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区西南10公里的狮脑山山顶,百团大战纪念碑犹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直冲云霄。雄伟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坐北朝南,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圆雕、两座题字碑、4个烽火台和长227米蜿蜒起伏的长城组成。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军一面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一面在正面战场上集结重兵,阴谋进犯西南、西北,妄图迫使中国投降。在这紧要关头,为了粉碎日军阴谋,争取…[详细]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湘桂边境,蒋介石集中了30万部队,在桂北湘江以东地域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线。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天七夜,终于以折损过半的巨大代价突破了湘江线,继续北上抗日。经聂荣臻元帅建议,国务院批准,于1993年在广西桂林兴安县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1996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碑园坐落于兴安县城狮子山,占地10万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有大型群雕、纪念碑、陈列…[详细]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1961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人民英雄纪念…[详细]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位于荆州市沙市区荆江大堤之上,与观音矶千米相望。为了根治长江水患,1952年党中央决策,在荆江南岸的公安县境,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当时调集军民30余万人日夜奋战,仅用75天就胜利修建了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可蓄纳荆江过量洪水54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利设施--荆江分洪工程。由荆江南岸公安县境的太平口54孔进洪闸、32孔黄山头节制闸、920平方公里分洪区围堤和荆江北岸大堤加固等工程组成。…[详细]
卢德铭烈士陵园(又名秋收起义烈士陵园)位于萍乡市所辖的芦溪县。卢德铭烈士陵园是萍乡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江西萍乡市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距萍乡市城东25公里处。卢德铭,1905年生,四川自贡人,黄浦军校二期毕业生。1927年任秋收起义总指挥,在攻打长沙撤退后上井冈山的进军途中,为掩护部队撤退,在芦溪县山口岩村壮烈牺牲。1982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当年烈士牺牲之地约一公里处建立了卢德铭烈士陵园。陵园…[详细]
位于拉萨布达拉宫广场南端,北距布达拉宫300余米。2002年5月,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了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揭幕仪式。纪念碑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纪念碑高37米,主体呈灰白色。碑体南面雕刻铭文,前方设计有两组青铜浮雕,以翻身农奴得解放、解放军筑路等为主题。纪念碑碑身顶部设计有按国旗上排列的五星,进一步象征国家主权及西藏和平解放,象征各民族团结。纪念碑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齐康设计,-题写“…[详细]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座落于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茅山北麓、望母山山巅之上。由镇江市全体党员交纳--,于1995年9月1日建成。纪念碑宽6米,高36米,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后刻有114字纪念碑文。纪念碑须弥座高3.13米,寓指镇江市全体党员31.3万人;碑身28米,寓指新四军一、二支队来自南方八省;碑前317级16米台阶,每组50级,寓指抗战胜利50周年;6组台阶寓指6月,最后17级寓指1…[详细]
吐丝口战役纪念碑坐落在莱芜城区口镇政府驻地东2华里处的橡皮坝西侧,占地20.48亩。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松柏交翠,景色宜人。纪念碑于2002年10月1日建成。设计主题是战斗、胜利、和平、家园。主题造型由代表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主要武器步枪变形组合而成,其四支紧靠的步枪合为一体,寓意革命先烈在吐丝口战役中紧密团结、共同战斗的精神。正、背面的装饰图案是由象征胜利与和平的和平鸽和五线谱,…[详细]
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三朱村后宅自然村后的北才穴山上。惠安县人民政府1990年立。碑高7.1米,碑体为白色花岗岩方柱。碑正面镌刻原交通部部长彭德清同志题写的碑名“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背面镌刻介绍三朱革命斗争的碑文。三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大革命时期起,就参加--和农-动,而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始终坚持革命,战斗不息。三朱村是“红旗不倒…[详细]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座落于畹町森林公园,该纪念碑系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德宏州各族、各界人民为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战赤子功勋、彰显海外侨胞历史功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原滇缅公路中国段之终点----畹町,于2005年12月20日兴建。纪念碑高悬云空,直指高天,气势雄伟。纪念碑俯瞰滇缅公路,对面是邻邦缅甸。拾阶而上至四方平台,是由海外陈嘉庚后裔所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塑像。用汉白玉雕刻的…[详细]
