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庄古建筑群包括梭庄文昌阁、元音楼、药王庙三处单体古建筑。保护范围:文昌阁:以文昌阁基础为起点,东至药王庙西墙基,西至西墙基向西2米处南北延伸线,向南至楼梯墙基,北至北墙基民居。附属文物:影壁1座,碑刻1通;药王庙:东至药王庙东墙基向东4米处(院墙墙基),西至文昌阁,南至药王庙墙基向南2.6米(民居北墙基东西向延伸线),北至药王庙北墙基向北1米处。元音楼:东、南、西以元音楼基础为起点向外2米处,北…[详细]
白鹭村古建筑群(含恢烈公祠(含院墙、旗杆石6组)、王太夫人祠、兴复堂(含院墙)、佩玉堂(含院墙)、福神庙(含院墙)、书箴堂(含院墙)、兰善堂、拱祥堂(含院墙、门楼、)书升堂、鼎福堂)白鹭村位于江西省赣县的最北端,毗邻兴国县和万安县,故有“一脚踏三县”之称。白鹭村得名于宋绍兴六年(1136年),白鹭是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落,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厚的赣南客家文化。虽历经860多…[详细]
宏村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黟县城东北11公里处,为明、清、民国时期徽州民居建筑群。宏村,又名泓村。公元1131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始。汪彦济在村口兴建睢阳亭,作为入村标志性建筑。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作为程朱理学发祥的徽州也达到了极盛时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营商者大增,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修桥铺路,形成了1401—…[详细]
喜洲白族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滇藏公路东侧。喜洲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隋代称“史城”,唐宋间为南诏、大理国“大厘城”。清末民初,当地民族经济发展较快,主要建筑遗存多于此时建造,民国时又有营造,如清末赵家院、1920年建的严家院、1948年建的杨家院和董家院等。喜洲白族古建筑群现存明、清、民国时期较完整的民居101院,加上现代承袭白族传统形式民居共约1500院。各院平面布…[详细]
荣山十字街古建筑群(含登科第、日升川至宅、儒林第、州司马第、外翰第、花六庄民居)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荣山乡新街村,古建筑,年代为明末清初。含当地吴姓家族兴建的二十余幢砖木石结构的住宅而组成的纵横交叉约千米长的明清古建筑群,故称“十字街”。古十字街有近三里长,街两边是老宅,砖木结构,墙高门阔,雕梁画栋。街面1.5米宽,显得狭窄、幽深。每幢建筑前都用青石雕刻兽面图腾及书法四字横匾,建筑大多为两厅一堂…[详细]
黄田村古建筑群。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共8片,黄田片1片,徐村片7片,总面积36.72公顷。黄田片保护范围:东至沿来龙岗西南山脚下、凤形山北侧山脚下;南至凤子河南岸向南30米,沿狮子山、旗峰山,距肆雅堂最东端30米,于培风阁门前;西至象山、赵家山下,沿乡道、村路,最西距2号文物院落150米到转弯处;北至乌龟形山下,面积34.57公顷。徐村片保护范围:(1)涌溪:3座建筑的外边界向四周外扩10米,沿院墙…[详细]
林口古建筑群青林口,坐落于二郎庙镇西南的小山沟里,潼江之源马阁水与另一条小河在这里交汇,川北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至今仍保留了较完整的文昌宫、妈祖庙、南华宫、万年戏台、桥楼亭等古建筑和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木构一楼一底民居,自1999年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剧组在此拍摄两集外景后,名声鹊起。青林口依山傍水,位于江油市东北约40公里。原为江(油)、梓(潼)、剑(阁)三县交通要道和商贸集散地,会馆林立,…[详细]
题壁堂古建筑群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街道。年代为清。 2013年,题壁堂古建筑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题壁堂是升阳观的一部分。升阳观位于济南老城区寿康楼街路南,总建筑群占地3750平方米,初建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为供奉神话人物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的庙宇,故又称吕祖庙。相传,庙建成后的一天,住持道士刘道让明明看见一道人进入庙内,但遍寻无踪,却在正殿左墙壁上…[详细]
岁圆楼古建筑群 岁圆楼位于双牌县理家坪乡坦田村,始建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建成于1840年,当地皓命奉政大夫何贤寿规划建筑。2006年5月被湖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岁圆楼为典型的湘南农村古式建筑,整个建筑呈徽式民居风格。二润庄、六如第、四玉腾飞三座庭院依次从南至北整齐排列,坐西朝东,每一座庭院上下三座,沿山势呈阶梯式建筑,砖木结构,有房间22间,天井四口,六级石阶,牌匾三块。…[详细]
泉州港古建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东及石狮市境内,距泉州市区10公里。泉州港古称后渚港,负山面海,扼晋江、洛阳江出口处,宋元时期商贾云集,是泉州出海重港。历史上说的古泉州港,是泉州地区“三湾十二支港”合成的集群海港的总称。郑和航海曾在此停泊;出土文物有泉州湾宋代海船及宋元外侨宗教石刻、外销陶瓷;附近金山上有南宋观象台望云楼故址;明代抗倭旧址金山寨,寨墙周长85米,花岗石砌成,保存尚好,附近还有古码头遗…[详细]
