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详细]
介绍:华严寺砖塔位于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2.5公里的清凉山。山分为南北两峰,南峰海拔1467米,北峰海拔1500米。二峰之间山凹盆地上有华严寺遗址。考之残垣断壁和部分残存筒板瓦等,当系辽代始创,清代重建。寺院座北朝南,全部范围原有正殿、乐楼、东西厢房等。寺之西北有蹬道,通向山脚,为进入寺院的道路。寺前方靠右散存三件残石雕像和塔址遗迹。正北山腰开凿石窟,石窟背山面谷,依岩雕凿。窟前砖砌出前檐洞,外…[详细]
上华严寺上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上华严寺占地面积二、三十亩,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另有山门、前殿及钟鼓亭、祖师堂、禅堂、云水堂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大雄宝殿是具有独特风格和高度艺术水平的辽金建筑,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并称为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木结构建筑的佛殿。大雄宝殿矗立在4米多高的月台上。月台前正面置石级,周围装勾栏,四周巨相苍松,…[详细]
宁德霍童支提山位于宁德市区西北部40多公里处。据佛教《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南方有山名曰支提,现有天冠菩萨,与其眷属一千人俱常住说法。”“支提”系佛教术语,“谓诸一切功德聚在其中,是故世人为求福故,悉皆供养恭敬”(《大日经疏》)。因此,支提山被佛教徒视为天冠菩萨讲经说法之道场,且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说。支提山,海拔700多米。方圆百里,群峰拔地,层峦叠嶂,溪涧纵流。华严寺所在之处,四周群峰…[详细]
花都华严禅寺原名观音寺,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8),历史上信众群集,香火兴盛,近百年来几经兴废。该寺位于花都区芙蓉大道西侧华藏山(又称仙姬山)。在芙蓉度假村路口之处。华严寺位于距广州市中心20公里有“羊城卫星”之称的花都区。明末清初对中国佛教文化颇有影响的番禺海云寺和丹霞山别传寺开法第一祖,岭南海云诗派、海云书派创始人,著名高僧天然和尚的故乡就在这里。华严寺原名观音寺,始建於清宣统元年(公元19…[详细]
华严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东南少陵原半坡上,距西安城约15公里。现寺址仅存两座砖塔,东为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塔,四面七层,高约13米。西侧为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六面五层,高7米。华严寺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位于现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李白描述道:“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唐代樊川是长安…[详细]
华严寺位于暖泉古镇内,座北朝南,轴线上原有山门、天王殿、过殿、大雄宝殿,两侧有钟鼓楼、配殿、禅房等。由于历史原因,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已毁,其余建筑尚存。华严寺的建筑年代无史料考证,但在调查中当地老人说在大殿脊檩下原有木扁一块,上 书-有“大明洪武三十二年”等字样。这与古建筑专家学者考证其为明代早期建筑相一致。因此,华严寺现存建筑为明代早期建筑,而且从其彩绘、天花图案来看,该寺应为皇家敕建寺院。华…[详细]
崂山华严寺原名“华严庵”,也称“华严禅院”。它三面环山,东襟大海,古朴典雅,气势雄伟,是目前崂山规模较大的佛殿,2002年被山东省旅游局评为“中国人游山东——我心中最美的齐鲁新十景”之一。华严寺,位于青岛崂山区王哥庄镇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上,属于佛教临济宗。为崂山中现存唯一佛寺。在明崇祯时(1628--1644)即墨人明代御史黄宗昌捐造,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在寺的西边山上,后毁于兵火。清初黄…[详细]
华严寺,位于洪阳镇之北5.5公里,水吼村北侧洪山山颠200米高处,在乾隆至民国期间号称“洪寺幽探”为普宁古“八景”之一。华严寺前围墙环绕,寺门额书“华严寺”三个大字,入门院宇之上大书“普宁慧花岩”五字,门额也书“华严寺”三字。天井之上便是大殿,正中供奉佛界三圣佛像,中间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如来,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如来,右侧为极乐世界阿弥陀如来,释迦之前为笑口常开、大肚能容之弥勒佛,两旁为法相庄…[详细]
