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为浙江省丽水市下属的县级市,以盛产青瓷和龙泉宝剑出名。浙江龙泉山,为江浙最高峰。龙泉山的主峰叫“黄毛尖”,海拔高度在1929米,山区的气温要比山下低很多,年平均气温才12度,与云贵高原相仿。龙泉山,当地人也称“凤阳山”,取名大概来自山上有座凤阳庙,供奉的是香菇始祖。传说他是中国创造人工栽培香菇的第一人,以前山区居民的生活大多靠栽培香菇等食用菌为生。龙泉山景区的面积很大,目前对游客开放的有大峡…[详细]
龙泉村农家乐民俗风情生态休闲观光园 龙泉村位于宁夏石嘴山市中心城市大武口区西南 8 公里处,贺兰山脚下,紧邻星海湖旅游景点,距沙湖仅10公里。村庄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近400户1100余人,附近现有驻地大中型企业百余家,企业工人和居民3万余人。属贺兰山冲击扇形地貌,山场面积占1/3。位置优越,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物产丰富。龙泉村民俗风情旅游村规划占地900余亩,自然资源独特,天然形成的9个汩汩流…[详细]
海拔1500米,长1000多米龙泉山作为“江浙第一高峰”,高绝对是不能忽略的。在里面最重要的绝壁奇松景区,小编用亲身体验过的感受给你总结:惊、险、奇。这里绝壁千仞,耸立苍穹;苍松万棵,缘壁而生。真可谓步步有惊险,处处有奇景。这里的松树,无论是从数量、树龄,还是从姿态、生长环境上来说,都比黄山毫不逊色。龙泉山,当地人也称“凤阳山”,取名大概来自山上有座凤阳庙,供奉的是香菇始祖。传说他是中国创造人工栽…[详细]
从安徽省省会合肥东行15公里,便是绵延数十里的大别山余脉―――龙泉山。龙泉山海拔二百八十一点五米,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为当地群山之首。龙泉山所以得名龙泉,皆因山腰有清澈古泉绵延千年而不绝。龙泉之水常年保持18度,甘甜爽口,有23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古今图书集成 庐州山川>>载:山腰寺内有“龙泉,清澈萦流至山下,故曰龙泉山”。唐朝张又新著有<<煮茶水记>>,评价此泉为“庐州第一水”。…[详细]
龙泉寺石狮,在喀喇沁锦山镇西北山中,建于元代,现存庙宇为清代建筑。大殿前横卧石狮一躯,长约4.5米,系就原地岩石雕刻而成,造型生动、逼真、刀法熟练,狮背立一小型界石碑,刻于元至元二年,狮前有至正元年(1341年)刻“松州狮子崖龙泉寺住持慈光普济然公德行碑”。寺建于山巅的南坡,山岩隙间清泉细流,终年流淌,附近树木丛生,芳草芨芨,故有龙泉之名。龙泉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西北约1.5公里的龙泉山上,…[详细]
龙泉洞位于日本东北部地区岩手县岩泉町灵罗山(Mt. Ureira)的山麓,是日本最大最壮观的石钟乳洞之一,已被指定为日本国家天然纪念物。洞内到处可见各种形状的钟乳石、石笋等自然景观,还有四个由洞内深处涌出的泉水形成的地下湖,使整个洞穴充满了神秘色彩,成为东北部地区屈指可数的旅游景点。根据相关推测,龙泉洞全程深度可能有5000米以上,但目前已被发现的只有2500多米,洞中除了拥有钟乳石、石笋等奇特景…[详细]
龙泉寺,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聂各庄乡凤凰岭南麓,始建年代不详,明朝志书有记载。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前于山涧,上架单孔花岗岩岩石拱桥一座,寺为四合布局,由西至东并列三进院落。寺北山上有朝阳洞、三佛洞,寺东北有覆钵式塔,传为清朝继升和尚灵塔。寺西南有清朝所见娘娘庙一座,1938年曾重修,内有万缘茶棚碑记。1999年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原名高格庄水库)属国家中型水库,位于大沽河支流、洙河中上游,山东省莱西城区东北18公里处,东邻莱阳市区20公里,北有同三高速路入口,小掖路贴湖而过,东邻蓬水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龙泉湖始建于1958年秋,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总湖容204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98万立方米,水量充沛,可为莱西市北部工业园区和莱阳市西部工业园区提供充足的水源。湖内山清水秀,鱼鸟共憩,空气清爽宜人,是避暑休闲的好地方…[详细]
龙泉鬼城是利用原始丛林,以及其间的古老民居建筑,将中华鬼文化的奇异和深奥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景区。鬼城主要将民间“鬼故事”的传说清晰地再现出来,让游客亲身感受传说中神秘故事。当您游走在鬼城之中,四周静无一人,只有似曾相识地场景,宛如进入古人的恩怨情仇,可以充分体验鬼世界的惊险与恐怖,一定会让您终生难忘。鬼屋是集刺激,惊险,娱乐为一体的,鬼屋内部有很多条通道和很多刺激的环节,加上光电效果和情景模式,让顾…[详细]
