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武门外大街的校场口路东,过去有一条很著名的东西向胡同叫海柏胡同。它所以有名,是因为在胡同里曾住有两位清代的文化名人:一位是清康熙年间《日下旧闻》的作者朱彝尊;另一位是孔子的后人、剧本《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海柏胡同成街在明代,胡同最早有一座明代古刹海波寺,所以又叫海波胡同。得名为海柏胡同是缘于海波寺内有很多明代古柏,人们习惯将海波寺叫海柏寺,胡同也就随着叫海柏胡同了。这条胡同在清代时曾有不少文…[详细]
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西街的“仁义胡同”,由“仁义”而来。这条人称“仁义胡同”的小巷,位于原建昌营大西门里路南。此胡同长约50米,宽约1.1米,由两道长短不一的条石铺成,避免了雨雪天过道的泥泞。由于胡同狭窄,平时可容一人挑担通行,若两人相对仅可侧身擦肩而过。建昌营是扼守冷口关的战略重镇。冷口关是明长城蓟镇重要关隘,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区东北32公里,明时为蒙古兀良哈三卫进京入贡的通道,也是交通和军事上的要…[详细]
东棉花胡同胡同不深,却在北京的地图上能找到它的名。东棉花胡同跟相邻的兵马司胡同、帽儿胡同、圆恩寺胡同一样,丈余宽,水泥路,两边多为古建式民宅。探头瞅一小院,像是清代的阔门,半掩,门前看可见木门当雕的很细,那石雕的户对端然肃立,当年门外定是有拴马柱的。向里望去,落落的四合院,院里大大小小的搭着几间红砖小厨房,东西南北四面各住一户人家,院里搭有葡萄架,一串串紫红的沉甸甸的葡萄垂得让人眼馋。抬头瞧那房檐…[详细]
•方家胡同更蜕变为艺术范十足的文创街区,其中尤以46号院为“个中翘楚”。方家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北部,雍和宫大街西侧,属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南有支巷通交道口北三条,北与公益巷、青炭局胡同、马园胡同相通。全长676米,宽7米,沥青路面。两侧门牌1—71号,2—76号,空缺66号。方家胡同,明朝属崇教坊,称方家胡同。清朝属镶黄旗,沿称。“文革”…[详细]
钱市胡同在大栅栏相邻的珠宝市街西侧,是北京最窄的胡同。街长55米,宽0.7米,街内南北共有九组建筑。尽端是一庭院,上有罩棚,旁有铺房,是清代官办的银、钱交易的“钱市”遗存,是早期金融市场的雏形。“钱市”的形成与“炉行”有关,炉行即官家批准熔铸银锭的作坊。珠宝市街是清代炉行最集中的地段,形成了钱市,民国以后炉行萧条,钱市无市,才改建成银号铺房,形成一条窄胡同。街南四组三合院和一间铺面,每组三合院占地…[详细]
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南与中剪子巷相通,北与北剪子巷、文丞相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府学胡同,明朝属教忠坊,称府学胡同,因顺天府学设在此胡同而得名。顺天府学的前身是元代的报恩寺。据载,元末有一和尚在此建寺,建成之后,尚未安置佛像,明军攻人大都,和尚怕刚建好的寺院被明军占用,听说明军保护孔圣人的所在地,惶急之中将一木制孔子像置于庙内,明军果然不再进入。但孔子像…[详细]
鸦儿胡同:属西城区什刹海街道。东南起小石碑胡同,与烟袋斜街相连;西北至甘露胡同。元代称沿儿胡同,为后海北沿。明代称广化寺街。清代取沿儿胡同,谐音称鸭儿胡同、鸦儿胡同,为正黄旗地界。一直沿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广化寺。胡同内6号院为萧军故居。鸦儿胡同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一条很长的胡同。原名鸭儿胡同,明朝时被称作广化寺街,清初时因胡同位于後海北沿,因而被称为“沿儿胡同”随後被讹传为鸭儿胡同,1949年…[详细]
来北京旅游的游客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北京的胡同在哪里。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前门以北的胡…[详细]
史家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与东、西罗圈胡同相通,北邻内务部街,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据传是以当地史姓大户而得名。史家胡同,明朝属黄华坊,清朝属镶白旗,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京华、官学大院并入,“0”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八条,后恢复原名。该胡同建筑整齐,房屋较好,多为大宅院,据老住户讲,清末中法银行董事长刘福成、名0赛金花(傅彩云)都有宅第在此胡同内。胡同内51…[详细]
京韵:四合院里淘珠宝年岁:600余岁前世:在元朝时期这里经营牲畜买卖,供皇帝贵族们享用。明朝后,因为附近是回民聚集区,就在这条胡同里开了许多羊肉铺,物美价廉、远近闻名,因而得名为羊肉胡同。今生:几百年过去了,谁也没有想到,一条历史中因卖羊肉得名的胡同却在上世纪90年代与珠宝结缘,并成为北京名副其实的珠宝街。物美价廉是羊肉胡同珠宝的特色,因为来的都是业内人士,店主们也都懒得要谎价。据说,这里的珠宝价…[详细]
