这里又是潮汕三市的交界处,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邹堂郑氏祖祠俗称“始祖祠”,位于邹堂里面的乌美村,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是邹堂郑氏之11世祖郑旻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的。郑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贵州布政司、四…[详细]
岜沙(当地人称biasha)苗寨位于贵州从江县面向都柳江一侧海拔550米的山坡上,全寨有300余户人家。因地处偏远,至今仍保留了古老而原始的生活方式。寨内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方式原始,发势奇特,被称为:秦时发式汉时装。岜沙苗寨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置身其中往往难辨方向。房屋皆为古老的吊脚楼,屋顶以杉树皮覆盖,保持了古老苗寨的原汁原味。岜沙最具特色的是苗族男子的妆容…[详细]
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南部15公里张巷镇境丰抚公路旁。据《上点杨氏族谱》所载:西晋之时;天空斗牛之间常现紫气于丰城东南方向,有次三位神人乘白马到此游览,乡人曰:“怪哉!吾地当兴,故遣神人以发其兆,白马之瑞为千里之驹,因而在塔岭山建造祠庙以祀之,取名《白马庙》(现塔岭山仍留有古庙遗址)此山又名白马山。又一民间口传:昔日三眼神人——《封神榜》二朗神杨戬曾到此地,乘白马在村东首鸡公(脑)山,又名凤凰山,古时扎…[详细]
虎坑村位于广东省陆丰市博美镇北郊,寨门前有一口腰兜池塘,池外水田横穿南北,小山丘起伏连接村落四周。八万河从该村后面流向南端的乌坎港。村落周围长满榕树、青竹、荔树等数十种树木,多株榕树已经五六百岁了!虎坑村现有十三座年代久远的祠堂和古民居。祠堂样式有宗祠、家祠、祖屋、四点金等等;古民居建筑样式有下山虎、二间直、独脚靴、封厝包等等。该村年代最久的林氏宗祠占地面积326平方米,相传与清代潮州状元林德镛有…[详细]
冢斜村地处绍兴县稽东镇车头,离市区三十余公里,北靠大龙山,南临舜江。冢斜古村,保存着相当数量的富有绍兴山村特色风格的民居、公祠、祠堂、驿站、古井、街巷,文化底蕴很深,是江南山区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和展示潜力。永兴公祠,始建于唐朝贞元9年(公元793年),为纪念唐太宗称为“五绝”的大书法家、大诗人虞世南而造。永兴公祠座落在冢斜大龙山南麓,建筑面积为1045平方米。祠内为二…[详细]
三排瑶寨是一个集中反映排瑶族源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居住建筑、服饰特色、民间歌舞、体育娱乐等民族风情最为丰富、最为全面的旅游景区。从县城出发,驱车盘山而上,沿路绿树成荫、山景如画,不时还能见到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瑶胞在赶路。三排瑶寨建在一个高坡上,一排接一排的房屋依山势逐级而上。寨内有小礼堂,瑶胞会为到来的客人表演瑶族歌舞。寨中还有一个长达2米多的腰形长鼓,鼓声非常洪亮。瑶寨的对面是一个大山谷,…[详细]
棠樾村,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节义的。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近年已修复如旧。中国牌坊博物馆也在这里筹建。棠樾村是鲍氏村落,历代以经商为生。主要建筑:鲍灿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初年。牌坊额题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据《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详细]
翠亨村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东南南节区南蓢镇,原名蔡坑村,后因附近山林青翠,故改名翠亨村。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1866年诞生于此)。翠亨村是中山市南蓢镇辖村,位于中山市境东南部,也是在南蓢镇东南部。东临珠江口伶仃洋,与珠海市淇澳岛隔海相望,南连珠海市金鼎镇,西靠五桂山,东北与崖口村相邻。京珠高速公路经村东穿过。中拱公路纵贯村内。翠山路东连中拱公路,西接城桂公路,经逸仙水库边穿过。是中山市东…[详细]
鹤湖围屋位于广东省龙门县永汉镇鹤湖村,始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为清代晚期建筑,其结构为三堂、四横、一-、四碉楼、一望楼(中心楼)的城堡式客家围屋。围屋前有大面积池塘连接两侧壕沟,三面环水,围后依山,前筑女儿墙,后筑高围墙,建筑长宽均为80米,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共有108间通廊房,东北边仅设一斗门架石桥供出入。2001年5月被录入《南粤客家围》,2003年7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顺德碧江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在大良北面11公里,始建于南宋初年,因有一小山岗称碧岗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称碧江。最鼎盛时期曾有3万多人口。该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他们告老还乡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园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碧江村现存的祠堂、宅第、民居、书…[详细]
银河苏村:康有为出生于此苏村古时称银塘乡,又名西樵里、银河乡,有四千五百多年历史,属西樵山文化,还是变法的前沿,维新的摇篮,戊戌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就是出生于此,颇具传奇色彩,。早在石器时代已有渔民、土著人居住,大批先民从西樵山采石运到南海古海岸银河两岸加工石器销往各地,成为商贸集散地。苏村环境优美,依山傍水,古银河流经苏村。溪水常流,鸟语花香,荷花环绕,坐拥银河两岸几千亩田园风光。苏村现存有:天后…[详细]
三甲古村落群位于涟源市蓝田城区西南约四公里处,与新邵县、冷水江市毗邻,湘黔铁路、国道207线、娄涟高等级公路和娄星高速贯穿全境。2009年2月三甲古村落群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其中世业堂和红旗居民点于2011年初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甲古村成名于宋高宗绍兴年间,相传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境内遗存有百余座明清时期的青砖青瓦庭院,最早的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世业堂”、“于时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