许村古建筑群坐落于安徽省歙县县城西北20公里处许村镇所在地——许村,地处黄山主脉箬岭南麓。唐末,许氏迁居于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许村。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发达,村落建设迅速发展,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著名的有大观亭、高阳廊桥、五马坊、双寿承恩坊、观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许社林宅、许声远宅、许有章宅等。1996年许村整体申报成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6年许…[详细]
荆坪村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舞水河西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儒家文化深深渗入的千年古村。该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有6个村小组,428户,1720余人,全村百分之九十人口姓潘。荆坪在战国时期是一座繁华的古城,为古牂牁国的都城,汉代为舞阳县址,唐宋为溆州城址,唐宋时由于战乱而废弃,逐步沦为荆棘之地。公元1074年,宋朝当朝宰相潘仁美的长孙潘贞周带领潘氏一族流放至此,辟荆棘为…[详细]
高椅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宛如一把高高的太师椅而得名。古村现保存有明洪武13年到清光绪7年(1380—1881)连续500年间的古民居建筑104栋,总建筑面积19416平方米。古村现有住户594户,2205人,其中85%的村民为杨姓,侗族,系南宋诰封“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高椅古村无论从古民居建筑群落的地理分布还是建筑的形态特点、以及内部结构与周围山水园林、地形水系的关系,都有着极具特色的人文形…[详细]
梅鹤古建筑群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梅鹤村,年代为宋至民国。简介:包括三座桥(九跳桥、沉字桥、柳墘桥),一个门(石阙门),三处宫庙(车山宫、东岳宫、林公宫),一处明代民居(十年厅),五处清代民居(方厝里、林居琫厝、林居清厝、林杜行厝、林赞帮厝),一处民国建筑(后为知青点)等14处建筑。九跳桥始建于宋,为三孔伸臂石梁桥,全长25米,宽2.4米。沉字桥又称花桥,始建于宋崇宁五年(1106),清乾隆四十年…[详细]
陶店古建筑群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年代为清。包括何氏宗祠、慎修堂、继善堂、十三间何氏宗祠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陶店村路北66号,又称小宗祠,坐西朝东,前面有小溪盘旋,似襟带绕流。建筑分前后两院,分三进五开间左右厢庑,建筑面积641平米,耗工4年完成,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何懋宰发起建造。道光十二年(1832),其子孙又对宗祠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现存青石门楼系道光时期建筑的原物,上面记载了落…[详细]
介 绍 离开黄山温泉后乘车下行约60公里至紫霞峰下,便可见到,故又称“紫霞山庄”,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庄面积16000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附近的10座典型的明代建筑集中一处,形成了今天独具风格的明代山庄。 这十余座明代古建筑是荫秀桥、石牌坊、善化亭、乐善堂、曹门厅、方观田宅、司谏第、吴建华宅、方文泰宅、苏雪痕宅等。 荫秀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为单孔拱桥,它…[详细]
古韩镇古建筑群(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长治市襄垣县城内襄垣县城隍庙是长治地区府、县奉诏创立城隍庙的唯一遗存,城隍庙现存各建筑皆明代遗构。城隍庙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6748平方米,现存中轴线建筑有山门及两侧钟鼓楼、戏台(乐亭)和寝宫,其余均在抗日战争和文革中被毁。东西两侧为新建襄垣县第二小学的教学楼及民居。崇福寺,又名净福寺、靖福寺,别名上寺楼。据清乾隆四十三年《襄垣县志》载:寺庙创建于…[详细]
马头寨,位于贵阳市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东濒开阳最大的河流之一清河和底窝千亩大田坝,北临深水河,背靠风景秀丽的百花山,是一个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布依族、汉族杂居村寨,2002年经开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唐宋时期布依族先民就迁入底窝坝清河两岸,元明时期形成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杂居区。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底窝…[详细]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古建筑群”于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主要包括嗣汉天师府内的三省堂、私第门、宫保第、广缘斋、仁靖真人碑、大铜钟、灵泉井和上清宫内的东隐院等8处文物,其年代分属南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 三省堂是嗣汉天师府内保存下来最为完整的抬梁式木构建筑,始建于明代,“皇清同治六年谨修”,为江南院落式布局,南北座向,分前、后、中三厅和东西厢房,面积近千平方米,是历代天师的住宅,堂内圆柱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