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爵,字列五,号智涵,1876年(清光绪二年)生于荣昌县荣隆场,幼时入私塾,23岁中秀才,1906年加入同盟会,后为四川反清独立运动领导人之一,近代民主革命烈士。辛亥革命前,张培爵任中国人在重庆办的第一所学校--重庆府中学堂学监,推翻清朝统治前,做义军军运、交通、联络工作,蜀军政府成立后,张培爵任都督。1912年4月25日,应四川军政府邀请到成都共图新治,就任四川军政府副都督,不久,被袁世凯调到…[详细]
钟一朋烈士纪念碑位于苏区镇炮子村。钟一朋(1900~1931年),紫金苏区炮子人,1923年4月被选为炮子乡乡农会副会长兼乡农军自卫军队长,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调任工农革命军紫金第二大队副大队长,1931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后被杀害。钟一朋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76年,2011年重建,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2009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详细]
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太平社区西山公园内,建于1927年。此碑是为纪念在1916年讨伐龙济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而由华侨捐建的,故又称“讨龙纪念碑”。现由主碑、石碑记和照壁组成,总面积约36平方米。纪念碑坐西南向东北,正中用篆书阴刻碑名,两边用楷书阴刻烈士姓名。碑两旁建有巴洛克风格的护墙,后方有一石碑记,前方有一照壁,上镶嵌有孙中山笔迹“天下为公”石刻。该纪念碑是中山市现存的唯一一…[详细]
时代:1965年地址:恩平市沙湖镇和平村委会恩沙公路和平路段旁边。和平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65年由和平村委会集资兴建,纪念一九四九年在解放蕉园战争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坐西向东,长1.81米,总宽1.81米,占地面积3.28平方米。纪念碑由碑身、碑座、碑台组成。碑台略呈正方形,四周有围栏,混凝土结构,外批荡石米,有瓷片装饰。碑身中间竖刻“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字;碑座正面刻着“一九四九年…[详细]
“七七抗战纪念碑”位于界首市沙颍河北岸裕民桥引桥东侧,并在主碑四周修建纪念广场,种植青松翠柏,昭示抗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七七抗战纪念碑”碑名为张爱萍上将亲题。立碑勒石等无形的留念设施上,更是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1941年春,日本侵略军2500余人,携带有山炮和装甲车等重武器,由北向南侵犯界首。2月5日,-骑二军军长何柱国将军闻讯后,即派兵于张大桥进行阻击。战斗中毙敌200多人,其中日军90多人…[详细]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第一批省保)时代:抗日战争时期地址:沁源县城南8公里的阎寨村北500米的土丘台上原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纵队阵亡将士纪念碑,由太岳军区、太岳行署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15日立。1981年为保护碑加建纪念亭。纪念亭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48平方米,由砖石水泥砌成。纪念碑共四块,存放于碑亭内,背向而立。四块碑大小等同,高1.3米,宽0.53米…[详细]
雷锋墓和雷锋纪念碑1964年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路东段61号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路东段61号,雷锋纪念馆內。原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附近,占地面积99900平方米。始建于1964年占地6,700平方米。雷锋纪念碑竖立在雷锋纪念馆的主轴线上,全部由花岗岩构筑,主体高13.4米,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大字,碑体下部嵌刻一组以雷锋模范事迹为主题内容的汉白玉浮雕。雷锋墓由苍松翠柏环绕,…[详细]
泰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罗阳镇万罗山公园西北侧山脚,坐东南朝西北,由纪念碑、汪精卫夫妇跪像等组成。碑高2.9米,边长0.34米,青石质,三角柱体,顶部为楔形。正面阴刻隶书“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后二面分别刻着“泰顺县各界抗战建国纪念大会”和“中华民国廿七年七月七日立”。碑前约2米处置二石跪像,像之背分别刻着“汉奸汪精卫”、“汉奸陈璧君”等字。1938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一周年之际,泰…[详细]
四会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城中街道城中社区中山公园内,建于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是为纪念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四会马房守军抗日阵亡将士而建。占地面积约56平方米。坐北向南。碑为四棱台柱体,高6米,碑身正面阴刻“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字样。碑座方形,高1.86米,镶嵌花岗岩石,上面刻有立碑人名字和立碑时间。碑台正方形,边长7.5米,台高0.64米,四边设有0.5米高的围栏,口阔1.3…[详细]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坐落在沁县城南笔峰山上。抗日战争胜利后,-反动派挑起了全国规模的内战,并向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了疯狂进攻。在此危急关头,党中央指定从太岳老区沁县选调一批优秀翻身青年充实中央警备团。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解放区,保卫翻身果实,在党的领导下获得解放的沁县人民,于1947年掀起了“二月二大参军”热潮。几天之内12万人口的沁县,5000男儿踊跃报…[详细]
