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楼烈士陵园位于莘县王奉镇后耿楼村。陵园坐北朝南,占地15亩,陵园主体建筑包括正门、两座纪念堂、广场、纪念碑和圆拱形的陵墓;广场北面有25座烈士墓地组成,墓旁四周有松柏围绕,庄严肃穆。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广场中央,上 书“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金光闪耀。纪念碑周围是一块四方形的广场,供人们瞻仰。纪念堂建造在陵园两旁,陈列着战斗遗物等,再现了当年耿楼阻击战战斗场面。耿楼村是朝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村…[详细]
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俗称火烧庙烈士墓,建于1939年清明节,这里原为大革命时期青东农民运动主要基地。1987年6月,经青浦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10月,陵园被批准命名为“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成为缅怀和瞻仰革命先烈的基地。 陵园内有正、东、西3个墓地,墓地中央耸立着一座11米高的朱红纪念塔,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详细]
芜湖市烈士陵园坐落在市区东麓,与风景秀丽的神山森林公园相毗邻,占地66亩,共划分为纪念碑陵墓凭吊区、烈士事迹纪念馆、中心广场、接待管理办公等四个主要功能区。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1949年5月,刚刚成立的芜湖市人民政府指定神山北麓的林地为“革命军人公墓”。1953年4月,正式将公墓辟为革命烈士和病故军人公墓,是安徽省较早的革命纪念建筑物之一。1992年8月,正式成立“芜湖市烈士陵园管理处”。1994…[详细]
皖东烈士陵园原名半塔烈士陵园,隶属于安徽省来安县民政局。半塔烈士陵园2009年10月应安徽省民政厅提议,经国务院批准,更名皖东烈士陵园,历史上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皖东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半塔保卫战中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所建。陵园位于安徽省来安县城东北30公里半塔镇,地处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交界。陵园坐落在半塔镇西北部,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头道光山上,全园占地面积260亩。皖东烈士陵园始建于…[详细]
和县西梁山烈士陵园地处马鞍山市郑浦港新区白桥镇境内,距和城约30公里,占地面积400亩,由大、小陀山组成。西梁山与芜湖的东梁山合称天门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诗仙李白《望天门山》这首诗而声名远扬,还留下了王羲之摩崖石刻“振衣濯足”四字而名噪千年。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九兵团三十军九十师二六八、二六九、二七零团奉命攻打西梁山,以牵制敌人兵力,为渡江战役创造条件,经过三昼夜…[详细]
西乡革命烈士陵园,俗称小蒸烈士墓。1973年4月,小蒸镇庄前港为安葬抗日战争时期在庄前港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建烈士墓,以后陆续迁入青西地区在大革命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吴志喜等烈士。1985年,烈士墓迁建到小蒸镇西1公里处的桃园新址。1987年6月被命名为青浦县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1994年列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将分散在沈巷的谢石关烈士墓、莲盛的尤家浜烈士墓及商榻等处的烈士墓迁入…[详细]
南溪区烈士陵园位于宜宾市南溪区城区东黄泥村四组境内龙腾山顶,占地27亩,距南溪区城区1.5公里。南溪区烈士陵园1971年4月5日落成。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高约15米,全碑呈六棱柱体(上略小),碑上刻有《南溪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前言》、《革命烈士英名录》、《外籍革命烈士英名录》。陵园安葬烈士共74名,其中解放前牺牲的胡明鑫、曾文昭、张云龙等烈士9名。胡明鑫烈士,原南溪县牟坪人,中共党员,曾任南溪县农民…[详细]
西路军烈士陵园坐落在临泽县东郊大少河南岸,总占地面积600亩。园内绿数成荫,花香弥漫,主要建筑物有纪念碑,烈士陵墓、将军亭、博物馆、双拥馆、烈士纪念馆等。园名由-题写。其中最主要的建筑烈士纪念碑,正面是-元帅书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题字,碑背面的碑文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部及所属五军、九军、三十军万余人进入临泽县境内遭-马步芳部队围截,在蓼泉、倪家营、西柳沟、梨园…[详细]
四都,是乐清地下党和抗日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区。1927年,在中共乐清支部的领导下,四都大部分村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和农民赤卫队。1939年,中共乐清县委在四都乡建立中共四都支部。1943年夏,乐清县委决定在梅岙村梅迪民家设立四都地下交通站。这个交通站上通山面县委交通站,下达虹桥、沙角、岩宕等处交通站和联络点,为保卫县委领导的安全和生活做了不少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四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革命力量不断壮…[详细]
