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衡山梵音古道是我国最具禅意文化的一条古道。梵音古道从康家垅梵音谷入口至邺侯书院,全长约9公里,是中心景区内一条基础设施、文化内涵均成熟的古道。古道各项基础设施保留较好。全程登山道皆为石板铺成,尤为适合游客徒步登山赏景。古道文化内涵丰富。涉及历史人物懒残和尚、李泌真实存在,经得起检验。《乐道歌》在当时也是家喻户晓的歌曲。此道还曾是高僧大德和帝胄饱览山色之路。梵音古道沿途主要景点:康家垅、卧藤萝下…[详细]
大会岭古道,位于文成县大峃镇北,东起于大峃镇岭脚村,西至百丈漈镇富垟村岭头,西北走向,旧时是文成县境北通青田县、景宁县、云和县、龙泉市,南达瑞安市、平阳县的重要交通要道。该道始建于元代,具体何年已无可考证,全长4.8公里,4500多级台阶,平均宽1.2米左右,最高海拔710米。古道两侧遍布多种名木古树,有枫树、松树、竹林等,尤其是枫树,有80余株,平均胸径85厘米左右,大多有数百年树龄,从岭头贯穿…[详细]
古道故居位于万江街道共联社区古屋村,GPS坐标:北纬23°0207.5东经113°4215.9,海拔高程17米。古道,又名锦榕,1919年生于万江共联村。1937年在东莞中学读高中时,常与罗尧等同学到农村宣传抗日,组建进步学生组织,出版进步刊物《熔炉》,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参加全省高中毕业班集训期间,加入“学生集训总队抗先队”。1940年夏,帮助东莞国民党县政府到寮步…[详细]
主要特色为苍岭丹枫:南起横溪镇苍岭坑村,北到缙云南田村,全长5公里余。这是一条古道,为通往内地的必经之路,相传为一盐商所建。古道两侧大山夹峙,山势险峻。山坡上多枫树,深秋后一路山色极美,为古代仙居八景之一。这是遥远的往昔,这是遥不可及的古代伟大工程,这是现代文明抛弃的美。而今的古道,已无力承起一个“古”字的分量。到了今天,“开山挖路”“旅游开发”“乱扔垃圾”“水质恶化”,古道就像一位无辜的老者,历…[详细]
钱王铜山岭古道起讫(途经)地点:方岩镇铜坑古落村施氏宗祠起、经庙口古村落、庙口武肃王生祠、林坑古村落、铜山岭头、吴越国铜矿遗址、舟山镇铜山村大秧田古村落止。总长度:6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铜山岭钱王古道”处在高山峻岭之中,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与丽水市缙云县相邻,连接各地风景名胜区。纵观整个“铜山岭钱王古道”山青、水绿、路幽。“古”、“文”、“绿”、“红”相接应。“铜山岭钱王古道”与缙云县白竹乡西施…[详细]
新化古州茶马古道,位于新化乡鹦哥坡,距禄缂蛟�12公里,东面下王石匠坡从昌沅直抵新平城邑,南面从海味、蒿枝地、戛洒直达迤方,西面从鲁尺拉河、小铺子可通古南安州,北面通过迤阻山主峰和新化古州野林相连。鹦哥坡,新平县年纪稍长的人们无人不知,旧时的马帮商旅无人不晓。传说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率军南征至此,兵士们到坡上口渴无耐,实在走不动路了。诸葛亮即用拐杖在岩栈上杵了杵说:“天不亡我也即此出…[详细]
斑鸠坡茶马古道有一条神秘的古道,其源头在思茅,她向南延伸到东南亚;向北直达昆明,入昆后可快马直上京城;往西蜿蜓直上青藏高原。她具有悠悠1800年沧桑历史……古道沿途高山逶迤,峡谷纵横,风光旖旎,气候多变,民风古仆,她曾经见证过普洱茶贸易的盛衰,她是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她,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普洱茶和其他产品交换…[详细]
兰坪自古盛产含碘食盐,是滇西盐业的重要产地,茶盐古道因其而闻名于世。茶盐古道东连大理、丽江,可通滇中;西接怒江,可达缅甸、印度;东通维西、德钦,可进西藏,是连接不同文化、宗教、民族区域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1)富和山茶盐古道富和山茶盐古道位于富和山澜沧江沿岸四十里山箐林中,独存石砌古道200余米,余路虽然再无砌石,但至今亦依稀可见。最著名的是古道上那一段“盘根路”,由于商旅驿马长期来往,路上的土石…[详细]
黄桷古道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北面,从上新街到黄桷垭。是一条被称为“老君坡”的古籍板古道,为当地一景。古道的下端起于两处,一是位于上新街前驱路的左侧,是一条顺坡蜿蜒的青石板铺垫的中大路,是重庆城连接龙门浩渡口的通道,也是通往川黔的主干道;一处起于海棠溪,紧邻老君洞的一条石磴盘曲的天梯云栈。两条路在黄桷垭口前汇合。黄桷古道曾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其道依山势而建,青石板路蜿蜒穿行在黄桷树的浓荫中。据…[详细]
博南古道中国境内的三条丝绸之路(西北的路上丝路、南方的海上丝路和西南方的路上丝路)中,以西南方的路上丝路发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便已开通。这条丝路在汉代时称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既是指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商路。尽管古道难行,古代的商旅却在千难万险中打通了这一条民间的贸易商道,利用马匹、骆驼以至人力,运载着丝绸、布匹、瓷器、铁器、漆器、茶叶等到印、缅各地,又…[详细]