原估衣街,全长700余米,位于原天津九门外的估衣街,是天津较早的商业街市,很多估衣行业都聚到这一带,如成泰估衣铺、文盛估衣铺等。同时,聚集了众多的以裁剪衣服的大小成衣店,所以,一些外地人来津,都专门到此购买新旧衣服。到20年代,估衣街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成了“银子窝”锦纱、昵绒、绸缎、皮毛业,先后进入估衣街,并很快成了主流。那时,天津有名的大绸缎庄l2家,仅在估衣街就有8家。“天津卫,有商家,估衣…[详细]
•旧时寻花问柳处,清朝中后期到解放前北京的“-”。景点介绍八大胡同曾是老北京烟花柳巷的代名词,清朝中后期到解放前的“-”。如今,当年的青楼建筑早已被改建为民居、商业店铺,游客只能逛逛各胡同内的四合院,依稀体会当年的风貌。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详细]
金鱼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起东单北大街,西至王府井大街。胡同全长567米,比一般胡同宽,可算是条马路。从1988年开始,金鱼胡同内的饭店、宾馆开始多了起来,著名的东来顺饭庄、国旅大厦、王府半岛酒店、和平宾馆、台湾饭店都在这条街上,因此被称为“饭店胡同”。胡同内原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府第,俗称那家花园。后来和平宾馆(诺富特和平宾馆)、王府饭店(今王府半岛酒店)扩建,将半条金鱼胡同拆去,那家花园也被拆…[详细]
菊儿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全长438米,宽6米,沥青路面。现胡同北侧大部分已拆建成楼房四合院。菊儿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局儿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桔儿胡同。桔,两音。一读“洁”;一读“橘”。桔是橘的俗写。此处当以后者为是,宣统时称菊儿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二条。“0…[详细]
国盛胡同,东西向,西起赵府街,东至宝钞胡同。明朝属金台坊,称碾儿胡同,清代以后沿用。过去北京专有碾儿房,即设碾磨以加工粮食的专业作坊。巷以碾子为名,当因有碾房设于此而起。这个胡同里著名的是18号。国盛胡同18号,是一个规整的二进四合院,原是晚清奕字辈王爷的宅子。现在屋主的爷爷在1936年用55两黄金买了下来,文革中被充公,挤了几十户人。这几年才收回了产权,院子得到了屋主很好的腾退,基本保留了原来的…[详细]
史家胡同51、53、55号宅院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宅该宅院坐北朝南,占地5700多平方米,由三组三进院落组成,保存较为完整。其中51号前两进院曾作为现代学者、社会活动家章士钊先生1959年后居京住所。此院是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北京传统宅院建筑,同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人士之间的良好关系,具有一定的历史纪念价值。院坐北朝南,占地5700多平方米,由三组三进院落组成,保存较为完整。其中5…[详细]
腊竹胡同,光绪《顺天府志》作蜡烛心胡同。“心”,光绪三十四年(1908)详细帝京舆图,作“信”,当是音转讹写。民国后《燕都丛考》,“心”又写作“芯”。蜡烛心或写作腊竹芯。1965年略“芯”字而简称腊竹胡同。距原称,意义远矣。蜡烛芯应为蜡烛里面用于点燃的捻子。所以作为胡同之称,一方面,或者在制售此业者居于此相关。蜡烛芯与蜡阡儿,均是旧时照明和与照明相关的器具。另一方面,阡儿胡同在先于明,蜡烛芯晚出于…[详细]
砖塔胡同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坏较少,风貌保存较好的胡同之一。位于西四牌楼附近,砖塔胡同这一名称,来自于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砖古塔,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师,金元之际的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万松老人塔的精确塔龄已不可考,但根据史料推断,可以肯定在六百年以上,而砖塔胡同的年龄亦应与此相仿。明人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清人吴长元所著《宸垣识略…[详细]
辘轳把胡同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南北长220米,东西长150米。南部它的特点是胡同在东、西、南、北方向共有五个进出口,形如三个相连的辘轳把组成,从外边看是不相通的死胡同,而沿任何一胡同进入,里面是港道曲折,胡同内全为老房,大部分村民已经搬迁,只有30余户还在此居住,1940年,我军依托这里的有利地形同敌人周旋,最后以少胜多,这就是有名的“王文战役”。山东电台为纪念抗战60周年,在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