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位于“世界茶源”云南省普洱市,距离城区5km。普洱自古以来便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滇南茶叶集散贸易中心,素有银思茅、东南亚陆路码头之称。茶马古道是中国知名线性文化遗址之一,景区内的茶马古道遗址是茶马古道南北走向中的重要一段,是贡茶入京的起点,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长、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在这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亚热带丛林中,远眺苍翠绵延的普洱茶山,品味源远流长的…[详细]
梅关古道分为两个景区,南边的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30元,北边的是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25元。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庾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庾岭。“梅岭”其名相传源于战国末年,越王后人梅绢率越人南迁居此拓荒筑…[详细]
在湖南省安化县(主要为洞市,江南)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就绵延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回荡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国家AAAA级景区2011年8月23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与…[详细]
商於古道文化旅游景区项目是以312国道(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为主轴,以中华原生文明为基调,以先秦时期商於古道历史文化典故和遗存、秦楚融合之地生活方式和秦岭-丹江自然生态资源为重要内容,通过营建历史文化创意体验空间、旅游空间和文化再生产空间。先期形成由六大文化旅游景区构成的复合型协作体式大型文化旅游区。后期,随历史考古发现,将逐步形成由古驿、古关、古道、古村、古寨、古镇、古城等单元构成的带…[详细]
图腾古道位于著名的“十里画廊”中的位置。景区展出的有石器、陶器、自然图腾柱、古老的@@@@、让人听不懂念念有词充满野性吸引的肢体语言等原始生活场景,再现了12000---7000年前桂林先民居住、生活、宗教、狩猎和甑皮文化的历史风貌,为世人开启了一道远古之门!在烟雨峰岳中,皮里黝黑的甑皮人与漓江为伍,与青山为伴,或渔猎或采集,使用的依然是古朴的石器、骨器‘原始的陶器、蚌器。在节奏明快的“妖鼓”下,…[详细]
茶马古道风景区是云南省集中展示茶文化、茶科技、茶产品的重要窗口。是集观光旅游、民族茶文化展示、茶交易、科研培训、良种繁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园区。是按旅游景区规范标准建设的高起点、高档次、大规模的生态旅游景区。景区充分利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优质茶地和科技优势: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将古老的茶马古道和现代的有机茶园,各少数民族的制茶工艺和饮茶习俗集中展现;将传统的茶事活动同现代先进的茶叶科…[详细]
龙州红军古道景区西接G358国道,南邻崇水高速,距离巴凭高速上龙出口(在景区的西北方向)约7公里。距离龙州县城约12公里,距离崇水高速出入口约18公里,距离崇左市区约72公里,交通便利。整个景区分为三个区域:一是甫茶入口服务区,位于新联村甫茶屯,建有历史馆、游客中心、装备室等;二是红军古道驿站,设置蔗林迷宫、手信馆、茅草亭、水上浮桥、素质拓展区等休闲娱乐设施;三是天琴壮寨,设置有大型泳池、手信馆、…[详细]
沭河古道景区位于临沭县西南部,距临沭县城15公里,为国家AA级景区。古道北起大官庄水利枢纽工程人民胜利堰,南至清泉寺闸,全长14.25公里,水深3—5米,最宽处达300米。河道水路弯弯,芦苇丛丛,水鸟聚集,自然风光秀丽迷人,有“中国北方漓江”和“鲁南第一水乡”的美誉。沭河古道两岸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历史文化遗迹、景点众多,主要有样山马陵之战古战场遗址、荞麦涧大汶口文化遗址、岱涧丹霞地貌、岌山恐…[详细]
秦楚古道,是公元562年,即北周武帝时,在原有终南小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扩建后的秦楚古道,又叫“义谷道”,是一条三米多宽的骡马大道,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官道。拿现在的话说,秦楚古道就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高速公路。这条古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安康的丝绸从这条古道进入长安后才能西去。隋唐时期,盐、茶、丝绸、粮油、瓷器,在这条古道上南来北往。有学者认为,秦楚古道,也是丝茶古道。柞水古为京畿…[详细]
汉代把严道至汉源,经越西直达金沙江边的攀枝花一段称为牦牛道,发展到唐宋时,荥经已成为多条支线的汇聚点。汇集牦牛道的主要干线有四条:一条是经邛州(邛崃)翻越镇西山(罗绳山)过青龙关到龙门,顺玉溪河而下至今芦山县分道,顺芦山河、飞仙关望岩渡口、进而到达今天全的始阳镇越凤凰嘴,再逆荥经河,穿过4公里的伏龙峡谷至荥经境内的邓通城(今宝峰乡),再经荥经城后翻越大相岭至汉源九襄。第二条支线是经邛州翻罗绳山东向…[详细]