滕州烈士陵园位于滕州市大坞镇仁山。抗日战争时期,滕州(原名滕县)是对日军作战的主战场,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滕县保卫战和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3月15日,日军3万余人,在大炮、飞机掩护下,沿津浦路南下,进犯滕县。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率4000余名川军将士在滕县阻击日军,经过3昼夜激战,全部壮烈殉国。李宗仁曾高度赞誉“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1938年5月21日,中共…[详细]
耒阳烈士陵园位于耒阳市陵园路。耒阳是一个拥有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1928年2月,湘南起义爆发,朱德在耒阳坐镇指挥50天,建立县、区、乡工农兵苏维埃政府;1928年5月,成立红军湘南游击队,开展“四八冲团”战斗;1934年建立湘南赤色游击第三大队,开辟耒安永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省政府搬迁至耒阳,国民革命军和抗日游击队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30余次,发生在耒阳境内的著名战役有淝江口战役、小水铺战…[详细]
徐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徐闻县徐城街道办大糖居委会东方二路东段,原为大水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后于1993年迁建于此。烈士陵园坐北向南,依坡随势而建,占地面积约1053平方米,临街为门楼,一座三开间,悬山顶,明间额题“革命烈士陵园”六字,明间宽5.4米,高7.2米,梢间宽2.8米,高7.2米,进深3.5米。中间仿古坊柱形式,纪念碑与门楼成中轴线对称,碑座六级踏跺,宽20米,踏跺厚0.26米,宽0.26米…[详细]
魏野畴烈士陵园建于1986年,位于临泉县老集镇,陵园由墓区、绿化区、三角园塑像区、陵园广场四部分组成,总占地5860平方米。魏野畴,陕西兴平人,1898年生,1921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大学,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创办了进步书刊《秦钟》杂志,编著了《中国近世史》,翻译了《美国史》。1923年经革命先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部副部长,同年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1…[详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宝镇五联社区周家厂居民小组西南边的老虎山巅上。1949年9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第一支队16团和2支队护乡团3营8连(原曲靖游击大队)奉命在三宝镇澡塘坡、老虎山阻击国民党26军4个加强营增援潦浒之战。当时敌强我弱,阻击战非常激励,打退敌军多次冲锋,未使敌军增援得逞,共击毙敌人50多人、击伤50多人,我军牺牲20多人、负伤10多人,战斗至深夜,敌军退回曲靖城,16…[详细]
商南县烈士陵园商南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环路北段,始建于1959年,总面积11.6亩,有英烈纪念厅、英烈牌楼、纪念亭、大门楼、办公室等13座建筑物,四周红墙环绕,园中松柏成荫,仿古建筑疏朗,英烈忠躯永垂,依山造景北高南低,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商南县牺牲的革命烈士有3000多名,由于各种原因,商南陵园共安葬烈士217人,有…[详细]
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位于龙市的龙江河畔,建于1986年。烈士陵园地处龙市风景优美的五虎岭中,从1986年到现在一共安放了16位从井冈山走出去的将帅的部分骨灰,迁葬了袁文才等6位井冈山著名英烈的遗骨。在这些革命先烈中,其中有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谭震林、滕代远、--);2位上将(朱良才、陈士榘);2位中将(谭甫仁、杨梅生);2位国家部委级领导(陈正人、刘型);6位正军以上的军队领导干部(有4位授…[详细]
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93年,位于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左侧,占地60多亩,主体分为大门、碑标、碑廊、题词、纪念碑五个部分。萧宿铜灵边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连接豫东、皖东北两大战略区的重要通道,亦是敌我必争的交通命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孙象涵为首的边区爱国青年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中萧铜边区人民抚育的第二十五团萧铜独立团和萧铜总队等子弟兵在解放战争中先后编…[详细]
宿迁烈士陵园位于宿迁市幸福路中心广场。宿北大战是解放战争初期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会合后的对敌第一仗,战役于1946年12月13日在宿迁北部发起,19日结束。我军遵照“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集中24个团的兵力,与国民党整编第69师、第11师展开激战,全歼第69师,重创第11师,共歼灭和俘虏敌军2.1万余人。敌第69师师长戴之奇自杀身亡,副师长饶少伟、参谋长张…[详细]
涉县烈士陵园位于涉县,由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和烈士陵园新址组成。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位于涉县辽城乡石门村,始建于1942年。1942年5月25日,日军主力向我太行山区疯狂进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指挥十字岭突围战斗中不幸牺牲。1942年10月10日,晋冀鲁豫边区各界代表5000多人在涉县辽城乡石门村为左权将军举行葬礼,同时安葬冀南银行第一任行长高捷成、第二任行长赖勤以及《新华日报》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