七亘大捷纪念碑(馆)位于平定县东回镇七亘村。1937年10月26日、28日,刘伯承指挥386旅772团3营设伏在七亘村东西两侧高岭,连续两次伏击日军,歼敌400余人,取得八路军自平型关大捷以来又一次重大胜利,创造了我国现代军事史上重叠设伏的著名战例。…[详细]
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是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丰山公园内。纪念碑建于1984年12月,一说是为了纪念在东江地区的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另一说是为了祭奠阵亡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员而建,并在1990年7月列入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此碑占地1.5万平方米,高16.7米,碑身宽1.8米,底座宽6.4米,碑前有六尊人物雕像,碑后有一面浮雕墙。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1.5万平方米…[详细]
吴敦仁烈士墓和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林角村。吴敦仁,生于1906年,涂岭林角村人。1921年秋,考入集美学校师范部,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1926年2月,参加共产党员王德彰、吴国珍领导的由多位进步学生组成的“集美同学回乡宣传队”,到惠安城关及山腰、坝头、大前黄、割山和涂岭等区乡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0月,随中共厦门特支、共青团厦门干事会和厦门大学党支部指派的王德彰、…[详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盘江镇松林社区生态观光园内。 1948年,播乐“九·五”起义后,滇东北革命斗争风起云涌,革命形势发展较快。在省工委和滇东北地委的正确领导下,1949年初,沾益、宣威组建了“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永焜支队”,4月12号,沾益又组建了“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沾益支队”,在沾益、宣威、富源、会泽一带开展武装斗争,扫除残敌,巩固滇东北根据地。沾益境内的白水镇、惠来乡、泽济乡、炎方镇和卡郎乡…[详细]
为纪念洪学智将军的生平功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红色旅游基地,由六安市政府、金寨县政府及洪老家属、亲友在金寨县烈士陵园内共建洪学智将军纪念碑。纪念碑位于红军纪念堂的左侧,以缅怀洪老一生的丰功伟绩,成为激励后人开拓奋进的教育基地。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经几次实地考察,又考虑到原有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的中轴线为主线,为使洪老纪念碑同原有建筑主体不冲突,因此在纪念馆的中轴线偏东 10 度为洪老纪念碑的中轴线朝…[详细]
大鱼山古称宜山,位于岱山岛西北的灰鳖洋海域,东距高亭镇24公里。岛形恰如一条敖游的大鲨,故名“鱼山”。与附近的小鱼山,大、小陈山,鱼腥脑等约35个岛礁组成“火山列岛”,主岛即大鱼山。面积8.44平方公里,坡岗起伏,最高大山岗海拔152.6米,岛上有4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落,居民3000余人。 大鱼山在清代和民国期间属定海县。1949年,为洲县鱼龙乡。1950年解放,属定海县岱山区;1953年…[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塔山纪念碑位于永泰县城东南面塔山上,左旁是永泰县革命烈士陵园。为粉碎敌人--阴谋,继续领导全省人民抗日斗争,1943年冬中共福建省委由闽北南迁闽中,12月,省委书记曾镜冰率机关与闽中武装由仙游高阳来到永泰梧桐青溪。1944年1月,省委在青溪举办为期20天的第三期训练班,组织全省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学习毛泽东关于整顿“三风”、中共中央四三决定和省委关于整风指示等有关文件。同时,省委作出指…[详细]
中山纪念碑是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观音山顶上,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纪念碑建越秀公园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都可凭栏俯瞰。更高处,每层有窗可向外远眺。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是长约7米、宽约4米的巨型花岗石,上面刻着孙中山的遗嘱,…[详细]
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一二·一”四烈士墓西侧,有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座呈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中嵌石碑。碑文约1000余字,记述了联大创办的始末及其特点,是联大在昆明的重要遗迹。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南侵,平津危急。原在北平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的南开大学,奉命迁于湖南,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详细]
青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我区沈家门街道青龙山顶,占地面积六百六十多平方米,紧靠东港区,面向繁荣的沈家门渔港,四周青松环绕,环境十分优美。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登步岛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颂扬他们的革命业绩,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而修建的。1949年11月3日晚,我人民解放军二十军六十一师为策应配合二十二军,从舟山南路渡海解放佛渡、六横、虾峙、桃花诸岛后,奉命单独发起对登步岛的战斗攻击。登步岛战斗是在敌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