该古道原名“北山朝圣古道”,在唐朝中晚期时就已开始使用。古道在众多山脊上连绵着,蔚为壮观。宋代景定年间即有刻石。清代同治年间,曾国藩兄弟曾出巨资修缮,所以称为“曾国藩古道”。千百年来,这条古道,在众多香客们心中,更是一条无比神圣的“朝圣天路”。据了解,登顶南岳衡山主峰祝融峰曾有四条古道,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部分都已经遭到破坏。“曾国藩古道”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古道。历史上,从湖南湘乡及湘潭…[详细]
马岭森林古道起讫(途径)地点:起始桐庐芦茨村经建德毛洲自然村、下梓州终点至浦江马岭村。总长度:28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马岭古道坐落在浙西山区建德东部与浦江县西部交界的县界山脉马岭山。马岭山,别名野马岭,海拔900余米。该古道起点海拔341米,过马岭山最高点为海拔688米。古道沿山体、小溪、梯田蜿蜒而上、穿林而过,一路有古桥、古祠庙、名人古宅、古遗址、古村落等,特别是建于宋代的西山桥为国家重点保护文…[详细]
•系统展示了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是了解古道历史的绝佳窗口。景点介绍茶马古道博物馆也称大觉宫,是明代木氏土司“束河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是一座珍贵的古建筑。建筑内部设置的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以茶马古道文化、束河当地风俗和普洱茶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向游客展示着这里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非常值得参观。历史上的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详细]
寒山古道起讫(途径)地点:街头古镇;东线经后岸、九遮、济溪、白泥坦与南皇古道相连。南线经后岸、黄水、、黄家湾、江岙、柱峰、井坑、岩坦与仙居广渡相连。西线经琅珂、方山、金满坑、雷马坑、箬湖延伸至磐安县尚湖镇。北线经合溪里、黄润坑、东坑、红军岭,穿越台州、越州、婺州三州界,与新昌相连。总长度:154528米概括及主要特点:寒山古道为辐射型的古道群,起于天台县街头古镇,贯通古台州、越州、婺州三府,因唐诗…[详细]
南江米仓古道年代:秦至民国2012年,南江米仓古道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截贤驿栈道及桥桩孔保护范围:栈道及桥桩孔外延50米(包括河谷和山岩上部)。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2、寒溪河栈道及桥桩孔保护范围:栈道及桥桩孔面外延50米(包括河谷和山岩上部)。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3、官仓坪(又名巴峪关)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详细]
当地人称下金鸟村到大岭坑村的古道为大岭背,是因为古道要翻过一个山背,故得名。感觉这说法有点牵强,山区中的古道,翻山越岭那是最正常不过了。据一位60来岁退休干部模样的村民介绍,以前温州、青田一带的人,要到永康方向去,都要经过大岭背古道的。下金鸟村与上金鸟村相距很近,同属一个行政村。一条小溪穿下金鸟村而过,村中央座落蔡氏宗祠,祠中正堂上摆着密密麻麻的先祖牌位,在一座简陋的戏台上堆满了杂物,整座祠内杂草…[详细]
上青古道起讫(途径)地点:从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上灶-王坛镇青坛。总长度:21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这是一条集日铸岭古道、陶宴岭古道、万寿山古道于一体的历史森林步道。日铸岭古道北起梅园锁泗桥,南向经日铸岭,终于祝家村上祝。历史上是本地山民去平水、上灶参与集市贸易的必经之地,也是绍兴通往台州、温州的陆路要道之一,被称为绍兴的“茶马古道”。岭上有下马桥、议事坪、日铸云梯、太平井等古迹。现古道石级基本完整,…[详细]
吴越古道全长约35公里,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与南唐的主要通道。顺吴越古道石板路台阶而上,一路溪流陪伴,瀑布奏鸣,曲径通幽,跌宕起伏,天地人合一,似在画中游。大约2至3个小时到达千倾关,千顷关为两块巨大而光滑的花岗岩构成,像门一样挡在眼前,这一处天然石门,高近4米,厚约3米,宽可两人并行,其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登上石门,拔开石墙上面的杂枝,曼延起伏的两翼石墙,是古城墙防守工事。千顷关与千秋关、昱…[详细]
米仓古道,是穿越米仓山连接陕西汉中与四川北部的道路。主要有四条线路,分别沿通江、冷水河、喜神河、白岩河、东河河谷到四川。几条线路均需翻越川陕交界的米仓山,所以通称米仓古道。《辞海》1979年版载:“米仓道,在今陕西南郑县,位于川陕交界,东与大巴山相连。自南郑经此山为入蜀要道,路皆险峻,古称米仓道。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米仓古道的第一条路线:即历史称谓的汉中古道(又称长安古道),是“米仓古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