介绍 克兰芝烈士纪念碑是为二战时期为了保卫新加坡而战死的战士而修建的,他们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荷兰和新西兰等多个国家。 公墓中长眠着4000余名牺牲的战士,可还有24000名陆军和空军的勇士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但却找不到他们的尸骨,只有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纪念碑的12根柱子上以示纪念。 交通 地址:兀兰路(Woodlands Road)9号。 地铁:NS线克兰芝…[详细]
995年5月10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惠寺院内西北角,此碑通高2.07米,碑座为长方形、高0.56米,坐北向南。正面刻“永垂不朽赵生明烈士纪念碑”,碑阴刻赵生明烈士生平事迹。赵生明,1917年出生,陕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入伍,是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二十九团副团长。1947年8月24日,晋察冀野战军四纵队奉命解放正定城。在四纵政委的带领下,人民解放军从正定城的…[详细]
纪念碑是为纪念当年的抗日远征军而立的,是建国后官方所立的第一块抗日远征军纪念碑。 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入口在公路旁边的一片竹林里。进去后远远就能看到高台上耸立的原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宋希濂题词“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高台前有分段的台阶,拾阶而上即可逐渐看到纪念碑全貌。台阶两侧修竹环绕,植被茂密。台后是二公山,连绵几个山头都是橡胶树构成的茫茫林海。沿台阶上到高台后,即可看到纪念碑全貌。纪念碑分三层,…[详细]
六龙坑革命烈士纪念碑又名四十八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诗洞镇健营村委会平山岗,建于1973年。坐西向东,为冲天式方尖碑,水洗石米饰面,通高8.3米,碑正背面刻“革命烈士纪念碑”,南北面分别刻“永垂不朽”“万古流芳”。碑座分三级,周围贴瓷砖,顶部塑有一个红星,正面有一记碑文用阴字记载立碑概况及革命烈士芳名。1948年6月1日,国民党围剿怀南游击根据地六龙坑。留守在六龙坑的200多名游击队员…[详细]
新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淡水街道新桥村横排浪村民小组。为纪念新桥村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刘天、邱翟光、邱声平等20位革命烈士,新桥村委会在2001年动工兴建纪念碑。在抗日战争初期,新桥村就建立“抗日救亡读书会”,开办农民夜校,组织抗日模范壮丁队。新桥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一批批优秀的青年开赴战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纪念碑正面刻烈士芳名,背面刻烈士生平事迹,碑顶立有红色五角…[详细]
排沙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排沙镇木螃村。始建于1951年。1984年10月,将原碑拆除在现址重建。坐西南向东北。为青砖、水泥、灰砂、石米混合建成。碑体方柱形,碑顶金字装饰,碑高9.4米,其中碑座1.45米,碑座边长2米。纪念碑平台四角的地方均修筑一个装饰方柱,碑的正面直书“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阴刻42位烈士芳名。纪念碑前建有陵道,长20米,宽3米。碑四周栽有松柏。排沙革命烈士纪念碑…[详细]
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翠江镇北山顶峰,县革命纪念馆右侧。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高18米,用青白色花岗石成。碑身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共15个鎏金大字。碑座前面刻有碑文一块,并建有上下两层平台,上层长20米、宽15米,下层长40米、宽30米。平台紧接100级石阶,为瞻仰者上步行之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宁化县是中央革0据地组成部分、二万五千里长征起点县之一、0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详细]
沅陵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沅陵县沅陵镇城南凤凰山森林公园内凤凰寺山下。 1941年元月,沅陵县驻军辰沅师営区荣誉大队长傅凤威率全体官兵在城南风凰山为该部抗日阵亡将士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墓碑为当地的红砂岩,长1.68米、宽0.57米。中间刻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几个字。落款为“辰沅师営区荣普大队长傅凤威率全体官兵民国三十年元月敬立”。这是沅陵县境内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唯一的抗日阵亡将士纪…[详细]
1950年2月,封川县人民政府成立不久,地处封川、平凤渔涝、七星、莲都、杏花、罗董等地区的不法地主勾结匪特串通一气,组织发起--武装--。后南下大军一二二师三六六团、军分区十三团一营、驻梧州大军一个连等闻讯即赶来支援,经过几个月的围剿,才将匪特剿灭。在这次匪特--中,计有大军牺牲9人,县大队和地方机关干部牺牲50余人。另有怀集县30多个学生路过渔涝,准备到西江公社学习,也全部遭受杀害。这次平暴结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