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泾镇位于上海松江区的东北部,如果从北宋形成村落算起,差不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镇在北宋形成村落,最早叫会波村,南宋改名七间村。一直到元代中叶,因外波泾、通波泾、洞泾、张泾四条泾水汇集于此,才正式取名为“泗泾”。元末文学家陶宗仪挈家来此隐居,在泗水之南构筑“南村草堂”;藏书家孙道明则筑“映雪斋”于泗水之北。元代后期始成集镇,称“泗泾里”。明正德年间改称“泗泾市”。七宝徐寿出资沿蒲汇塘北岸构筑石桥…[详细]
一、景区介绍:东溪镇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边缘,贵州大娄山脉北端,重庆南部,幅员面积157平方公里,辖20个村,总人口8.9万人,其中场镇人口2.4万。东溪镇历史源远流长,于公元前202年建场,名万寿场。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此设丹溪县,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4年)撤丹溪县为镇,宋、元、明、清为安里统治中心,属县行政公署所在地。东溪建镇1300多年,建场2200多年,素有“川东第一山水古镇”的美…[详细]
福宝古镇距四川省合江县城42KM,是国家级福宝森林公园的门户,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已“积众数百家,可为巨镇”,成为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建镇时因交通极不方便,谋生艰难,故以庙宇兴场,得以取名佛宝场,后因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径七尺大的鹅卵石,后改名为佛宝新场。解放后更名为福宝场。福宝古镇依山而建,保存完好。其中的回龙街是全镇现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沿回龙桥而上,…[详细]
淇滩古镇,是古时通往思南、德江、印江和黔中腹地的必经要道,历史悠久、集市繁华。同时还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铁器具制作、铜银饰加工和竹木器编造远近有名。如今古镇建筑保留完好,民族特色浓郁,宅院装修设计精美,工艺精湛,文化底蕴丰厚,水、陆路交通方便(距沿河县城10公里),是乌江边上不可多得观光景区。古镇主街全部由青石铺就,两旁建筑多为封合桶子,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封合桶子外墙为火砖,墙顶边缘讲究图案装饰…[详细]
皤滩古镇是一个商贸古镇,源起唐宋,盛于明清。其核心景点为一条五华里的九曲龙型古街,尽显风水之妙,街内店铺林立,店牌字号比比皆是,当铺、钱庄、赌场、春花院、茶楼、酒肆一应俱全。附近还有桐江书院,是东南理学正渊。介绍皤滩古街:位于仙居城西25公里处的皤滩古镇内,早在公元998年前,皤滩因水路便利成为永安溪沿岸一个繁华的集镇。经过了千年的历史沉淀和积累,皤滩至今保存着一条由鹅卵石铺砌成的“龙”形古街。街…[详细]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位于长江之滨,距重庆主城72公里。面积237平方公里。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盛誉,是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白沙镇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末年,就有人口聚居,形成村落,唐朝时期曾在此兴建大圣寺,此后,宋、元、明、清朝代,均在此设建制镇,民国时期在此设江津县第三区署。解放后,这里曾6年作为江津县人民政府所在地,1980年至今,设白沙镇人民政府,现为区级镇。在《蜀中广记》、《…[详细]
苏州枫桥古镇位于大运河(此段今称上塘河)古驿道与枫江的交汇处,沿河湾形成两条市街——枫桥大街和寒山寺弄,随河成市,因水成街,依寺成镇,具有独特的水乡风韵。 市镇的形成和兴盛得益于古驿道和大运河。途经枫桥的古道东连阊门,西通望亭、无锡,汉唐以来就是苏州连接内地的交通干道。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江南运河疏浚开通,从杭州扬帆直上,经苏州,渡长江,可直抵中原,形成了以古都洛阳为中心、贯通南…[详细]
荞坝镇在马边县城以东34公里,与屏山县的中都古镇接壤。由于屏山至沐川间有座海拔2千多米的五指山的阻隔,古代由屏山新市、云南绥江一带到乐山成都,就经过中都荞坝这一条古道。古代的荞坝繁荣过。如今走进古镇,就见一里长街古色古香。街上的人行道是红砂石,街沿砌的也是红砂石。古镇的老人讲,荞坝过去住着向、王两姓的人家,因家族矛盾相互争斗,古街便由向王两家各占一段成了“上半截街”和“下半截街”。由于两姓争强,各…[详细]
•古镇中保存了大量的明清老建筑,逛逛古街和老建筑,品味下历史。•古镇位于三省交界地,你可以在这里一脚踏入三个省份。景点介绍荆紫关古镇,位于南阳市淅川县丹江右岸,因为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古镇有“一脚踏三省”和“鸡鸣三省荆紫关”的称号。荆紫关镇有2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现存主要明清建筑有:荆紫关古街道、关门、山陕会馆、禹王宫…[详细]
东阿镇地处济南、泰安、聊城三市交界处,是济南的西南大门,新老两条220国道贯穿全境,济菏高速毗邻而过,交通便利。该镇是“中国阿胶之乡”,与茅台镇、景德镇同为受国家原产地保护的中国三大传统特产名镇之一。阿胶东阿镇是著名的“阿胶之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注,阿胶因产于东阿而得名。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曾来东阿考察,给予阿胶极高的评价:“狮耳山前,狼溪河畔,千载珍品,扬名中外。完全大党委会副…[详细]
