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大仙祠始建于清朝已亥年,即公元1899年,并于1904年得各界热心人士捐款重修。当年这里地虽偏僻,但曾是广州的宗教圣地之一,其香火鼎盛,对广州市区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有极大的影响。该祠虽于1910年遭受破坏,但旧祠所留下来的遗迹,如石刻对联、浮雕石柱、扁额、门饰、石狮等,都饰以精致的雕刻,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祠殿的宏伟规模和精致的建筑艺术。1915年,原黄大仙祠的主持人梁仁庵道长携带黄大仙的画像、灵…[详细]
西樵黄大仙祠依山而筑,集西樵山之毓秀于一身,终年云霭缭绕,灵气十足。黄大仙祠朱墙金瓦,映着青山凝翠,庄严而不失明艳。祠内彩绘构图天马行空,笔触细腻,各种神兽、人物、花鸟栩栩如生,为黄大仙祠增色不少。镇祠之宝黄大仙金像含千足金52.1公斤,为世界上含金量最多的神像;财神殿的纯银聚宝盆重达100公斤,同样是世界之最的还有15公斤黄大仙金砖和700公斤紫铜药葫芦供游客观赏。祠内有黄大仙金像和纯银聚宝盆两…[详细]
黄大仙祠又名啬色圆,建于1945,是香港九龙有名的胜迹之一,也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负盛名。据传说,黄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以行医济世为怀而广为人知。相传祠内所供奉的黄大仙是“有求必应”的,他的签文十分灵验。此外,该祠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举行道教婚礼的道教庙宇。在每年农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该祠,为过去一年酬谢神恩及为未来一年求神庇佑。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是黄大仙师宝诞…[详细]
金华黄大仙景区位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名胜区、浙江省十佳美景乐园的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的中心景区。面积10.2平方公里,以洞奇、石怪、山青水秀及黄大仙文化为特色,并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主要景点有黄大仙祖宫、朝真洞、仙瀑洞、鹿田湖、鹿田书院、徐公庙、斗鸡岩等。其中仙瀑洞以73米高的洞中飞瀑荣列世界基尼斯记录及赤松祖庭最为著名。金华山黄大仙景区为道…[详细]
赤松宫位于道教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上,为上古神农时雨师赤松子及黄大仙-得道飞升之圣地。始建于晋代,据《赤松山志》记载,“二君既仙,同邦之人相与谋而置栖神之所,遂建赤松子庙,偕其师赤松子而奉事焉。召学其道者而主之。”至唐代,赤松子庙改名为“赤松宫”,后宋真宗御笔赐额“宝积观”。历代香火绵滋,道士常盈百,敬奉之心未有涯也。自晋而今,赤松宫兴废之事不可胜算,尤宋代规模最为恢宏,香火极为鼎盛,被誉为“江南道…[详细]
西樵山黄大仙圣境园,集道教文化、领南建筑艺术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是信众祈福朝圣的道教圣地。黄大仙师为浙江金华人,生于公元328年,少时牧羊,后-得道而成仙,自号赤松子。他劝人积善,悬壶济世,授人药方,除病解困,深受人们爱戴。清朝末年,西樵山建有供奉黄大仙的“普庆坛”,香火极盛,方圆百里,信男信女,齐来朝拜,后因-道长梁仁庵带黄大仙圣像到香港设坛,名“啬色园”,香火遍及港澳、南洋及北美、澳洲,今该园已…[详细]
元清阁(英文:Yuen Ching Kwok)是香港一所供奉黄大仙的道教庙宇,位于九龙青山道的新围村,地址为九龙苏屋一段的呈祥道3738号地段,占地面积约2公顷,分成高低两组建筑群。南邻供奉观世音菩萨及孙悟空的紫阳洞。元清阁是目前中唯一提供扶乩服务给民众的“黄大仙道观”,客人只需把需要询问的事情以红色信笺写好,在主殿的檀前烧化给黄大仙的圣像,坐在侧堂的乩童会受感应写出四句七言律诗回答。然而并不是所…[详细]
黄大仙古庙位于东莞市企石镇西北紧靠东江旁边的金校椅岭,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初名黄仙翁祠。1984年、1997年两度重修,2005年经扩建为黄大仙公园。公园面积130000平方米,以石奇、林茂、风凉、景幽著称。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黄大仙诞期”期间,信众香客云集庙会,形成了传统的民俗文化节日。黄大仙古庙为二进式古建筑,屹立于江岸峭壁黄润福投江之处,气势非凡。走出黄大仙古庙,从石…[详细]
黄大仙在东南亚一带华人中有着极大的影响,有侨仙之美誉。兰溪市北隅的黄湓村,便是大仙黄初平出生地,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给人遐想。黄湓村在兰溪市区北隅,东对黄大仙山,西临兰江,为晋葛洪《神仙传》记载“叱石成羊”之神仙——黄初平出生地。村中田畦平整,古屋错落。尚留有牧羊路、利市路、黄大仙故居、二仙井等遗迹。二仙井,据《光绪兰溪县志》载,相传为“晋黄初平兄弟所开凿,味极甘美”。井栏上刻有“二仙井”三字,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