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星阁--魁光阁古称奎星阁,奎星阁是夫子庙古建筑组群中著名的古迹之一,又名文星阁。它在科举时代是士子们“夺魁”的象征,很富时望。它肇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时期曾重修,咸丰时毁于战火,同治年间再度重建,抗战期间日军侵. 占南京时再次被毁,如今又屹立在秦淮河畔。过去古老的南京城无高楼大厦,因此方圆数十里内外都可远望到这一秦淮名胜,成了夫子庙的标志。 “奎星”是何意?据古书载,它是天上28…[详细]
奎星阁,被誉为“川西名阁”,现在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奎星”,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后被文人称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奎主文章”,人们就建“奎星阁”来崇祀它,希望文运亨通,高中魁甲。因此,古代各县都要建奎星阁或文昌宫,供读书人瞻仰、祭祀。【“魁”字石】魁星阁下一块大石头,上面刻了个大大的“魁”字,被称为“魁”字石。边款上有“乾隆甲辰”字样,乾隆甲辰即公元1784年,正是李调元堂弟李骥元中进…[详细]
奎星阁位于仁寿县城东风山(小山包),属奎星街一段。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战火,于同治二年(1863年)由县令胡圻、罗廷权、汉琮重建。1988年将古阁修葺一新,重放光彩。奎星阁背负群山,东临沃野,别具风姿,晨披丹霞,夕染落辉,飞阁凌空,典雅古朴。《仁寿县志》称:魁星阁“治东东凤观之旧址”。奎星阁阁基占地196平方米,基宽14米。由须弥座、阁身、宝顶三部份组成。通高…[详细]
奎星阁位于辉县市南村镇南村华石岭山顶。又名魁星阁、魁星塔、奎文阁,是辉县北部山区侯兆川人修建的一座象征文运昌盛的标志性建筑。创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奎星阁为宝箧印经塔,青石结构。五层六角,通高12米。上部六角之上均有一个马耳形边饰。东西向辟门道贯通,两门之上与北面塔壁上各有一个十字形石雕窗。西面塔壁上嵌有一块碑刻,长0.64米,高0.40米,横排镌刻“奎星阁”三字,左右两侧分别有“侯兆川仝建…[详细]
奎星阁:位于辰阳老城区中山路东端,始建于明,历代多有修缮。现建筑为清嘉庆七年复建。古人为供奉文曲星而修此阁,是辰阳古城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199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简阳奎星阁位于东溪镇,傍沱江东岸,建于宋庆历二年(1042年)。阁有五层,每层高约2丈余。1964年奎星阁被毁。奎星阁摩崖造像分布奎星阁下长15米、高7.5米的岩壁上。现存1927年重建庙宇,有宋、明摩崖造像34龛108尊,题记3处。…[详细]
奎星阁位于碑林博物馆正门外咸宁学巷的东侧,由于周围民房林立,而且地处偏僻,不仅是一般游人和市民,即使是文史地志方面的专家也未对其多加留意。“奎星”是黄道二十八宿之一,古人信奉其主宰文运。这座塔-闭在高墙深院之中,知道的人很少。宝塔为两层方形实心砖塔,塔基边长约为4.1米,高约为14米,在塔身北侧正上方,有“奎星阁”字样的砖雕铭文,铭文下方有一壁龛,里面是一个泥塑的奎星神像,奎星单腿站立,手提方斗。据考证,此塔大致建于明朝。明清时期,中国古塔受风水术的影响,一批风水宝塔应运而生,奎星塔位于明清西安城的东南,同大部分风水宝塔的位置方位相当,暗合“紫气东来”之意,应该属于风水宝塔的一种。这座塔座落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