时代:元至清南林交龙泉寺位于曲沃县北董乡南林交村。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大殿脊槫墨书题记记载,寺院始建年代为元延五年(1318年),明清两代屡次修葺。寺庙坐北朝南,现存影壁、大殿和东、西厢房。其中大殿为元代建筑,影壁为明代建筑,东、西厢房则为清代所建。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影壁、大殿,两侧为东西厢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通面阔12.5米,通进深19.8米,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前檐…[详细]
余姚市区中心耸立着一座林木葱郁的山丘,叫龙泉山。山高67.4米,周围约2公里,姚江流经山的南麓,山水相映,风光秀丽。龙泉山旧名灵绪山,亦名屿山。传说远古时这里是一片0,龙泉山是露出水面的一个小岛屿,这是屿山之名的由来。山上有一石井,即使天旱少雨,仍井水清盈,常年不枯,且因水面常呈现两条游龙波纹,如双龙戏水,故称“龙泉”。大约从东晋时起,山亦因此泉而改名为龙泉山。龙泉井在北宋时声名远播。苏东坡曾赞扬…[详细]
泉头村农家乐项目,分布在泉头村南山,地处淄川区龙泉镇依附湖南公路紧临聊斋园、蒲松龄故居等旅游景点;是依托村里的林、果园和传统饮食发展而成的“农家乐”产业集群。目前,全村已建成10多家具一定规模的“农家乐”餐饮点,按照“总体规划、自主经营”的原则,制定了泉头村“农家乐”发展标准和经营规范,在规章制度执行、硬件设施的标准上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园区东区以天晴湾农家乐为中心,主要依附天晴湾泉水,提供爬山、玩…[详细]
绵阳龙泉神女宫简介 龙泉神女宫坐落于川西北重镇安县境内,距绵阳40公里,成都130公里。是通往绵阳“工科之旅”亚洲第一大风洞的必经之路,与白水湖,罗佛山、黄龙寺九寨沟等著名风景区在同一线路上。交通方便,车辆可直接行至溶洞旁。 溶洞气势宏伟、宫殿错落、绝壁矗立,钟乳悬空,千姿百态、暗河深潭,流水淙淙,仙气飘逸,空蒙奇幻。 龙泉神女宫后山浅丘有数处出口,全部隐藏在成片的原始密林中,整个地下洞穴据…[详细]
大板桥龙泉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街道办事处,距昆明城约20千米。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至二十二年(1379—1389年)间。因寺前龙潭得名。龙泉寺历经多次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群众集资逐次修葺一新。《大板桥地名碑》指出,大板桥系宝象河上有五孔石板桥得名。《大板桥村志》指出,作为区域行政中心,有板桥驿、板桥里、板桥堡、板桥乡、阿拉公社、板桥公社、大板桥镇、大…[详细]
龙泉寺也叫三圣宫,因寺旁有龙泉湖而得名,由明代土司木东建于隆庆年间,1983年重修。寺庙为四合院式小院,北面为主殿,里面供奉龙王。西殿供奉观音,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古时一些文人墨客常在月明之夜来此登高赏月,后来便有了“龙门望月”之说。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小院,北面是主殿,虽不高大,但建筑结构匀称和谐,四角房檐高桃,斗拱结构,额坊梁柱饰以各种鸟兽浮雕,…[详细]
龙泉寺(第二批省保)时代:民国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处小车沟村九龙岗山腰相传,昔有九龙作恶,文殊菩萨将其压在山下,清澈的水底可见九条小龙的影子,寺因此而得名。寺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重修,清末民国初年又重建,现存建筑多属民国初年建筑。寺院坐北朝南。现存有牌楼、影壁、台阶和三座院落,主要建筑中院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西侧两院分别为门殿、宗堂殿和祖师堂及普济墓塔。另一院…[详细]
龙泉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石首桃花山北面,沿艾九公路北行十四华里。背倚鹿角山峰,东望青竹沟,南临仙人洞,是山镇旅游北线风景的集中地带。 据《高僧传》记载,龙泉寺始于东晋,为东晋道安法师所建。历代香火鼎盛,到明代已盛极一时,是该地区重要佛教基地。该寺被毁,以后多年未能重修。1997年,从九华山佛学院毕业的天明法师,开始着手重建龙泉寺。他先后投下重资。在旧址上扩大建筑面积,全面破土动工,迄今为止,占地…[详细]
龙泉峡,因拥有龙泉瀑布而得名,峡谷之内常年清风悠悠故又名清风峡,位于武陵源区中湖乡野鸡铺村,属杨家界自然保护区范畴,为未开放地带。龙泉峡峡谷长约3.5公里,高100余米,沿途悬崖峭壁,大部分坡度都在80度左右。峡谷内有“18个弯、18道瀑、18口潭、18座桥、18条险道”,被称作“九湾十作锁,锁住青山锁不住水”。峡谷两侧是高耸的悬崖,奇峰异石、千姿百态,谷内溪水潺潺,流泉飞瀑。一条龙泉瀑布至百米高…[详细]
龙泉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南20公里石道乡西南2.5公里处的龙泉寺村,因寺西一眼四季不涸的“龙泉”而名。该寺始建于北朝,坐北面南,占地面积1720.4平方米,现仅中轴线建筑山门、千佛殿和西配房六祖殿、东配房大成紧那罗王殿等明清以后建筑4座347.89平方米。山门,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硬山式灰筒板瓦覆顶,出前廊。大成紧那罗王殿位于山门后东侧,坐东面西,1999年复建,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硬山…[详细]