三台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凄王国的国都今妻阝江,妻阝县境建置始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设置的妻阝县,历代相沿,名称多异,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置三台县,县城由此而由妻阝江迁至现三台县所在位置;妻阝江由县改为三台县下设镇.妻阝江镇现保留了很多完好的历年来的来自闽,粤,赣的客家人留下不少的会馆建筑遗迹,同时也保留了很多完整的民居,体现出了四川川西北独有的历代民居风貌,形成了四川省内完…[详细]
在细沙溪两岸有3万多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树,地处打鱼村的丹霞地貌秀丽多姿。古镇最有情趣的是静卧在小龙溪上的那座古色古香的凉桥,旧时名靖虹桥,修建于光绪辛丑年。清澈的溪水上架着两座褪色的石桥和一座凉桥。人们总形容龙华是三桥两溪围一镇。这座幽雅秀美的凉桥是当地人集市贸易集聚休闲之地。桥两岸古老高大的黄桷树盘根匝地枝叶茂密,桥上凉风习习,桥下溪水清清。浅浅清凉的溪水从脚上潺潺淌过,村童在水中嬉戏,享受…[详细]
萧宅位于和丰桥(中美桥)南约30米,中市上塘6号。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是保存较好的清代民宅。此宅原系清代武举人杨姓所建,后售于里中望族萧冰黎,故称萧宅。萧冰黎在“五高”任教,为地方公益作出过贡献。其子萧乃震留学德国,其孙女萧芳芳是香港电影演员。现萧宅内设为萧芳芳演艺馆。萧芳芳1947年出生,6岁涉足香港影坛,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芳芳出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李化执导的《小星…[详细]
惠山祠堂群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区的西部,东临京杭大运河,西依惠山寺,祠堂群核心分布区面积0.3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03平方公里。至今仍保存着祠堂建筑4.7万平方米以及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118处祠堂建筑及一些明确的祠堂遗址。祠堂群中有钦定官设的祠堂、民间联宗立庙所建之祠两大类别,共分有神祠、先贤祠、墓祠、寺院祠、贞节祠、宗祠、专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等十大类共二十二种祠堂的完整系列和七十多个姓氏,…[详细]
距徐家汇约一公里的龙华镇因龙华塔和龙华寺得名,为上海古老名镇,在今徐汇区南部。唐代时它还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元代形成市集,明代才形成一座人口集中、店铺林立的集镇,商市繁荣。清乾隆年间的《申江竹枝词》中写道:“三月十五0好,游踪多集古禅关;浪堆载得钟声去,船过龙华十八湾。”可见龙华镇当时的盛况。明末清初,每年初春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世称“龙华庙会”,相传至今,历久不衰。龙华镇上的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悠…[详细]
熨斗古镇熨斗镇位于石泉县城汉江以南50公里,与汉阴县、西乡县、镇巴县相邻,被誉为“鸡鸣四县之地”,古时为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镇。熨斗镇名称历经多次变迁:据记载,清嘉庆23年前该镇名为永兴场;道光年间当地遍布60多架筒车,浇灌着两千多亩良田,该地由此更名为筒车坝;道光23年不幸遭遇洪水,大部分筒车被毁,筒车坝名不副实了,又改名熨斗镇。其由来是,当地有个构家坝,有水田百余亩,其地形酷似烫衣服的熨斗,故以…[详细]
看点到福利,赏漓江秀丽风光,寻古建筑、古文化和民间手工艺人。介绍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福利古镇,不仅山水绮丽,而且有其独特的文化,至今还保留有原始部落文化——傩乐(傩:nuó,旧时驱除疫鬼的神)、傩舞、傩面具;从福利的三亭(大光亭、接楼桥亭、观景亭)、三街(老街、兴隆街、岭背街)、三宫(天后宫、行宫、水源宫)、三寺(青龙寺、白虎寺、崇佛寺)、三石(即三姑石,平列石台上的三块石头,相传是当年刘三姐为解救…[详细]
豆口,是一个古老而精致的村落,行政管辖录属平顺县石城镇。村子深居太行山腹地的峡谷风景带,背山面水,“横漳水而带行山,枕龙门而控凤壁”,山奇水美。豆口村的主要景观是规模庞大的明清民居,这些木构木建、砖墙砖地、石雕石刻的屋院落、院落挨院、院落对院,依势而造,蜿蜒而居,静静地伴着村前的漳河水,缠缠绵绵几百年,护佑着豆口的子民。大大小小的院落格局以四合院落为主,建筑风格基本相近,青砖黛瓦,粉墙石壁,精雕的…[详细]
兴坪风景区中国驻联合国总部大使馆悬挂着的唯一代表中国自然景观的“黄布倒影”;中外两位总统巡视过的渔村;堪称世界顶级溶洞奇观的莲花岩和罗田大洞,历史悠久的兴坪古镇等景点;还有徐霞客1637年农历5月由桂林买舟下阳朔,泊舟食宿的在兴坪水落村,加上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发行的20元人民币上兴坪实景图案,这些都构成了美不胜收的兴坪风景区。兴坪古镇兴坪古镇是一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离阳朔约十公里。周围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