贵生书院与门前古道位于徐闻县宾朴古城内圣殿塘东。坐北向南,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谪任徐闻典史添注时,见“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故与知县熊敏捐资创建。取名“贵生”,意在宣扬“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贵重”的人文观。书院建成后,屡经修茸。现构为清道光元年(1821年)至道光三年重建。占地面积3030平方米,院落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前厅、中堂、亭阁、后厅。前厅为硬山顶,面宽13.5…[详细]
陶元岭古道又名“陶宴岭古道”,地处绍兴县王坛镇与平水镇交界。古道上下有一千四百多级石阶,两米多宽。山中巨石嶙峋,古树参天,古道优雅僻静,岭顶有一处常年不枯的水源。南朝齐梁年间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曾隐居于此。宋代,陆游祖父左丞陆佃曾隐居于此结楼著书,陆游也曾多次来访。宋将作监丞王修竹曾在此岭建陆游贤人祠。陶元岭曾是古时绍兴通往王坛、嵊县的唯一通道,现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仍保存完好,成了非常久远…[详细]
云南驿茶马古道云南驿茶马古道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南距祥云县城21公里,作为祥云县最早的县治驻地,是古滇文化的典型代表。云南驿是西南丝绸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作为驿站至今已有1237年的历史。当时随着白盐井盐业的兴旺,盐商马帮络绎不绝,驿道运输频繁,古道遗址的石板路上至今仍存留下斑斑马蹄足迹。驿站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保存完好,在西南丝绸路上绝无仅有。“彩云南现”的美丽传说更为云南驿增添了绚丽的光彩,…[详细]
车师古道车师古道是连接天山南部吐鲁番与北部吉木萨尔之间的天山古道。开凿于汉代,兴盛于唐代,因连接车师前部与后部,故称车师古道。具体路线从吉木萨尔县城向南,溯东大龙口河而上,经务涂谷遗址、头道桥、二道桥、三道桥、四道桥、五道桥、六道桥至琼达板,越山入吐鲁番境内的高昌壁,终至鄯善县的鲁克沁王城。汉初时,匈奴兵屡出古道,进入车师前部,与汉兵发生了五争车师前部之战争,迫使汉兵放弃车师前部。车师古道——是一…[详细]
哀牢山茶马古道(金山丫口茶马古道)位于镇沅县和平乡麻洋村马鹿塘组,据调查该段茶马古道石板路面铺设于清代,该古道自麻洋村起至金山丫口,全长200米,宽2米,用石块砌成,沿途经恩乐、者干河至麻洋村,过金山丫口,到达新平、双柏、昆明等地,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清代哀牢山主要通道之一,对研究茶马古道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9月16日由镇沅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详细]
徽饶古道始建于唐代,均用长约4尺青石板条铺砌而成的,由长江以北通往徽州、饶州等地的客商必经之道,故被称“古徽道”,“徽饶道”即属旧时的“国道”。徽饶古道穿越是徽道的其中一段,全程15公里左右,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尚未完全开发,沿途断崖峭壁林立,崇山峻林,自然风光秀丽,适合初级户外爱好者的穿越体验。最佳徒步线路:休宁县汪村——桐子岭——连坑——石屋坑——塘窟——婺源沱川——理坑——白石坑——虹关——岭…[详细]
《三国志》记载:三国时,司马昭命钟会、邓艾领兵伐蜀。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邓艾则回军景谷道,到达阴平郡,走数百里险要小道,到达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开关投降。邓艾军长驱南下,攻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灭了蜀国。从此留下了阴平古道的历史遗迹。阴平古道起于阴平都,即今甘肃文县的鸪衣坝(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详细]
米仓古道以翻越米仓山而得名。《辞源》记载;“米仓道,在今陕西南郑县南,位于川陕交界,东与大巴山相连。自南郑经此山为入蜀要道,路皆险峻,古称米仓道。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米仓山作为南北屏障,米仓道为南北出入要塞,远古巴人在米仓山中开辟了多条道路,形成了一个道路网络,通称米仓道。米仓古道是中国最早的国道,其历史久远,在夏商时期便有记载,夏禹王会盟涂山,巴蜀往焉;殷高宗妇好伐巴方,曾设巴戌关于…[详细]
茶盐古道是万源历史上的主要交通要道。以万源县城为中心的古大道东进城口、宣汉、下开县,南下宣汉至达州、开江、开县,西至通江、巴州,北上陕西至甘肃,贩运(卖)茶叶、食盐的商人都得经过这几条要道,因而这交通大道被称作“茶盐古道”。古道在崇山峻岭中游走,期间沟壑纵横,山峦叠嶂,险阻要冲如锁钥、道路崎岖似羊场,不知是何年何人修建。单是石塘乡这一段:自黑滩子到通天观长约40里,皆用1.3米-1.5米的青石板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