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43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华北军区烈士陵园40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热情关怀。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以来,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极为重视。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大夫陵墓和…[详细]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是按照党的七大精神,为纪念牺牲在晋冀鲁豫边区的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129师的革命烈士,1946年3月由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决议修建的,于1950年10月21日落成。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作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共和国首座宏大革命纪念建筑,是我国建设较早、规模较大、建筑艺术较高、环境较美的全国著名革命烈士纪念地,是全国重点烈士纪…[详细]
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过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黄花岗墓园北向南,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烈士…[详细]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是为纪念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于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旧址上修建的。陵园占地9.16万平方米,是全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内有纪念牌楼、烈士纪念碑、董存瑞烈士塑像、烈士墓、纪念馆、碑林等13项主体建筑。并珍藏了老一辈革命家、学者、知名人士为存瑞烈士的题词、书画210余件。该园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详细]
杨靖宇烈士陵园,位于通化市东昌区靖宇路888号。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1954年动工,1957年竣工,1958年对外开放。陵园由5座民族式建筑组成,正面为灵堂和墓室,两侧的4个偏殿是杨靖宇将军的业绩展厅,陵园中央矗立着杨靖宇将军的戎装铜像。园内苍松翠柏、花团锦簇、景色怡人、红窗碧瓦、拱穿飞翘、庄严肃穆。陵墓内民族式棺枢中安葬着杨靖宇将军的遗首遗骨,展厅里是杨靖宇将军青少年时期的遗物和他在抗日战争艰苫…[详细]
龙华烈士陵园位于龙华寺西侧,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这里原为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解放后,作为革命烈士纪念地予以保护,20世纪90年代初与上海烈士陵园合并建设。1995年7月1日建成开放,是一座集纪念瞻仰,旅游,文化,园林名胜于一体的新颖陵园,素有“上海雨花台”之称。陵园设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遗址区、地下通道与就义地、碑林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干部骨…[详细]
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陵园座落于河南省永城市陈官庄,始建于1963年,占地约200亩。1974年陵园进行了第一次改扩建,投资800万元,先后建了24.6米高的烈士纪念碑、720平方米的淮海战役纪念馆、500平方米的烈士事迹陈列馆和1万平方米的烈士墓地。从2007年到2012年,陵园进行了第二次改扩建,投资8000万元,陆续建设了烈士公墓(包括600平方米的烈士遗骨地宫、10.5米高的标志碑、…[详细]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92号,占地18万平方米,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主体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封土。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游览、科普于一园。墓道两旁有20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墓上密铺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园东部有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详细]
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79年,是为纪念湘鄂赣边区21个县市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的3万烈士、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的20万烈士、抗日战争中牺牲的5万烈士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3万烈士,共31万革命先烈而兴建的,位于湖北省阳新县市区竹林湖畔的伏虎山上,占地面积427亩。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湖北省廉政教育基地…[详细]
皖南事变为烈士陵园位于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整个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以-亲笔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为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陵园入口建…[详细]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初,占地24万平米,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烈士纪念馆、录像厅等设施组成。地处陵园最高点的纪念碑主体高23米,是烈士陵园的标志性建筑;纪念碑后松林中安葬着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第及各级英雄模范的志愿军烈士123位。沈阳抗美援烈士陵园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刚建园时,国家副主席-同志为纪念碑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详细]
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后改为志丹),志丹县(旧称保安县)金鼎镇芦子沟村人。1903年10月4日出生,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0正式党员。1926年初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炮兵科,同年秋毕业,参加北伐。1928年,参加领导渭华起义,任军委主席。随后历任0陕北特委军委主席、陕甘游击队副总指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参谋长、师长、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十五军团…[详细]
上高会战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郊的镜山旁,为纪念上高会战抗日阵亡将士于1991年修建。烈士陵园其布局为仿中山陵格局建造,陵园分为三个阶段,逐渐升高,进门处为仿古牌仿,上横刻原-长张爱萍手书“上高会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十三个隶书大字。陵园共有128级台阶,共分五个层次,每层次之间留有休息平地。周围苍松翠柏,绿草环绕,庄严肃穆,为我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宜春地委宣…[详细]
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4月4日,当时占地17亩。园内安葬着我军在宜瓦战役中牺牲的包括714团团长任世鸿、参谋长武治安在内的5287名烈士的遗骨。一直是黄龙县重要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精心重点保护,经过多次大的整修,现在的面貌与建园初期相比,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1年4月,0黄龙县委、黄龙县人民政府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缅怀革命烈士丰功伟绩,首次对陵园进行…[详细]
宝清县珍宝岛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3公里,挠力河东岸,万金山南山头西北坡,始建于1969年,1984年进一步扩建,占地面积36,315平方米。园内安葬着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五位战斗英雄和六十三位烈士,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宝清牺牲的部分烈士,耸立着为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珍宝岛战役而建的三座纪念碑和一座纪念馆及办公室、凉亭等。珍宝岛革命烈士陵园依山傍水,地理条件优越,有福饶公路经过陵园南…[详细]
霍邱县是鄂豫皖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4年就有党的地下组织活动,1926年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1930年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霍邱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有2700多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并涌现出陶勇、杨国夫等12位共和国将军。1964年,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来霍邱视察,回忆起霍邱革命斗争史,认为应建一座纪念塔,以慰先烈英灵,教育子孙后代,当年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征地25亩,…[详细]
灌云县烈士陵园建于1958年,占地30余亩,是西山公园的一部分。陵园坐落于大伊山西麓,南、北、西三面为山峰环抱,东面则鸟瞰县城。依山势建成两个坡段,用花墙隔为两院。前面正中耸立着气势恢宏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原国家内务部长、中国革命“五老之一”谢觉哉同志的亲笔题词:“与日月同光”。碑前草坪如茵,是人们悼念先烈的-场地。碑侧的高大龙柏四季常青,犹如忠实守灵的卫兵。前院两侧建有陈列厅。北厅存放着37位…[详细]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孝感市大悟县城关镇澴河东岸江岗山西麓。鄂豫边区,虎踞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风起云涌,仅大悟县内就爆发了汪洋店、夏店、芳家畈农民暴-动和宣化店起义,随后建立起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先后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进后,边区人民先后配合红25军和红28军,又坚持了5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抗日…[详细]
二十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中印边境有争议的南线、东线和西线,印方不断升级边境冲突,坚持侵略扩张政策,蓄意制造边界紧张局势,大肆蚕食侵占中国领土,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1962年10月20日被迫进行自卫反击。这次中印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发生的第一个反侵略战争。叶城是当时西线战场的后勤保障基地,西线指挥部设在219国道的康西瓦,在前线部队的英勇善战和后勤军民的团结支援下…[详细]
阆中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3年,有2万多名阆中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曾在阆中开展了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强渡嘉陵江大型战役。在册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共8000余人,先烈们用忠诚、鲜血和生命谱就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珍惜和纪念。1996年,阆中市委市府在位于与阆中古城隔江相望的黄花山一带修建了红军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