不仅可以看到明清时代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还能感受僧人们“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的清净生活。白城华严寺,始建于中华民国初年。原寺坐落于现在的市民生中学院内,当时占地面积近四万平方米。正殿三间,为砖木材料,结构精致,殿中供奉释迦牟尼等三尊坐佛,立佛四尊,东西有配殿各三间,供僧人居住使用。另有四十余间庙产房屋对外出租。僧人也做道场和化缘,平时香火不断,庙会时香火更是盛极一时,是当时白城地区的佛教…[详细]
仁寿县华严寺眉山市仁寿县华严寺地处文林镇卫星村,原名超觉寺,始建于唐代,后改称跨鳌寺,恢复开放于1995年3月,场所现有占地面积10985平方米,建筑面积3380平方米,建有接引殿、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五观堂等殿堂和附属设施,有常住僧人和0居士42人。近年来,积极筹资800余万元修建殿堂、美化环境,成立了-利生会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教育信教群众要把信教和回报社会相结合,献爱心、讲奉献,先后3次…[详细]
华严寺位于大韩民国全罗南道求礼郡智异山山腰处,是智异山上众多庙宇中最大的寺庙,亦是韩国佛教界最重要的寺庙之一。该寺由烟气和尚创建于新罗真兴王5年(公元544年),壬辰倭乱时期遭遇火灾,如今的大雄殿、觉皇殿等建筑都是在朝鲜时代重新修建的。通往华严寺的路紧靠着山谷,因此这个山谷就被称为华严寺山谷。沿溪谷盘山而上,在路的右边是“市内游乐”休息处,草屋和水碓也随处可见。经过“市内游乐”休息处后就来到了华严…[详细]
华严寺位于巡检镇花红村,兴于隋毁于元,重建于明,距今千余年。当时建有正殿、中殿、前殿三楹,和谐得体,肃穆壮观,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曾是兴盛之所。仅次于北京大华严寺,原封地辐射陕西、河南、湖北、山西等众多省份。寺庙留存稀世罕见彩绘壁画,历经五六百年,栩栩如生,色彩鲜艳。时代:明地址:商洛市洛南县巡检镇三元村A区:院落四周外延15米。B区:A区外延50米。…[详细]
华严寺建寺时间比素有东北四大丛林之首的极乐寺还早,是依据佛教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命名的。寺院原有四座大殿,供奉着诸佛菩萨,名家题字甚多,其两层砖雕与木结构更突出华严寺的独特之处,其砖雕艺术极为独特,青砖采取“磨砖对缝”的垒法,是哈尔滨市保存完整和造型独特的文物。在经历战争、土改等历史的多次磨难后,砖雕人物依然栩栩如生。如今的华严寺占地一千两百多平方米,仅剩下天王殿、华藏世界两座大殿,但整个寺院宏…[详细]
东茹华严寺,位于五台县茹村乡东茹村中。明代建筑。坐南向北,四合院落布局,占地面积624平方米。 南面正殿为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出廊,硬山灰瓦顶,石砌基座,台阶七步,当心间设门,两次间安窗,殿内侏儒柱下合榻呈云形,三架梁结点用驼峰承托,室内全部用方椽,用栈转铺设,内供华严三圣。左右耳房各间半,深二椽,硬山顶。西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硬山顶,内供三大士像,为念佛堂。东房面五间,深四椽,硬…[详细]
中国佛教华严宗佛塔。建于陕西长安县韦曲少陵原半坡华严寺内。该寺建于唐贞观年间,为华严宗发源地。清乾隆年间因少陵原坡塌崩,殿宇被毁,现仅存砖塔两座。东边一座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的墓塔,方形七层,高约13米,塔上镶有石刻“严主”两字,二层上有“无垢净光宝塔”石刻,塔下有唐大中六年(852)刻《杜顺和尚行记碑》,现移至陕西省博物馆保存。西边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即澄观)塔,六角五层,高约7米,塔上镶有“…[详细]
华严寺遗址位于临颍县城东三十里,三家店村南一里处。遗址高八米,占地五十余亩,基址如龟形,首尾四肢具备,寺院建于龟背上。上世纪六十年代平整土地过程中,遗址遭到破坏,村民于遗址周围经常拾到石斧、石铲、蚌刀、蚌镰、陶纺轮、陶网坠等器物,接近寺基处常出现空心砖墓,并有铜尊铜鼎出土。八十年代曾有村民拾到一枚陶祖,火候很低,形可乱真。考察测定,文化层四米,为古颍河沿岸新石器文化遗址。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详细]
华严寺遗址位于息烽县鹿窝乡大石头村田竹坪组,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僧人寂受建,清雍正、嘉庆年间均重修,咸同战乱毁。光绪年间,僧园柏重建。文革破四旧时期又被毁,上、中、下殿及其它建筑大多被毁,仅存西厢房。在遗址内散布石础、神龛等,许多石构件上有精美的浮雕,分布面积2600余平方米。华严寺原为西山八庙之一,规模较大,始建年代较早,对研究佛教文化有一定的意义。…[详细]
华严寺 华严寺坐落于八会镇华严寺村,位于辽阳、鞍山、本溪、沈阳等大中旅游城市之间,毗邻钢都鞍山,与著名风景区千山遥相呼应。 华严寺是历史名刹之一,始建于元代,鼎盛时期曾住三百余僧人。历史上其庙貌宏伟壮观,有多层佛殿,佛像、壁画、塔林庄严肃穆,是辽阳东部山区的佛教胜地之一,辐射百余里。现在经僧人投资重建,又将往昔的佛教胜地发扬光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